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婷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无非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塑造孩子的情怀。乐于表达并且将同样的意思能表达得更美一些,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文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修养和情怀。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许多,借助童诗的欣赏和诵读同样有极好的效果。“不读诗,无以言”,在诗歌的浸润中,孩子们会渐渐品味到遣词用句的精准之美,在吟诵中体验到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在欣赏中感受词句描绘的画面之美。读诗,让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到孩子的心田。
进行诗教探索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对诗教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深入,一些困惑和疑虑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答案。我特别关注了身边喜爱童诗,并坚持诵读童诗的孩子。不难发现他们的审美情趣、诵读水平、语言表达都明显要优于同学段的孩子。尤其是他们捕捉生活中自然常态的事物,用精炼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能力,更是让人惊叹。尽管只是片段式地呈现,也足以让他们的作文散发着生命的、情趣的光芒。例如:
“好辛苦哦/白天睁大眼睛/照顾好来往的行人/夜晚/睁着瞌睡的眼/目送着远去的车辆/上完白班上夜班/街角的树/头发一根根发黄/一天天掉落”——苏瑞涵《街角的树》
“月光睡在荷叶上/风吹过/荷叶床摇呀摇/月光睡着了”——李妮《荷叶床》
“每一片花瓣上的雨滴都亮亮的/像是从花心里钻出来的透明的梦/一场雨/让小花就这样从梦里醒来了”——陈品瑞《第一场春雨》
这是孩子们平时的练笔,可以看到上面片段中的树、月光、细雨都饱含了诗意与美感。是什么让孩子们将我们平时所见的普通事物描绘出这样的意境呢?这与平时欣赏诵读童诗是分不开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走近童诗,爱上童诗,享受童诗呢?
一、有选择地欣赏童诗,在灵动简约的文字里感受诗意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每当我们读诗的时候,艺术就这么发生了。”美国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诗歌的语言简约凝练,可是画面、韵味、情感一样都不缺。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值得细细品味。可是什么样的童诗适合孩子们欣赏?这需要老师进行精心地选择。凡是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歌颂大自然的,都可以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每一首童诗,都被赋予关于价值观的追问。在童诗的欣赏中,我们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全部得以满足。最重要的是,简约的文字,对于调动兴趣是有着巨大的“杠杆”式奇力。
画面感,让孩子们读来兴味盎然,诗意横生;文字简约,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要知道他们是浅语艺术的发源;价值观的追问,又能深入到画面的背面,提升了孩子们悦读的成就感。这便是童诗欣赏的妙处所在。
童诗的欣赏,在悦读的同时,又潜移默化为孩子们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们便会信手拈来,此时的信手拈来是将它读出来,是对诗中画面与诗意地咀嚼,是对所积累的童诗个性化的理解。
二、有声地诵读童诗,品尝童诗的“美”味
朗读为诗歌插上了翅膀!学生在欣赏品悟的过程中走进童诗的画面意境,走进童诗的灵魂中心,这是与作者共情的过程。当他们能体验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便能用合适地情绪与语调将它表现出来。因此,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将喜爱的童诗大声诵读出来,便成了从诗歌里面走出来的美好仪式。这是倾诉,是展示,是分享。
听《小花朵的梦》,轻柔舒缓,除了呈现出一幅温暖明丽的画面,还能在声音里感受到怜惜,感受到对自然、对生命的珍视。柔软的声音里包裹着的是柔软的心。这样的读,从语文的角度来讲,既达到了美育目标的同时又实现了在文字里落实德育的大语文观,岂不是一举多得?
诗歌的诵读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咬音吐字、节奏疾缓、气息和情感变化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例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与《妈妈的爱》,在诵读中情感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别挤了》和《绳子牵着的月亮》,在诵读中语速与语调的变化也是不相同的。
诵读过程是从诗歌中品尝出滋味的过程,是对诗歌进行个性化二次加工的过程。用自己的声音将自己对诗歌的品味展示出来,是一种走出诗歌本身的仪式,是从品美悟美到表达美的仪式。
三、借童诗诵读与欣赏提高学生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
王宜振老师说:“一个人学会用诗的眼睛、诗的耳朵、诗的心灵、诗的情态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学会诗意地捕捉,诗情和诗意地表达。这也是一个人涵养和修养的必要和必需。”
在诵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眼前普通的自然现象可以是诗,例如“星星闪烁”“树儿发芽”“草儿开花”;生活中的小细节可以是诗,例如“鞋子”“水龙头”“翻花绳”。当原本普通的事物被看做诗后,生活便在孩子们的眼前铺开了一幅非同一般的美丽画卷。
瞧,阳光照进窗子,那是太阳的脚轻悄悄地踏进来;花瓣上的露珠也是小花朵昨夜的梦;太阳初升,贴着地面生长的小花小草也成了窗花的样子。因为有了诗意的灵敏,孩子们眼睛所见即为诗歌,眼睛所见即可被爱,生活角角落落里都是美。生活是美的,情怀即为美的。
孩子们在欣赏诵读童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修炼了一颗美丽的心,实现了语文学习中审美能力的提升。
這种能力的提升直接体现的便是孩子们的表达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习作中说白话,语言生涩,缺乏美感的现象渐渐消失。他们逐渐养成了从“诗意”这个角度审视自己习作的语言和主题。习作完成后再自己品读修改,如何让句子变得美一些,如何把场景描述得更富有画面感,这成了审视一篇习作首要的标准。这样一来,创作便成了一次自我美育,审美与情怀在这场自我美育中逐步提升。
在这样有意识、有计划、有标准地熏陶之下,孩子们的欣赏品悟能力和遣词表达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如此以来,孩子们眼睛里看到的是美的,笔端表达的是美的,他们不但对生活有敏锐的美的感知力,还能在口头与笔端的表达中融进对美的不同见解,同时也借助童诗敞开了习作的语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