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珍
“数学即生活”陶行知先生的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标也十分强调: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从身边熟悉的素材中寻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而学习数学并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下面是一节普通的校本教研课,就如何巧取生活素材,创造激情四射的课堂。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就地取材,导入无痕,情境妙趣横生
片断一:
1.开场情景,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
师:谢谢同学们,刚才拍手时,大家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每个同学打开自己的手掌面,观察一下有多大。
谁愿意来和老师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邻近的同学也互相比一比。
学生小组互动,观察手掌面,比较手掌面的大小。
小结:手掌面的大小就叫做手掌的面积。
2.同学们再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面,你会模仿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生1: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的面积。它比手掌面大。
生2: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它比书本面大,也比手掌面大。
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呢? 你能从身边找出并摸摸它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寻找片刻后,上台汇报:
生3:同学们看,黑板的板面就是黑板的面积。(边说边摸)
生4:白板的面积在这,门的面积在这,电脑屏幕也有面积。
生5:教室地板有面积,很大。教室的四面墙也有面积……
小结:像这样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面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拍掌本是为了欢迎听课老师的到来,一个普通的举措,教师却巧妙地利用了对击掌面的观察来揭示面积课题,轻松、自然,又不唐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悄悄带人课堂。再通过对课本面,桌面,黑板的触摸,对身边实物面积的寻找,从而建立面积的表象。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殊阶段,教师再次智取了学生身边的食材,如教室墙面、地面、白板面……极大丰富了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取材就这么平凡,这么贴近生活、这么不留痕迹,课堂却妙趣横生,其乐融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掌声中开始找数学,从比较中发现、揭示物体面积的初步含义,这样一种无痕的教学,真叫人拍案叫绝。因此,我认为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最大程度,最有效的服务于本堂课或当下的环节,使其或激发动机,或活跃思维,或导入新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许多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如同虚设,多此一举,或许我们在课前多些调查,多些思考,多些准备,多从科学的角度去寻找数学本源,那么我们也能做到润物无声,导入无痕的境界。
二、就事论事,深入探究,结论水涨船高
片断二:
1、同学们,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用彩色笔涂满,不能留空隙, 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两组,一、二组涂小的,三、四组涂大的。
师:(故意)孩子们 ,请把涂好的举起来。
从目前情况看,很明显我们的一、二两组获胜。
生:不公平,因为我们组涂的面积大。
生:我也反对,要比赛就应该涂一样的大小的图纸,否则,他们赢了也不算。
是的,看来图形的面积是有大小的,我们来比比刚才涂色用的图形。(全班哈哈大笑)
2.接着出示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与文具盒上面的面积比,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呢?
3、估一估。
生1:四川省的面积比江苏省的面积小。
生2:江苏省的和安徽省的面积很接近。
生3:湖南省面积排在第二。
师:对的,刚才同学们是怎样比较这些结果的呢?
生:用眼观察到的。
师:好,再观察一下,下图中的图形,你还能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生:红的面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生:我觉得黄的图形面积大。
师: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怎么办?
生:把两图叠起来。
课件演示,
还是不能比较,怎么办?
生:用画格子的方法。
师 :大家觉得怎么样?具体说说。
生:把每个图形打上大小相同的格子,数一数谁的格子多,谁就面积就大。(掌声响起)
……
就事论事,借题发挥,一气呵成。是的,在大小相差不大,形状变化不大的图形中,肉眼观察显然有困难;重叠的方法,出现两边都有部分剩余,还是不能比较;最好的方法,唯有打上大小相同的格子图,来数一数。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放弃每一道有利用价值的题材引导学生富有兴趣的探索,深究其知识间的内涵,排除一切非本质的解决方案,寻找最优化的方法,一切的生成都是那么灵动自然,,循序渐进。在整个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涂色,观察,比较,争论等,学生的思维也进入了空前的飞跃,情节一波三折,方法水涨船高,结局柳暗花明。
我想,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他期望呈现出的不是照搬照抄的学生,而是学会如何在过程中探索,如何学会用学到的方法技能巧妙用于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不如授之以渔场”,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他们会用童心、童眼创造一个又一個奇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