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云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研究和发现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管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对于管理者而言,掌握好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通过对它的研究,它在人才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协调个人、组织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但与此同时,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对分课堂;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1 管理心理学的教学现状
《管理心理学》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一般开设在大二的上学期,总共48学时,每周两次课,合计4个课时,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群体大多数是00后,是伴随着计算机、手机、微信等科技产物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二,他们是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较大一的新生而言,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对所学知识缺乏内在强烈追求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热情低、出勤率不能保证、上课低头族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充分进行思考、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氛围尴尬、作业应付不认真[1]。特别是《管理心理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趣味性较低,在传统的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他们没有发挥余地,对于知识的构建在被动接收的状态下,不会主动去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反而认为课堂的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大多数同学抱着期末考60分万岁的心态,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2]。
2 关于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它是由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教学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把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简称为PAD课堂[3-4]。
3 对分课堂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3.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分课堂”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课堂时间为老师讲授,另一半时间为学生讨论,并把两者的时间错开,让学生在错开的时间中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和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而不像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穷尽讲授完所有的内容,而学生依然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隔堂讨论”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内容有备而来,明显地提高了课堂质量和讨论质量,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另外,在“对分课堂”中分配给老师的理论讲授时间仅为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由于讲授时间被大幅缩短,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会尽可能简练,突出基本框架和重难点,能够让学生一下子就抓住要点,迅速领会到学的内容、为什么学这些内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被吸引。
3.2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和抓住同学的眼球,不得不绞尽脑汁地进行一整节的教学设计,而这种类似满堂灌的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的知识与教师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严重失调,而且教师的心理负担重。对分课堂并没有摒弃讲授的环节,学生在老师有限时间的讲授中获得了一些基本框架,对重点和难点也有了一定的把握,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回归到了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位置上,从而减轻了心理负担。
3.3 有助于反思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对分课堂中,学生讨论和老师讲授在时间上错开,让他们在中间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会根据自己从课堂上获得的基本框架去进行个性化消化,特别是亮考帮环节,它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地咀嚼,反复地思考,需要在眾多内容中进行反复比较和思考,那么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不断地加强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构架,真正地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变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4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大增强
在对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放弃一半的讲授时间,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复习、查看教学材料等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吸收,从而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自主交流、成果展示,这是在传统的管理心理学课堂上所没有的,在课堂讨论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均有机会上台发言,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吸收别人的观点,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下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均可以向老师提出,无疑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
3.5 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对分课堂中,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后进行个性化的吸收,再经过讨论,相互提问和相互学习,完成了对教材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 对分课堂在《管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4.1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的教授共为12周,包括课程的10个章节内容,第1节课向全体学生介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第2节课向学生简要讲授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重点和难点;学生课后自行阅读PPT、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完成老师提出的关于管理心理学概述中关于人的基本假设等问题。在第2周的第1节课,学生分组讨论前一次课的问题。第2节课老师讲述个性与管理的基本框架以及重难点,并提出分析《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四个人物的气质类型特征以及小组分别举例说明能力发展类型、水平、表现早晚的差异,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教材和PPT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自行完成作业,10个章节的内容以此类推。
4.2 引入对分易教学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步使用,考勤、资料、分组、讨论、作业、成绩管理等一应俱全,老师在这些方面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4.3 管理心理学中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一:讲授环节。在这一环节并不强调像传统课堂那样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精讲,主要介绍理论知识的基本框架、一些基本概念、重难点,要留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内化吸收环节。要求学生回顾整理老师课堂的讲授内容,并结合PPT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独立完成“对分课堂”的“亮考帮”作业,亮即“亮闪闪”、考即“考考你”、帮即“帮帮我”。所谓“亮闪闪”是学习过程中感触最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考考你”是觉得自己弄懂了,但别人可能还困惑的地方,至少写出一条;“帮帮我”是自己尚不明白,需要向别人求教的地方,也是至少写出一条。
第三:小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亮考帮”的作业,并由小组代表报告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成果分享,然后提出小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进行组间的答疑,小组之间相互解决问题,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答疑过程中获得学习效能感,从而增加学习自信。
第四:全班交流环节。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会对本次讨论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并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第五,考核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考核一般依据期末考试来定本门课程的成绩,所以学生在传统课堂中常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作业应付了事、课堂低头族等不良现象,通过对分课堂这种模式,学生的考核可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依据读书笔记、课堂讨论、作业提交等环节来体现,那么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将被纳入到考核当中,而且贯穿始终,提高了学生对过程性考核的有效关注度,从而改变了学生以往“考前背一背、60分万岁”的现象,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考核客观性、准确性与公平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随着课堂的深入而大大提高。
总之,对分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传统管理心理学的课堂相比,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管理心理学课堂上唱独角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心理负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在当今科技时代,老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于海燕.基于微模式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98-199.
[3]贺光明.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36):208-209.
[4]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