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艺术教育观与小学陶艺教学

2020-12-06 23:08林秀媚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儿童

林秀媚

儿童生长过程,学科知识仅仅是服务于成长的工具要素,通过学习知识来自我实现。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同时,逐步养成高水平的素质能力,创设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而陶艺本身属于一门综合性艺术形态,传承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长远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其独特材质和造型,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支持。因此,在自然主义艺术教育观下,积极推动小学陶艺教学改革优化,便于挖掘学生潜能和智慧,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高水平发展。

一、自然主义艺术教育观的内涵概述

赫伯特·里德著作的《通过艺术的教育》自从出版后,艺术教育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促使配套艺术教育理论逐步丰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艺术教育本质上是尊重儿童成长规律,通过艺术教育来挖掘儿童潜能和智慧,健全人格,力求实现和谐人格培养的目标。该理论主要吸收了卢梭、柏拉图和杜威的理论思想,其中柏拉图强调教育本质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工具来服务于人成长。卢梭强调教育遵循儿童潜在发展规律,培养自由的人,拥有自主权同时,成长为学习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和能力优势,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杜威在研究中,认为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一切教育都应该契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育手段也要围绕儿童全面发展选择。

二、自然主义艺术教育观和陶艺的联系分析

(一)陶艺特征

陶艺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呈现亲和性、直观性和易塑性。就直观性特点来看,强调陶艺自身独特色彩和结构,可以为受教育者带来深刻和直观表象。通过表象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和艺术素养,陶瓷内部结构和成型方式的直观性,把握胎釉之间的关系,均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陶艺观念,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事物和了解属性。作为陶艺的鲜明特点之一,直观性是头脑中的直观反应,更加直接,有助于儿童正确看待某一对象。就陶艺亲和性特点来看,可以为艺术创作者提供轻松、愉悦的感受,尤其是泥土材料是自然界较为常见的材料,取材便捷,成本低廉,陶艺制作较为便捷,通过艺术加工形成不同的姿态,从内心深处焕发人们艺术创造热情,提升艺术素养。易塑性是由于陶瓷成型便捷,手法丰富,只需要在泥土中加入适量水即可,结合不同的用途来制作成不同的陶瓷作品。

陶艺本身属于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艺术形态,表面上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是形式却十分抽象,同民族文明存在密切联系。通过陶瓷艺术来表达个体意愿时,雕塑却更加形象,陶瓷的抽象性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小学陶艺教学而言,如果过分要求专业性是不切实际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陶艺教学方式

小学陶艺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对于小学生的未来素质能力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陶瓷的发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水平,陶瓷作品制作中手脑协调合作,有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

陶瓷艺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可以通过观摩和操作稳步落实,循序渐进,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陶瓷艺术成型结构和方法,并把握注意事项,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实践操作,如,捏塑成型、泥片成型和泥条盘筑等。在陶瓷艺术创作手法学习中,正确看待不同艺术手法所产生的影响,围绕明确主题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灵活运用创作技巧和手法积极实践,丰富艺术内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另外,教师应该对陶瓷艺术作品总结和评估,开发学生潜能同时,鼓励学生更加自由创作和表达,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陶瓷艺术教育要点

(一)感官能力综合培养

艺术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对学生感官能力的综合培养,尤其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感知力,如果感知力不强,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和发展。小学陶瓷艺术教育中,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思维活动,充分契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具象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思维发展。陶瓷制作过程中,呈现明确的可能性和随意性,为了获得预想的作品,通过玄妙偶发性来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兴趣,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储备,逐步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陶瓷制作同人类文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也正是这一特性赋予了陶瓷艺术别样的亲和感,所以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玩泥巴。所以,在小学阶段积极组织陶瓷艺术,发挥其亲和力和朴实性特点来吸引孩子们青睐和喜爱,积极投身于其中,结合不同成型方法带给学生强烈的手感,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享受陶瓷艺术创作的乐趣。

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来看,主要是从具体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过渡,而这种思维特点与陶瓷艺术的抽象特点相契合,并且与学生自身的感性经验密切相关,更容易培养儿童的陶瓷艺术创作兴趣,丰富个体内涵。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学陶瓷艺术教育,相较于其他文化学科而言,具有其不具备的优势,有助于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个体内涵,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对于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在11 岁之后,感性逐渐弱化,因此适当的感性思维训练有助于锻炼强化学生的精神力量,深层次丰富和补充精神认知。通过陶瓷艺术教育进行感性思维培养,还可以延伸学习空间,了解关于设计、艺术和材料等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建房、种地,或是艺术品制作等,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谋求个体高维度发展。另外,把握泥土成分和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辨别不同陶瓷属性和特点,加深陶瓷艺术认知和理解。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陶艺教育地位不断提升,是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尝试,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新颖、奇特的,所带来的益处不可估量。如,造型审美感知,设计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感受等等,通过在小学阶段提供给学生接触设计、审美相关内容,在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效果远远高于初高中,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小学阶段的累积,逐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造物观和审美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塑造造型思维

造型思维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具体表现在实物三维造型塑造与感知,这个过程呈现鲜明的创造性特点,也是对实际生活内容的艺术加工和转化。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创设更具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中有价值的观点提炼出来,形成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来创新陶艺成型方式,形成更具创新思维方式践行到实处。

陶艺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儿童的本能意识来稳步落实各项教学工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师生密切交互构建高效课堂。儿童年龄小,结合儿童的冲动、情绪、习惯和智慧等特点,充分发挥陶艺教育服务于生活。而这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充分契合儿童天性,也是目前素质教育改革下一项有效教学方式,力求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丰富学生个体内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小学陶艺教学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落实审美教育,创设艺术教育环境,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开发智力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另外,陶艺创作活动是手脑协作的一种艺术活动,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为学生未来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通过自然主义艺术教育观在小学陶艺教学中渗透应用,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组织一系列艺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造意识,丰富个体内涵的同时,启迪智慧,在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同时,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儿童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