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工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06 10:40王越男刘云鹏田思庆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王越男 刘云鹏 田思庆

摘要:在“思政”教育全面进入高校课程的今天,工科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缺乏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开展“课程思政”稍显困难。文章以“供配电工程”课程为例,将课程内容重新模块化梳理,从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挖掘隐含思政元素,旨在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关键词:“供配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国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发展历程,是与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觉醒、创造、担当与拼搏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青年是时代的传承与担当者,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青年的鼓舞与希冀。无论何时,国家都非常重视引导和栽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整治教育。

“课程思政”理念来源于习总书记2014年关于“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讲话。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几年间,从专门的“思政课程”,发展到每门课程中含有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作为教材讲义的必要章节,同时作为课堂讲授的必要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自身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潜在效应。

一、当代大学生思政现状

各高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已经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学生思想教育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追求自我,尤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更注重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主动、不积极,主观意识不强,为学分而应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一些专业教师认为自己只做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即可,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辅导员和思政课程教师的专职工作。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并不理想,难以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改进。一方面,改进思政课程传统式理论教学,形成灌输式和启发式相统一的创新理论教学,探索案例教学新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用好社会大课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格局,将“专课”变成“通课”,由“专人教”变成“人人教”,所有教师都投入到思政教学中,全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供配电工程”

专业课教师有别于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会直接灌输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等,而是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知识点有效结合,“化整为零”,由点至面,层层递进,通过隐性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反而更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课程情况分析

“供配电工程”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强。课堂上教师主要以启发教学为主,并结合案例,课堂形式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互动式、渗透式为主。因此在引入思政元素时,不能在讲解完专业知识点之后生硬地插入思政教育,而是要结合中国电力发展历程、行业动态、世界电力故障大事件、行业热点问题和共性问题来挖掘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社会责任、大国工匠精神和价值塑造等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加入思政元素,做到专业知识中蕴含思政教育,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操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既授业,又传道,全方位提高育人树德教学质量。

(二)“供配电工程”课程思政的实施

为更好地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课题组请来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领悟会议精神,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突出育人价值。结合“供配电工程”的课程特点,最终明确供配电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深挖思政素材,真正融入到“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中,在“供配电工程”中体现并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职业精神,塑造有追求、有责任和敢担当的工程师;修改并完成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大纲、教学规划和教学设计。

课题组教师以课程知识点为切入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供配电系统概述、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短路电流计算、变电所电气设备与主接线、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接地与防雷。以模块为单位,筛选恰当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课堂,通过“智慧树”、微课、QQ等方式,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

如在第一个模块——供配电系统概述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图片对比建国前后我国电力事业的惊人发展,充分体现我国的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讲到“设备额定电压”时,引入我国已经成功送电的新疆昌吉——安徽古泉工程,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更要有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變电所主接线中,提高可靠性则要降低经济性,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舍与得”哲学思维,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关键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视频等具象性载体,通过事故跳闸、火灾爆炸等惨痛的经验教训,告诫学生责任性不强将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影响,培育学生优良的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操守。

三、结语

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内容中,以课程自身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构思,悄无声息地融入思政元素,不需要重新建立课程,还能与思政课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在“供配电工程”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找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生产安全、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因素,在课堂上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冰冷的设备,更有充满爱意的人文关怀,在细微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去,让学生有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

[2]李宗帅.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7).

[3]高扬金,金虎,吕成国,等.以工程教育为背景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4]张美霞,吴文军.《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8,(12).

[5]赵丽玲,杨春艳.高校工科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与实践关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0).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