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编创成人化问题研究

2020-12-06 23:06于馥尔山东省青岛市少年宫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成人化编导童趣

◎ 于馥尔 (山东省青岛市少年宫)

少儿舞蹈编创始终应以呵护少儿天性、保护少儿天赋、挖掘少儿潜质为根本目的,一方面,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使少儿获得相关舞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少儿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少儿参与编创过程,激发少儿的创作性思维,潜移默化的受到作品中具有教化内容的影响。笔者在充分研究调查和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少儿舞蹈编创成人化问题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编创贴切少儿身心的少儿舞蹈编导找到方向。

一、少儿舞蹈编创成人化问题分析

伴随国家对少儿舞蹈教育重视的相关文件颁布和社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少儿舞蹈编创中成人化的问题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选材、动作和音乐成人化的问题。

(一)选材成人化

现阶段少儿舞蹈编导在舞蹈选材上有了更大的范围,但是也导致很难把握少儿舞蹈选材的度,总是借鉴成人的已经成熟的编舞题材,导致少儿舞蹈选材成人化。

如少儿古典舞《唐韵》的题材极具中国古典文学内涵,但是却不适合年龄较低的少儿,因为许多内容少儿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也不能通过肢体动作将这种文化的意境传递出来。相反,第九届小荷风采展演的作品《小嫚》,以胶州秧歌女性三大人物形象之一的“小嫚”命名,将胶州秧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语汇“提宁步”和基本动律“拧、碾、抻、韧、扭”以及“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特征融入作品中。刻画了一群如彩蝶飞舞,给人活泼俏丽的动感小嫚的舞蹈形象。这个作品选材意义不仅在于用民族民间舞元素体现少儿生活的童真童趣,更是本地文化的传承,这具有远超过作品本身意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情怀。

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题材的选择是把握少儿舞蹈作品的命脉,舞蹈编导要为少儿把好第一道关口,要为少儿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为少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少儿舞蹈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二)动作成人化

少儿对舞蹈的动作兴趣缺失,一般而言少儿舞蹈编导在进行动作编创的过程中会考虑少儿能接受的范围,但大部分少儿舞蹈编导却没有考虑少儿对这些动作的兴趣,一些动作是较为困难的,需要反复练习,很容易导致少儿的疲劳,甚至失去兴趣。

如少儿芭蕾舞《天鹅湖》未简化版本,其动作较为高难,许多成人完成尚且具有难度,会使少儿对舞蹈产生恐惧,既不利于作品的展现,又不利于少儿的舞蹈学习。然而,在捕捉少儿动作语汇方面,不得不提到曹尔瑞老师,她的接地气作品《宝宝会走了》曾在少儿舞蹈界轰动一时。此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她照看小孙女学走路时的生活场景,无力的小肉腿,对行走的渴望,反复跌倒爬起来、哭泣、找妈妈的生活片段,舞蹈语汇来源于曹尔瑞老师用心捕捉每一个少儿稚嫩的生活细节,并将这些闪光的细节放大再现。曹尔瑞老师创新性的赋予少儿生活性动作以节奏感,使得《宝宝会走了》中每一个舞蹈语汇充满了生机和辨识度。舞蹈语汇和生活动作融为一体,扑面而来的心灵触动,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曹尔瑞老师创编少儿舞蹈动作的能力。

这里引用曹尔瑞老师的话“一个有诚意的作品,首先注重考虑的是适合孩子们天性的动作和内容,同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注重作品的创作性和人文关怀。用热爱贯彻坚持,用坚持完善热爱,磨砺出更好的作品,以及更好的自己。在你立足之处,勇往下钻,一定会有泉水喷涌[1]。”

希望更多的少儿编导能从少儿身心出发,挖掘更多更有个性和辨别性的动作语汇,为舞蹈创作积累少儿独特的舞蹈语汇,为广大少儿创作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动作,让这些动作成为少儿时代的一个印记,而不是成人动作的简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少儿,让更多舞蹈从业者身临其境的融入孩子们的世界,去聆听去交流,创作真正属于少儿的舞蹈语汇。

(三)音乐成人化

现阶段大部分少儿编导还没有意识到少儿对舞蹈兴趣方面的重要性[2],认为少儿舞蹈编创仅仅是对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简单整合即可,缺乏少儿对舞蹈音乐兴趣方面的个性化选择。在少儿舞蹈中常常使用成人音乐,很少有少儿舞蹈编导会作曲或者找专业作曲老师为舞蹈原创音乐。而音乐的成人化对于少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催熟”作用。

