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首饰的当代性
——以第四届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为例

2020-12-06 02:06陈丹莹ChenDanyi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首饰艺术家材料

陈丹莹/Chen Danying

一、艺术首饰的当代性

2018年年末,上海昊美术馆·设计中心举办了第四届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展览集合了来自国内外近34个国家及地区艺术家的当代首饰作品。展览向中国及世界观众呈现了千姿百态的首饰样貌与叙事内容,以及全球当代首饰创作的多样性,解构了公众对首饰固有的印象,使之呈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展览期间展开首饰与当代艺术、时尚、设计及工艺美术领域相关主题极具启发创造力的论坛讨论。展览分为四个板块:一、“亲密接触”:对全球范围的公开作品征集与筛选;二、“物以类聚”:国际艺廊的选送;三、“艺术游戏”:当代视觉艺术家的邀请跨界创作;四、“差异共生”:十个国家地区策展人的独立选送。展览以“三世之界”为主题,使首饰艺术过去、现在与未来产生对话。不同地域、经历、背景的首饰艺术家及与观者的“相望”,使受众加深理解与感受,并对形式表象之外的核心内容——作品背后的“价值”产生思考,窥见艺术首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探讨首饰的当代性,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郭新副教授在《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中表明首饰作为当代艺术创作形式的观点。郭新在指导学生的艺术创作中,格外注重培养其感受力、原创力、思辨力和批判思维,指导学生作为首饰艺术的创作者要在创作以及作品与观者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精神场域,修炼自己的个人精神与艺术素养。

艺术首饰受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影响,这一现代主义运动强调艺术创作中手工艺的价值,在纯粹的手艺技巧上还需有丰富的追求自然、心手合一的精神意义,用灵活自由的理念作为艺术创作原则以抵抗工业化带来的机械的重复性。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在时代中不断推演,对其定义与可能性也在不停突破,首饰延伸的领域与跨学科现象也在明显起来。清华大学教授岛子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中提到当代艺术创作的思想特征,是具有多元化面貌与清晰的思想观念并真正蕴含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反对仅一种理论的存在,认为新的、独特的、非主流事物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十分符合当下国际交流、多元面貌的社会状态。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教授、视觉及首饰艺术家吉万·阿斯特法克(Jivan Astfalck)认为我们应当构成和谐一致但又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的艺术世界。纵观国内外当代艺术创作,创作的生发大多以个人生活轨迹中的事件及经历为来源。国内外各大知名院校教授教师们对此观点有众多相似性的显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保科丰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珍惜自己的灵魂,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即是艺术。视角转换至日常生活,个体生命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替代的视角与路线。公共性寓于个体之中,艺术家们在表达自身的叙事时,艺术作品使受众产生出共鸣与共通性,这是源于艺术家与受众生活背景的相似性。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具有横、纵向上作品说明的广泛性,通过不同地域与不同背景经历的艺术家的艺术表达,可带来不同地域具有相似性的认识,但又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以及多元的感官与世界。这也是现代艺术首饰中常有的现象趋势:艺术家希望不受教条和戒律的影响,创建不再以惯常组合为样板的作品,反思和深入挖掘物的属性、性质和文化背景,这是创作者的共同经验,旨在寻求个体的差异性,以构成丰富的共性世界。

二、艺术首饰当代性中的综合材料运用

现代艺术首饰的当代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在传统的首饰创作中,贵金属与矿物质材料往往充当金钱的价值,在首饰工艺创作中造型与色彩属于次要的地位,材料的选择仅源于其天然的稀有性与其贵重的价值性。随着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艺术首饰逐渐挖掘材料本身的魅力,不限于贵金属与矿物质材料,材料的物性与精神发生耦合效应,材料作为创作的元素,开始直接进入作品的阐述中。材料作为一门“语言”进入艺术首饰的创作中。

丰富的材料语言呈现其作为“物”背后所带有的差异性经历与体验,展现当代生活的叙事异同。双年展上的不同地域的艺术首饰作品样貌都证明了材料语言的选择源于当下语境中观念表达的多元化视角。作品材料丰富多样与创新性,除常规金属珠宝材料外,现成物、废弃物、笔屑、植物果核、纸张、3D材料、黏土等跨界材料在观念驱使下成为材料语言实验与创作的主流。韩国首饰艺术家李东春(Dongchun Lee)“茂盛与枯萎”系列作品使用木片、麻绳自然材料,以带有温暖的手工缝合感营造质朴自然之美的首饰。艺术作品中的材料、色彩、造型所携带的信息成为观者与作品对话的途径,澳大利亚首饰艺术家本·迪克森·沃德(Bin Dixon-Ward)以数字技术将城市空间缩小化成可穿戴的网格结构首饰,将灰色街道转换为充满色彩和光线的虚构的3D首饰城市形态,以记录她与城市之间的种种故事。引起观者对作品中携带的环境生态问题的想象,趋使观者以3D首饰城市形态了解城市样貌及区域特性,探索创作者与自身的生活印记联系,以物想象作者传递时境中的样貌。中国首饰艺术家刘子幼“书中世界”系列以书、便签为主要材料,呈现作者学习生活经验及其对学生身份的思考。美国首饰艺术家劳伦·蒂克(Lauren Tickle)对价值和装饰之间的转换进行实验,首饰作品“货币改造”系列以货币美元为主要材料利用图案与人们眼中对货币的识别度,探讨首饰作品的装饰与材料本身价值的衡量与判断,反思物质性社会的人们心中的欲望。首饰以综合材料的运用,体现不同国家的首饰艺术家对材料应用的趋势都在于观念与当下新环境新材料的驱动,这是创作者、观者与综合材料之间的碰撞所产生的交流的当代性与故事的想象力。

