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金 江凯琳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0.20.060
[摘要]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纳入的4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间差异。 结果 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与普通健康人群的差異明显,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并且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评判,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预后措施的开展。
[关键词]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10(b)-0060-03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CHEN Wei-jin, JIANG Kai-li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nglin Branch,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45 patients with diabetes (observation group) and 45 healthy subjects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the two groups of observation subjects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ther levels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healthy people. It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method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abetes, 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an be judged,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pro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Key words]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iabetes diagnosis; Clinical alue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身体的血糖因病呈现较高的情况,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因为糖尿病而出现多饮、多尿的情况[1],并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时间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导致患者逐渐消瘦,生活质量也下降。糖尿病不仅仅影响患的血糖情况,还会逐渐对患者的身体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糖尿病肾病等[2]。另外糖尿病也会对患者血管健康造成影响,许多患者因病出现大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此次研究将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4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对比观察,探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4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为22例、23例;患者年龄为53~69岁,平均年龄(61.2±1.7)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23例、22例;患者年龄为52~68岁,平均(61.6±1.5)岁。排除标准[3]: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病症的患者;②患者不同意参与实验研究的;③中途停止接受实验观察、中途转院的患者。纳入标准[4]:①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5]:根据患者三多一少等临床症状、发病年龄、血糖水平、糖尿病自身抗体、胰岛功能等诊断。三多一少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试验 75 g糖2 h≥11.1 mmol/L,可诊断糖尿病,结合患者发病年龄、体重、糖尿病自身抗体、胰岛功能等来确定。该研究计划上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执行。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进行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检测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DXC80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为BIO-RADD-10,再结合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检验分析。同时,可以对两组观察对象的血脂情况进行检验分析,检测糖尿病患者和普通健康者的血脂水平:要求观察对象在检查当天禁食,抽取空腹血(空腹12 h以上)来进行检查,确保受检者无急性感染、发热等突发状况。然后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测定总胆固醇(TC)的方法为化学抽提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的方法为,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再使用匀相测定法来测定两组观察对象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间差异;②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血脂情况,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的水平,取平均值,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高,两组比较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并且此病难以根治,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也较多,首先是遗传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的家族史[4],尤其是对于I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有较为突出的家族遗传特征。I型糖尿病的发病群体属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基本在35岁以下,是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类患者终生都需要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身体的血糖水平;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是由于患者的胰岛β细胞不能为躯体提供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身体的血糖呈现较高的状态[5-7]。上述两种糖尿病类型是较为常见的,其他类型还有妊娠期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等。糖尿病的出现也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如果患者长时间饮食中都是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并且身体肥胖、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情况,并且引发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中,可以选择多种观察项目作为评判标准,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血脂水平的变化也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关联,可以作为诊断指标[8-10]。此次研究,将45例糖尿病患者和4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根據最终观察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更高,结合观察患者的血脂水平,TG、TC、LDL-C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在临床诊断糖尿病的过程中,将血糖水平作为一项检测内容,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糖尿病情况,有益于提升诊断准确率和开展预后措施。
[参考文献]
[1] 卢玖世.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分析[J].北方药学,2016,9(9):30-31.
[2] 邹远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7,11(2):95-96.
[3] 冯友玉,肖方洪.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及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67-68.
[4] 霍美英.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3.
[5] 贺春霞,杨晶晶,袁美锦,等.门诊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 BDNF 变化、血脂检验及行 PCl 治疗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921-1924.
[6] 符杰,冯俊,张雨,等.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2):3035-3038.
[7] 张静.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4):48.
[8] 徐建五,申俊俊,朱留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C]//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论文集,昆明: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230-230.
[9] 李艳.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9):39-40.
[10] 陈思.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6):1-2.
(收稿日期: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