张立元 李新平 刘月坤 谢金鹏 孙彦平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车祸、高处跌落、摔倒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应用对象为无明显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对关节面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累及后柱的骨折并不适用。若采取保守治疗很难使关节结构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49 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49 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9 例,车祸伤27 例,高处跌落13 例,摔伤5 例,砸伤4 例。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7.1±3.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后柱骨折且无开放性骨折;无神经受损等情况。排除标准: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无法进行功能检查的患者;曾患有关节炎的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使患者膝关节弯曲,采用记号笔在患者膝后内侧画出切口标记线,标记处近端横行点和远端竖行点两个位置。按照画好的标记线由外向内切开,切口长度约15cm,延伸到腓肠肌内侧头内侧。仔细分离组织,保护好神经,主要是腓肠内侧皮神经。手术时要充分暴露内侧关节囊,避免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沿大隐静脉往小腿内侧上行,向外牵拉腓肠肌内侧头。切开关节囊,对半月板后脚行分离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若出现骨质缺损等情况可以采取植骨的方式进行填充。骨折复位完成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骨块,通过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效果,选择后侧钢板或螺钉固定骨折。缝合后术后24h 内行常规引流处理。患者服用抗生素2d,并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若患者疼痛难忍可以服用止痛药物。术后第二天采取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防止形成静脉血栓。术后2~4 周患者可进行正常屈伸活动,8 周内不允许进行负重练习。
1.3 观察指标 患者于出院前和术后3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分别进行定期复查,每次进行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记录患者的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和平台内倾角情况。对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分析,采用HSS 膝关节评分标准,高于80 分为优秀,70~80 位良好,60~69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软件。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和平台内倾角比较采用t 检验,膝关节优良率用x2检验,P<0.05 为有差异。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手术一年后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和平台内倾角与手术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2 术后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 术后各时间段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后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n/%)
传统手术复位方法无法直视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无法直接进行复位操作,容易导致复位不良等情况,影响患者恢复情况[3]。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手术要求较高,主要要求修复关节面的同时保证内固定的强度,能保证其能承受一定的剪切力。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线靠后,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后侧入路手术能减少患者软组织损伤。传统手术在暴露后柱骨块时常需要进行大范围剥离,这可能导致骨折周围组织损伤更加严重,破坏血液循环,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也可能会导致延缓骨折愈合、损伤神经等情况的发生[4-5]。
后侧入路手术操作简单,在暴露过程中损伤较少,对腓肠肌的血管、神经无明显破坏。同时手术切口较短,避免了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情况的发生。在本研究行后侧入路手术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随访一年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提高。笔者认为后侧入路手术有以下优势(1)分离组织少,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较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2)减少了内侧副韧带损伤,通过后侧入路植入钢板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3)固定效果良好,稳定性高,能对后交叉韧带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中后侧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