如少儿舞蹈《婳祎》选择了音乐《彩云追月》,音乐舒缓,动作舒展,但是过于妩媚的动作,使少儿失去了灵动也不能理解,只能死记硬学,舞蹈过于生硬。相反,也有一些巧妙运用优质音乐深化主题的少儿舞蹈作品。比如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优秀作品《拍拍手》,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少儿常规游戏——拍拍手,这个最普通最常用的少儿游戏中蕴含了手部动律,单拍手、双拍手、交叉拍手、手心手背拍手等动作,音乐巧妙运用流传于少儿群体的童谣《拍手谣》作为音乐的开始,迅速将作品定位低龄少儿这个年龄段,并在音乐中始终贯穿拍手的特效音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笑声,将观者带入少儿童真童趣的游戏世界。由于少儿在生理方面还未发育成熟,身体的表现力和张力都弱于成人。在心理方面受人生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情感方面也很难精准表达人物性格。这时音乐就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帮助少儿明确动作节奏,通过音乐特效音或画外音的补充,帮助少儿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作品的内涵。《拍拍手》中多次出现“拍拍手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画外音,体现少儿通过游戏来交朋友,通过舞蹈结交伙伴,通过肢体接触来增进友谊的作品内涵。这个舞蹈作品的音乐魅力在于它属于每一个少儿,更属于每一个玩过这个游戏的成人,它唤醒了人们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记忆。这个作品通过音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助力了少儿更好地完成作品情感的传递和表现力的渲染,这是符合少儿情趣的少儿舞蹈作品。

少儿是舞蹈编创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编创过程要始终符合少儿的身心成长规律,避免脱离少儿群体的成人思维,要密切关注少儿的生活,和少儿进行有效沟通,从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少儿舞蹈主题、能被少儿感知的童趣舞蹈动作和激发少儿创作性思维的舞蹈音乐,平衡成人经验和少儿认知,从根源上避免少儿舞蹈编创中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二、少儿舞蹈编创成人化问题的对策

经过对少儿舞蹈编创现状和作品分析发现少儿舞蹈编创成人化的问题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深度剖析成人化少儿舞蹈在编创过程的体现,并通过国内精品少儿舞蹈案例和其他案例比较论证,说明少儿舞蹈编创从题材选择的成人化、动作编排的成人化和音乐呈现的成人化具体特征,摸清了少儿舞蹈创编的问题,接下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操作性强的对策。

(一)童知性的题材选择

1、准确定位少儿心理特征

少儿的思想比较简单,想象力丰富,身体还在发育阶段,对世界的认知也没有形成,因此在选择主题时要注意适当性[3],同时要具有正能量,对少儿起到教育作用。如果要创作一部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舞蹈编导需要观察少儿,了解少儿的生活,积极的与少儿进行沟通,从中提取适合少儿身心的主题。

2、正视少儿舞蹈题材选择的来源

少儿舞蹈编创工作的开始就是题材的选择,明确了舞蹈的主题,才能进行舞蹈音乐与动作等的选择,主题是舞蹈的基调,起到决定性作用。

基于少儿舞蹈题材内容的来源可以将少儿舞蹈题材划分为五类:源于少儿生活的题材;源于大自然的题材;源于童话、寓言等的题材;源于时事的题材;源于其他艺术的题材。少儿舞蹈题材无论来源于什么,少儿舞蹈编创主题都要经过精挑细选,不能够盲目抄袭,更不能选择成人化的题材,如红色主题的舞蹈,如果切入点不够巧妙,很容易掉进成人化舞蹈的陷阱,同时因少儿很难体会红色主题的内涵,特别是涉及到死亡等灰色地带的相关概念,对少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少儿舞蹈编创要具有时代性,密切联系少儿的生活,精心挑选优质题材,为加深主题的意义,让少儿能够从舞蹈作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知识的积累。

(二)童趣性的动作编排

童趣是少儿阶段所能感知的趣味,在这种认知下反映出了少儿的喜好,对其行为产生影响[4]。少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模仿,所以要充分的利用童趣,对少儿进行引导。童趣是能够被直接感知的,少儿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具有极高的投入性,所以在少儿舞蹈编创中要特别关注调动少儿的兴趣,让少儿参与到舞蹈编创过程中,在了解少儿生理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游戏法使少儿喜欢舞蹈编排的动作,愿意主动学习这些舞蹈动作。

(三)童幻性的音乐呈现

少儿是极具想象力的,童幻就是重要体现。少儿总是充满了各种幻想,这也是少儿对世界的期待,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要对少儿的幻想进行保护,将其纳入到舞蹈的编排中。音乐在少儿舞蹈编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少儿舞蹈音乐通过强有力的节奏感,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内容以及和主题有关的特效声音都为深化主题,助力少儿对角色把握、增强舞台感染力以及激发少儿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帮助。

结 语

笔者根据多年的创作经验提出“三童”对策,以作启示:所谓的童知针对的是少儿群体的生活,强调少儿舞蹈编创要符合少儿心理特征,最终达到激发少儿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的目的;童趣重在掌握少儿阶段所能感知的趣味及普遍喜好,引导少儿做出极高的投入性,结合游戏法使少儿亲自参与到舞蹈编创过程中,起到调动学习主动性的作用;童幻即解决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谓“乐舞不分”,更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学说,笔者身为少儿舞蹈从业者是颇为赞同的,特别是通过音乐中强有力的节奏感,以及与主题有关的特效声音都可以助力少儿对角色的把握,对激发少儿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提供莫大帮助。

至于笔者今时得出的“三童”特征之结论无不隐藏着自身的希冀,唯愿能对少儿舞蹈行业领域有所启示。初心未改,终极目的还是要通过少儿舞蹈“成人化”问题研究摸清少儿舞蹈创作的正确走向,提升少儿编导的编创水平。

猜你喜欢
成人化编导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童趣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童趣照相薄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