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霞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师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专业、轻德育和思政的现象,导致思政教育和舞蹈专业教学存在脱节。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舞蹈专业课比较重要,对今后个人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1]。而他们对思政教育却存在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思政教育和个人未来发展关系不大,对于思政理论学习兴趣淡薄,导致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佳。再加上舞蹈专业教师一再强调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导致思政元素很难融入舞蹈专业教学中。因此,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应不断寻求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高校而言,加强思政教育可以为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提供指导方向,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长期以来,思政课程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2]。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发挥舞蹈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作用。高师院校应深刻地意识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转变,并不是摒弃其中一项课程,而是共同前进的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和专业中,从而达到全程育人、课程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对现有高校各专业或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将舞蹈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寻找两者的契合点,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大学生[3]。舞蹈专业教学除了专业教育内容外,还具有舞蹈天生的思想教育意义。舞蹈艺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巧,这种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这也体现了思政教育的育人要求。舞蹈专业教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每个学生虽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在舞蹈教学中建立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群体关系,这也是舞蹈专业中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观所决定的。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群体性特征的教育不仅锻炼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且拉近了学生和舞蹈之间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高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作为舞蹈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舞蹈专业训练下,不仅能向观众传递美,而且能够形成坚忍的意志力,从而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这原本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理念、政治核心点及道德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专业教学中,运用专业教育优势,以思政教育大格局去实现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
舞蹈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意识较强,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个人主义。这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身的不同之处,希望通过个性化发展区彰显自身的价值[4]。因此,这类学生往往更重视个人才艺的展示,而容易忽略集体,在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不会主动关注政治问题。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往往是通过一些政治话题来使学生群体产生共鸣。这导致一些学生不会主动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舞蹈专业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舞蹈专业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舞蹈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5]。这就造成大部分舞蹈专业的学生希望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自由发展个性。但在集体活动中,这些学生的纪律意识往往不强,从而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舞蹈专业学生往往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兴趣,正是因为他们对艺术有着较高的追求,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一些高师院校在录取舞蹈专业学生时,往往十分重视学生的艺术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文化水平,造成大部分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较弱[6]。这导致教师在思政教育中,通过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集体意识,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高师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将思政元素贯彻到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以促进舞蹈艺术的创新和传承。同时,通过思政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无论在专业艺术方面,还是文化素养方面,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结合我国高师院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在思政教育中,一般先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理论教学,再营造适合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文化氛围的营造相当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为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奠定环境基础。例如,教师应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定期开展青春主题班会,如“向青春致敬”“为谁而学”“我有一个理想”等,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理想。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和讨论,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追求学业和事业。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毕业生实习经验交流会,邀请毕业生来学校交流经验,让大一、大二的学生在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充分认识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舞蹈专业学生有很多舞台实践机会,每次演出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专业教师应在每次排练和演出中通过实践来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例如,在一次大型舞蹈演出活动中,从排练到演出的时间较长,由于舞台大小不合适,部分节目需要临时更换,有的学生开始产生焦躁心理,还有的学生开始埋怨。这时,舞蹈辅导教师应及时召开座谈会,帮助学生疏解不良情绪,不断鼓励学生,为他们加油打气,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舞蹈节目排练中。教师应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节目演出的思路,以尽快适应全新的演出计划。在思政教育的帮助下,一项艰巨而繁杂的舞蹈演出任务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总而言之,在舞蹈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应重视在舞蹈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思政教育,在强化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舞蹈教学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塑造,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和外在形体,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