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真情温暖震撼
——读李朝德散文《那一束光》

2020-12-06 22:45王人天
壹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宣威电筒车站

◆王人天

清晨,读到李朝德先生刊于《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18 日副刊的散文《那一束光》,顿时被震撼,禁不住眼睛湿润起来。之后几天,心里无法平静,喜悦与疼痛占据着我的感官,喜悦读到好散文,疼痛深夜里那份深厚的母子情深,仅仅为了见一面母亲在冷风中站在漆黑的火车站道口两夜,而她的儿子也是两夜紧紧趴在火车窗口脸贴玻璃守望……最后那束电筒光仿佛照亮整个人间,温暖明亮。

我与李朝德先生是在十年前认识的,那时候我为入省作协的事情而电话咨询过他,之后真正谋面是在大理举办云南省农民作家代表作研讨会时,他作为省作协工作代表参会,记忆里中等个子的他时常微笑着,温文儒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散文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微笑着,令人爱读。

去年我曾读了他的另一篇散文《绝望的笛子》,也是写亲情的,同样令我难忘。他的亲情散文,温暖中有疼痛、有无奈、有说不尽的话语和感伤,又有催人奋进的张力,积极在心里扎根,做个对国家有贡献、对父母懂报孝的人。然而亲情是每个作家不能忘却的主题,可以说既好写又难写,好写是因为每一个作家都有亲情存在,有真实内心感受,写起来相对容易,每一个初通文字的人都可以写;难写也正因人人能写,变得竞争超强,要想在众人中立竿见影、鹤立鸡群,就得写得别致,韵味独特,内容深刻,感动人且兼具普遍意义,勾起共鸣。我读的亲情文章不算少,表达手法也觉得各有千秋,但是像李朝德的《那一束光》令我感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却很少。该文不长,两千来字,但是,却让我读到了文章的深厚老辣、亲情的温暖和疼痛。本来母亲想儿子、儿子想母亲是个很普通的话题,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在李朝德的笔下,文字具有着无限的张力和穿透力,令我们想到许多生活细节,内心的感动触碰心灵深处,震撼落泪。

整体上看,《那一束光》文字写得朴实,没有华丽辞藻堆砌,情节也很简单。就是他深夜坐车要到宣威参加一个会议,想母亲了打个电话,母亲很想见他,他就想回家一趟,母亲怕耽误他的工作,没让!但是相约在车站见面,可是火车到站,是深夜,太黑,加之车站不停车,头晚便错过了。为了弥补歉疚,转回时又相约深夜在站台见面,他很早很早就来到车尾站着等待,母亲为了儿子好找,在站台上打亮了电筒光。当我读到电筒光亮的刹那,一下子被震撼了,止不住被慈祥的深爱儿子的母亲震住。本来他提出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却怕耽误刚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他工作,不让下车,自己冒着严寒,打着手电筒连续两夜站在火车站道口寒风中,只为了看儿子一眼,形象高大得就像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父母的关爱无私,自己受苦受累只为让儿子远行。

另外,文中提到的松林是李朝德的家乡,距我的住地50 余公里。松林车站,我曾到过,以前坐火车到曲靖、昆明必经路。车站小地名叫小米田,以前快车都不停,只有两列慢车停留三分钟。读到这样熟悉的地方,心里有种亲切感。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总有亲情存在,一想到这地方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令人尊敬和景仰。在文中,我读出了这位母亲的贤惠善良。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在对话中,母亲对儿子的想念溢于言表,却又以理性的“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表达着深沉的爱,拳拳之心展露无余,她的善良和爱只能用伟大形容。

整篇文章是亲情的牵挂,爱的无私,真情温暖,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和共性,特别是那束光,仿佛照亮了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宣威电筒车站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车站一角
电筒
云上的味道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自卫防身电筒帮您忙
宣威火腿
太阳能电筒
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