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校长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学校的办学实践证明,加强学校建设,首先要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该是师者之师。校长应是众师之师,但校长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的人。管理学校不能单凭校长的“权力”和“控制力”,要更多地依靠校长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引领力。
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校长
学习力是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能力。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人,但读书和学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使人更有教育智慧,使校长、教师更有眼界,更有知识和力量。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是教育工作者的“护照”。有终身学习的目标与需求,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到教育的真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想与智慧,才能让教育工作者眼界更高远、更开阔,教育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工作才会如虎添翼,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经历了30年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后,深刻体会到不断学习、不断参加高层次的赛课、研讨、答辩、比赛、考试、培训等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義与巨大作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知教育理论,吸纳教育智慧。通过学习与培训,拓宽了教育视野,丰富了文化底蕴,产生了思想上的飞跃,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能跳出学校看学校,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使我不断思考,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管理方法。
校长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要带领教师不断学习、冲刺下一个工作目标、奋斗目标,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一名有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校长。
校长要带领教师边学习、边研究,具有研究能力。如果只学习,不深入研究教学工作,就不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有创新、有发展、有突破;教师如果不研究教法,就不能在教学方面领先一步、超前一步、独树一帜。任何岗位,想更优秀、更出色、更卓越,就必须有研究能力、实干能力。当校长把教师引领到教研、科研、学术队伍中,教师就会主动去研究教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研究的乐趣会成为教师学习的源泉与不竭动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者。
做一个引领教学的校长
校长应该成为众师之师。校长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不必超越学校所有的一线教师,然而校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一定要强于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教学话语权、指导权,才有助于指导、引领本校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升,有助于做出结合校情的正确教学决策。校长真正参与备、上、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才能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查找出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选择最佳的方案,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整体管理水平。
在日常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校长会议多,事务性工作多,要处理的棘手问题多。校长会因为会议的冲突而频繁地调课,导致学生、家长满意度下降,因此很多校长、副校长不愿意上课。校长可选心理健康辅导等小学科上课,如果校长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学上,也会失去校长上课的真正意义。真正的意义应该转变角色,新时代的好校长的工作角色应该从事务型校长转变为学习型、引领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校长要更懂教育、懂教学、懂师生,一个不精通教学工作的校长,事务性工作抓得再多、再细、再好,亦只过是个事务管理型校长,而非专家型校长,不会被大多数教师认可。
校长进课堂、上讲台是一种正确的导向,是一种营造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工作氛围;校长进课堂能从教学一线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成为教学的引领者,能够及时纠偏,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便于提升教学质量。
校长要加强教学的现场指导能力,深入课堂、深入到师生中,调研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与策略,提升校长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校长要加强课堂的检查与评价工作。校长要组织业务副校长等相关责任人抓住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制订相关教学评价表、考核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校长要有底气对社会上不懂教育的人说:我懂教育。教育是门专业,也是一门艺术,校长要有资格、有能力、有底气对家长和社会上不懂教育、不敬畏教育、不尊重教育工作者的人说“不”,敢于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进校园。力争为教师松绑,让教师静心育人,不轻易烦扰教育行政管理者。能引导那些漠视教育的社会人更多的关心支持教育,用行动支持教育工作。能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使教师的地位及待遇更多地被尊重与关注。
做一个重视课改的校长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校长,首先要认真学习,剖析新课标,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等,校长只有带领教师共学、共研新课程理论,才能提高教师研究驾驭新教学模式的能力,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些学生毕业后,觉得自己逃离了“少年管教所”。我曾听说过:传统的课堂比地震还可怕!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双亲的15岁的孩子,带着满脸泪水,满脸哀伤,却说了句令人震惊的话:我从此再也不用上学了,这是被问到地震唯一能带给他一点非痛苦的记忆的回应。这是一个刚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不幸孩子说的话,这是颠覆人的想象的话,这句话还不足以让教育者深思、反思吗?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应试教育的倾向,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以及进入社会生活的应用性。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教师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培养,教师要尊重、鼓励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校长要引领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在观念上也要转变,很多教师与新课程的接轨没达到一步到位,一时难以彻底改变。有的教师畏手畏脚,有的教师削足适履、照抄照搬,上课如演戏般的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堂上乱作一团。要防止形式课改,而实则未改;要深入课改,防止为课改而改课;要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丧失教育的本质。
校长要引领教师在新课程中进行角色的创新。要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到:激趣、启思、导疑、解惑型教师;由命令型教师转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由单一学科传授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复合型教师;由被动传授的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型教师。若想将课改沿着纵深方向发展,校长的引领作用不可低估。教育行政部门是核心,局长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决策者、倡导者,校长应该是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学校要尽快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行政领导要关注并支持课改,真正建立课改绿色通道,真正为课程改革扫清障碍。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具有聪慧的大脑、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超强的执行力与引领力,校长要正确地决策、果断地施策,使学校这列快车沿着正确的轨道飞驰前行。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