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松
情境创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情感体验,调动积极思考,扩大知识视野。情境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质疑又相互释疑,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很多情境材料,如果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加以利用,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教学效益的提高。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的精美图片、时事材料、鲜活例子等,都是最有效情境创设的源头活水。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我们设置情境提供了便利,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本源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置导入情境,为一堂课装扮起靓丽的大幕,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参与民主生活》这一框题时,设置导入情景:学校周边有许多流动烧烤车,每到放学时都会发生占道经营现象,作为社会一员,你该如何做呢?这一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景故事,立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创设情境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新知的环境中,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引导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充分研究学情,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习兴趣,设计既富有情趣又有實效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服从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出教与学的客观需求。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在读背中实现,但是学生读了背了不一定真正掌握,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会增加学生的感悟,促动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中“传承传统美德”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问题情景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生活,紧扣学生品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共生智慧,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讨和交流中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结合生活实践的最佳路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再次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以实践为依托,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书本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力量,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可能都走进现实生活,有些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实现教师对要进行的实践活动设置一定的情境,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如,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绿色发展、建设幸福家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情景: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假如你被任命为校园旁边河流的河长,你明确自身的责任吗?你准备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你认为要使得水清波亮,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努力?要让老百姓配合你的工作,你怎样做更有效?通过实践情境,学生不仅懂得了全面建立河长制的现实意义、具体举措,而且真正懂得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情境、用好情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