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宁
摘 要:不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智慧校园建设。艺术设计类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在能力培养中实验实训的实践性和重要性。依托学校专业特色,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即“双创”)人才培养亟待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实验室信息化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扩展点和突破点。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室建设
注: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教改项目“艺术设计类专业基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JSJG344)研究成果。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向纵深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推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的实验室不可替代,促使仅为教学服务的场所,向智能实验平台转换,给实验室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智能实验室建设
(一)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的定位及指导思想
艺术设计实验中心承担6个本科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训练教育,占总学时的50%以上。致力于高校创新创业训练的实验室构建,总体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向,结合实验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课程,着重竞赛、鼓励创新、尝试创业、多维度训练,以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满足实践需求为基础,提高师生创新创业训练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全方位智能实验公共平台。智能实验室建设从模拟仿真过程的实验室体验平台、展示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平台、聚合实验项目监控过程和产出成果的实验室指标平台入手,对实验室进行全景定位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二)实验室建设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技术
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要具有硬件设施、软件技术和文化环境。硬件作为实验室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结构、实验硬件平台、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软件技术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文化建设包括实验教材、实验组织形式、各项规章制度及计划、验收、建卡、编号、维护、安全等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服装实验室按照服装企业生产流程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实现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在服装印染艺术知识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服装终端展示厅模拟自营店模式,在零售终端管理和运作方面培养学生,包括进货、入库、陈列、宣传、销售、售后分析等运作流程,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创业训练能力。数字化时代需求及制造变革,加大了增材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基于激光技术及喷射技术的增材制造实验室建设,采用3D打印数字化,“云打印=3D打印+大数据+互联网”,结合智能制造技术,具有满足少量化定制、个性化模型、制作周期短、绿色环保等特点,在艺术设计诸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其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主流应用技术,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
(三)智能实验室建设模块结构
实验室建设配置特色化,实验室师资队伍专业化。配备的3大模块中,服装、工设与环境分6个专业方向,建设25个实验室平台。智能实验室建设功能包括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构建训练体系,结合实验项目合理规划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部署、采购与利用,作为院系、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并提供专业支持,维持实验室高效运转,保证实验室建设质量。
近年来艺术学院招生人数、师生比例和对实验室数据收集调研如图2所示。实验固定设备总资产、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各专业需求学生人数,各项参数指标满足实验技术升级、实验教学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教师教育发展通过定期培训与交流,应用演录播系统,对教学过程的姿态、语速、操作、课堂过程进行自助监控,建立结构合理、学术扎实、素质合格、富有活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二、创新创业过程仿真模拟平台
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微课程从移动终端到智慧教室的创新,打造了高水平、智能化、实用性的实验室训练环境,彰显了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互动的学习环境。2020年疫情蔓延致使教育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与同步,平台通过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利用爬虫技术采集挖掘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归类及分析,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掌握相关资料,及时适应在线教学方式与方法,把创新创业仿真模拟平台推上更新的层次。
三、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基地
艺术设计类实验室依据专业特点,全局统筹,以赛促建,长远规划,设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编写或借鉴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训练教材,贯彻执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建设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方向性的智能实验公共实训孵化基地。学生结合自身特长、意向与理念组建团队,优化运营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提升资金使用率,培养良好的洞察力,防止资金链断裂等潜在危机状况发生,通过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设计作品的方向与投放,科学配置采购原料、设备资产,了解整体过程与资源途径,熟悉资源管理的策略与窍门,统筹分配,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在摸索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新思路。
四、智能实验室的建设成果
智能实验室通过网络化管理系统构建,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手机App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方便、快捷地实现实验室信息链接。实验员对实验基础数据、实验设备、实验教学预约、通知公告、库存易耗品盘点、安全责任管理等进行远程管理;实验教师提前预约并查看、签到、设备报修、在线互动答疑、训练资料采集、教学信息管理等;学生根据预约实验课程,上机管理、课程资料下载、作业提交、个人信息管理等操作;外聘及相关人员无需登录在线对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实验教学、通知公告等进行查看。建成驱动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符合教学、实训、科研以及网络体系架构要求,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小组带领专业大赛团队、专利设计团队和绿色设计团队,通过实验平台作为师学团队沟通的纽带,完善各方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多層次立体化智能实验教学平台,融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学教育研究于一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J].教育现代化,2017(38):8.
[2]孙广辉,徐兆青,徐志伟.独立学院创新实验室建设与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8):36-59
[3]张安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创意与设计,2018(6):86.
[4]通信和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办公室.关于全国院校3D打印(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及应用最新技术上机实操学习文件[Z].2018.
[5]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高校实验室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研究[Z].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
作者单位: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