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 要:“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高校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推进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高校安全防控的精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当前,国家相关政策、新兴管理理念、现代新兴技术为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变革传统的治理方式四项举措有助于推进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安全防控;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D631.7;TN9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9-0024-0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university security management becomes possible. Promoting the intelligentization of the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elp to realize the precision,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iz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emerging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odern emerging technologie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intelligent universities, and the four measures of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changing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and reforming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ethods will help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lligent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telligent
近年來,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培养和输出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能。同时,社会的转型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也为高校安全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高校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而实现高校安全防体系的智能化,保障广大师生在校园的绝对安全,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1 实现高校安全防控的精准化
高校安全防控工作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高校不稳定因素涉及主观、客观原因,安全问题的主体又较为宽泛,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都可成为安全隐患的主体,这使得高校的安全工作非一两个职能部门就能做好,需要党政领导共同负责、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社会联动应对。“互联网+”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各项安防设备基础设施的运行趋势,预警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预测各类安全工作的重大态势,有助于第一时间了解广大师生对安全工作的认知状态,及时把握师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变化,进而进行主动决策反应。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使安全防控管理者和参与者及时、准确、全面、快捷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使高校安全防控能精准地确定工作目标和制定精细的工作措施、人员能精练地履行职责和精致地完成工作任务,这将显著提高高校安全防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提升安全防控水平,增强安全防控的效果,有效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1.2 推动高校安全防控的高效化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管理系统无法统一,各类资源在管理和使用上也存在分散、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同一类数据重复采集、分散保存,信息采集不够完整,无法进行数据整合与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人力资源、数据资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方面,通过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可以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管理流程的变革、管理成本的降低,从而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各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提高高校安全防控体系效能。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思维有助于提高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实时解决和处理能力,根据校内各部门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结合外部数据进行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预测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行为主体、时间等,进而做出实时的预警、预防、处置等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处置安全问题的时效性。
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实现安全防控体系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撑下,构建“精准的风险防控、科学的指挥决策、迅速的行动处置、有效的治理恢复”的现代安全防控体系模式,实现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多元化、低成本和高效能。
1.3 促进高校安全防控的科学化
在传统的高校安全防控体系中,校园安全问题预防和处置更多地依赖安全保卫力量或部分硬件设备收集的信息,通过决策者经验和个人能力对事态的把握和理解来进行管理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也容易出现因决策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产生决策失误的问题。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实现人类行为方式的数据化,实现线上和线下相互的沟通,实现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客观的、来源广泛的数据,使管理决策不再是基于经验和教条,不再由主观判断来评判。除此之外,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可以向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个性的服务,从而促使安全防控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协作、互助、参与的管理模式,提升安全防控决策的科学性。
2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2.1 国家相关政策提供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人工智能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1]。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2]。2018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则提出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深化智能化建设”,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加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保护师生财产生命安全,保障学校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统一责无旁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方针政策的出台,相关措施的落地,表明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智能化建设的可行性,为高校安全防控体系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2 新兴管理理念提供支撑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穩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信息化手段为实现这种理念提供了重要保证。此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经历了人防、物防、设施防、技防四个阶段,防范手段的变化正是源于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理念的转变。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建设智能化校园,实现“汗水安保”到“智能安保”的管理理念,成为国内外高校的共识,很多高校正积极开展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用数据说话,为安全防控体系服务,发挥出数据的最大效能,实现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人性化、便捷化。
2.3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占到全部网民规模的99.1%[3]。由此可见,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普及工作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持续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写入《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成为新常态。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正确运用和广泛使用大量高新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分析、处理、使用,帮助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工作做到精确、精准,人员做到精练、精干。
3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策略
3.1 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出科学的决策。一方面,学校在招聘安保人员时可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一些具备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制定严格的录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开展专项培训,打造专业团队。学校不仅要引导保卫人员学习校园安全相关制度及办事具体流程,还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有关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治安、消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的相关安全防控体系知识培训,使安全保卫队伍养成愿意学、主动学、认真学、能学会的优良素质,不断提升安全保卫人员信息化水平。
3.2 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
智能化高校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涉及保卫部门、信息化部门、二级学院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学院、多群体以及个人的协作与配合。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为各部门独立招标、独立建设、独立运营,是一种封闭的建设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安全防控体系应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大数据思维,运用协作、互动、共享、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宏观调控,打破部门壁垒,完善相关制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制定统一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合作统一建设信息化系统,避免“数据孤岛”现象的出现。
3.3 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安防管理主要采用上传下达、发布强制性命令、逐级压实安全责任、要求服从命令等方法来达到安全防控的目的,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更加便捷,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密切,距离不断拉近。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对象接触信息的渠道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多元化的信息类型充斥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知识占有率不断提升,管理主体不再对信息资源具有垄断地位,管理对象参与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意愿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平等、协作、合作的安全防控体系。
3.4 变革传统的治理方式
在安防管理体系建设之前,人们习惯于依据经验进行事前判断,这种决策缺少数据的支撑,缺乏系统、全面的考虑,容易造成误判,而一旦判断失误,就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仅凭借自我感知已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智能化的建设就是要搭建一个数据化、物联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失控的状态变得可控,预测可能出现的事件,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由于突发事件预防困难,传统的决策方式重点放在事后的处置上,即使处置得当,也很难避免下次事件发生。而借助校园安防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海量的数据搜索,对突发事件要素进行精准数据分析,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帮助管理者事前做出科学决策,将突发事件扼制在萌芽状态,有效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信息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校园安全防控工作在管理方式、思维模式上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展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实效性、针对性,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克强.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国务院,2018.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