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璐璐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在西方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概括地讲,古典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古典音乐是专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的音乐,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往后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专业音乐,即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乐派、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作曲家的创作都包括其中。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释义,需要注意的是古典音乐有很高的“艺术性”,而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古典音乐的广义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与舞蹈卷》中将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归为一类,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所以流行音乐主要强调通俗易懂,在艺术性上没有太高要求。中国的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经历了港台流行歌曲、校园民谣、摇滚等多种风格直到现代与科技结合甚多的电子音乐,以及从国外借鉴的布鲁斯、爵士等音乐种类,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广大的受众。
流行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依托现代大众媒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21世纪,电视音乐、数字音乐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收听音乐的习惯,所以流行音乐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传播者就是电视音乐节目制作人、音乐网站编辑、音乐软件编辑等。而这些传播者的目的就是我们审视的关键。电视音乐节目或音乐网站主要依靠“收视率”和“点击率”,需要吸引受众,大众的欣赏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传播者出于利益的考虑就要选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来满足大众的口味。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商品投入音乐市场进而传播流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音乐传播实质上是传播者出于对经济的追求,满足于受众表面感官享受的一种传播行为,是一种带有商业色彩的音乐传播运行机制。至于音乐的高雅性、内涵性、哲理性等并不是传播者们追求的主要目的。
另一方面,发展到现代,古典音乐虽然也借助现代大众媒介进行传播,有音乐家录制唱片、在各大音乐平台也有古典音乐的数字音乐,但是古典音乐的传播还是保留了它以前的特点,主要依靠学院、乐团、音乐厅等进行面对面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表演者就是直接的音乐传播者,这样的传播暗含着音乐表演者自身的音乐背景、音乐倾向、音乐选择,音乐表演者会根据自身多年的音乐修养去选择要表演什么作品,也就是传播什么样的作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音乐欣赏,音乐的内涵才是音乐传播者和音乐受众所追求的,受过多年古典音乐熏陶、对古典音乐有较强欣赏能力的音乐表演者们就会把那些经典的、有内涵的、富有哲理的古典音乐作品传播到受众那里去。所以古典音乐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音乐传播者依据自身音乐修养对音乐本身进行选择,进而传播的一种传播行为。
流行音乐主要依靠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如广播、电视、电影等,21世纪流行音乐的很多创作本就依托电子科技,比如电声、电子乐器、MIDI制作等,还有录音、修音等一系列的音乐作品后期制作,都与电子科技分离不开,这就使得流行音乐与电子媒介的配合浑然天成,而且,流行音乐与电视、电影等的结合,配合画面,作用于人视觉、听觉两个感官通道,所带给听众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另外,根据“传播学之父”施拉姆首创的“传播路径选择公式”可以用来解释个人选择传播路径的或然率,“可能的报偿/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费力的程度越小,人们选择这个传播路径的或然率就越大,现代社会各种音乐软件、音乐网站,人们动动手指就可以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毫不费力,随时随地能获得自己想听的音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所以电子媒介吸引了大量听众,进而又使得流行音乐得到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古典音乐主要依靠学院、乐团、音乐厅等进行传播,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审美高度。这是一种建立在面对面的音乐表演空间之中的传播形式,音乐表演者和听众之间没有阻隔,表演者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演奏演唱技术以及对作品细腻的处理都能够直接传达到听众,听众获得较高的审美体验。而这种传播媒介虽然欣赏体验提高了,相较电子媒介而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选择这种媒介的人必然会减少,只有少数真正热爱古典音乐的人才会选择这种音乐表演空间以满足自己对于音乐的高品质追求,而大多数人对于音乐的追求就是娱乐,并不太在意品质,所以就会选择电子媒介,所以古典音乐相对“小众”。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这种想象既是对听觉表象的想象,也是对音响含义的想象,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欣赏音乐时需要想象力,是因为音乐不像语言带有指义性,而是一些音符、节奏、声音的流动,想要揭示作品的真正意图就需要听众随着音乐的流动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现在的流行音乐大多都是歌曲,因为有歌词,文字的指向性使其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就可以直接传达给听众,多是单旋律,比较简单,又朗朗上口,这也是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受人喜爱的一个原因。而古典音乐就恰与其相反,古典音乐除了歌剧以外基本都是纯器乐作品,没有了语言的暗示,它的情感是朦胧而不清晰的,听众想要理解它的情感与意义,就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发挥想象力,有时还需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流行音乐中,电音的使用非常常见,比如电吉他、电贝司、电鼓、电脑合成的声音,这些新的电乐器的音色和电脑所创新的一些音色以及一些噪音音色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感官,满足了人们的享受,虽然这种音乐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的感官享受上,但是这正好符合了现代人们追求刺激、娱乐至上的心理!而古典音乐追求音色的细腻优雅,需要人细细品味。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更像从音乐中得到释放,流行音乐所带来的一些新的音色正好是一种新的刺激,这种对于人耳直接的冲击很快就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首先,不同类型的音乐的自娱成本是不一样的,流行音乐几乎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想唱就唱,这样受众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自己深在其中的乐趣。而古典音乐不论是歌剧还是纯器乐作品,至少要有两三年的前期学习才能够达到自娱的程度,前期投入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对于受众来说,会更愿意选择自娱成本低的流行音乐。另外传播学上认为,在传播关系中,一位参与者发出符号,另一位使用符号,要言之,这就是传播过程。确实可以把音乐作品看做是一种符号,当这种符号发出,接下来就是传播到受众那里,受众对其进行信息加工,再选择要不要接受。在这个过程中,符号是共享的,但对受众而言,因为音乐背景、音乐修养、音乐文化等的差异,符号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对于符号的加工也有不同,对于音乐符号加工的不同也势必影响受众在接受音乐时的倾向!在流行音乐中,歌曲都是有歌词的,受众对于音乐符号的信息加工因为有了语言的提示,即使是没有什么音乐背景的人,这种音乐符号也易于被理解、被听懂,那么受众的状态就是欣然接受。在大多数纯器乐作品的古典音乐中,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点,所以音乐符号的信息加工对于一般人而言就比较困难,只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一部分而不能体会其中深意,或者对作品完全不理解,听众的状态肯定是不接受的。
不管是“小众性”的古典音乐还是“大众性”的流行音乐都有优秀的经典作品值得欣赏和传播,如何让“小众”变得“大众”,如何让“大众”经受的住质量的检验,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受众的音乐修养与音乐背景在音乐传播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受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才能体会古典作品中的“艺术性”,所以首先要培养大众的音乐素质,使受众能分辨好的、优秀的作品;其次除了要培养受众的审美高度外,古典音乐自身的演出形式也要创新,要与时俱进,现在有很多音乐会已经走出音乐厅,走向室外,这种对于音乐表演空间的突破也是一种创新;在音乐传播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音乐传播的源头——音乐创作,中国从上世纪传播、借鉴西方的音乐也不过才几十年的历史,中西方在音乐手法、调式调性上的审美是有差异的,国内创作的优秀音乐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想要促进古典音乐的欣赏与传播,就要多创作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有艺术高度的音乐,以这些优秀的符合国人审美的作品为起点,培养受众审美习惯,引导大众慢慢欣赏古典音乐。
对流行音乐而言,确是收获了大批受众,但越是如此,越是要引导受众去聆听好的、优秀的音乐,传播者更是要把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趣味当作己任,使流行音乐不落入低俗的陷阱,在创作上,流行音乐要多从古典音乐中汲取养分,多创作有艺术高度的作品,提高自身的艺术生命力,让流行音乐经受得住质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