三、艺术首饰当代性中的互动交流

当代艺术注重与时代和受众进行对话,艺术首饰的当代性也体现在表达呈现当代社会环境之中主体或非主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郭新女士曾说道:“艺术首饰提供一种对话的可能,选择佩戴它的人一定是有些想法的,在当代艺术首饰中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展现你的首饰,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Show me your jewelry,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丹麦参展首饰艺术家安妮特·丹(Annette Dam)认为首饰能带她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以及特性,可以作为一种观察的方式。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首饰系主任伊丽莎白·肖(Elizabeth Shaw)认为首饰诞生得比我们预想的要早,原始时期发现的首饰上留有自然的痕迹可以探出当时周围的环境与文化。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滕菲女士在其《邂逅现代艺术首饰》文中谈到当下及未来的生活方式,其并非是封闭地将自身封存或是不加限制地表现自我,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人与人的关系,寻求相互交流的机会。她希望学生多与周遭的人、事交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首饰的创作。

第四届当代首饰双年展高峰论坛及参展作品中可以观察到艺术首饰的活跃性与扩展性。其与物与人的关系,与身体、表演、公共社区、环境、身份等领域的交集,当代性更多地表现在多样性与更多跨界的可能性。英国首饰艺术家佐伊·罗伯逊(Zoe Robertson)以首饰为主建立社区协助工作坊,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对话,使首饰成为社区对话互动的媒介,给予一个良好的机会深入了解居民参与艺术创作的方式与路径,使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交流和分享经验,探索首饰所能带来的更广泛的意义。佐伊·罗伯逊还尝试让首饰成为治愈手段,利用声音、表演、身体的参与等方式,帮助残障人士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手工快乐和精神满足。

艺术首饰能够促进对话与“场”的形成。高峰论坛中艺术家汇报分享首饰项目活动时,笔者发现首饰创作进入公共艺术项目时,其产生的影响更为开放。既具有私密的个人情感表达又能与公共场域产生个性的共鸣与对话,构成区域性的公共交流与联系。从小患有沟通障碍的美国首饰艺术家杰森·汤姆森(Jason Thomson)通过艺术首饰的创作与佩戴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他将课桌和学生课本化为首饰材料,通过学生们熟悉的课堂景象来建立画面的共鸣,鼓励用熟悉的现成物刺激对话的展开,使人们建立共同文化认识,增进人际了解与情感。首饰成为一种沟通媒介,激发人际对话,随着对个人及公众产生交互沟通的倾向,影响人们的力量。

四、艺术首饰中传统工艺的当代性

中国台湾首饰艺术家吴树玉作品《结》以传统编织工艺为作品的整体构成要素,传统编织结合绳结元素以及编织金属线染色处理,及系列作品中以小编织构成大编织进行再编织,呈现套娃层次,更耐看,更精细,展现出别样的审美趣味,这是传统手工艺在寻找当代之路的表现。荷兰首饰艺术家摩根·德克勒克(Morgane de Klerk)将日本传统处理木材工艺“烧杉”技术应用于“地貌”系列作品,利用“烧杉”工艺保留木材的原始性与肌理感。作品导入现代审美,使携带自然性的原木年轮对话人造喷漆纹理效果。在传统工艺赋予当代语言的同时,携带着当代科技工业技术中缺乏的自然温暖之感。为传统工艺当代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意义,也找到了作品中传统与当代元素间的平衡。爱沙尼亚首饰艺术家克莉丝蒂·帕普(Kristi PAAP)展现的《花粉》作品摆脱了惯常思维的影响,以艺术作品对象入手,深入其文化背景、传统技艺及记忆而转换产生首饰语言,利用熟悉材料或工艺再加工的方式打开世界对它的新解读。锁定陌生又熟悉的记忆碎片于首饰视觉中,在观者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中产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下之间的对话交流。《花粉》作品以现代极简风格结合传统工艺方式,竹木编织固定形式转换成樱桃木编织入绳线形成新的结构,呈现工艺技艺创造的新视觉语言,产生原创的极具识别性的作品。又因作品使用传统工艺惯用的材料,使对作品产生的共鸣游离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产生与传统技艺、记忆交织的新文化解读。

传统工艺再创造具有当代性,在此中寻求差异性的过程中产生了作品的原创性。个体个性与地域性共性在创作者经验的驱使下形成多元化的差异,传统工艺的当代化的呈现也涉及地域性识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精神的传承。传统工艺不仅是一门技艺,还饱含着时代精神与记忆,增加了当下空间与过去空间的对话,是后代人对前代人的借鉴学习,工艺技艺传递增加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与匠心情感,增加文化自信与认同。同时增加了对不同地域精神了解的途径,有利于对本土化与全球化问题的关注更加深刻。

五、结语

现代艺术首饰作为一种实践,介入社会系统的调查中,用批判的手段参与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艺术首饰除了观念意义以外,它与材料、工艺以及独有的传统可穿戴性的发展历史,形成别具一格的价值系统和材料工艺语汇。艺术首饰的当代性体现在新材料应用,及其与当代精神的关系。体现在开放的时代精神、交流对话心态,创造更多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而不是仅仅关于自己的。其跨界精神与身体、表演、公共社区、环境、身份等领域的交集,使首饰的多样性与更多跨界性成为可能,并在传统与当代的传承创新关系中实现实践与发展,这也是艺术首饰在当代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首饰艺术家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最美材料人
材料
首饰的数量
新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