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欢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收视和口碑俱佳的优质节目,如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朗读者》,通过比赛重新解读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借文物演绎历史的《国家宝藏》,在文创研发中拉近观众与故宫距离的《上新了故宫》等,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在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从早期的各类诗词比赛到现在融入民俗、服饰、历史演绎、家庭教育等元素,丰富了文化类节目的类型,也顺应了不同群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文化类综艺节目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不再单单以娱乐和休闲为目标,而是追求文化和教育。同时,节目在线下与观众建立连接,给观众更多参与感。
文化类综艺节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出色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观众深度学习的精神盛宴。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题,让观众在重温经典诗词的同时,从前人的智慧中感悟生活。再如《朗读者》通过访谈、朗诵等形式展现了书籍无与伦比的魅力,使观众在聆听和感悟间获得温暖的力量以及精神的慰藉。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使观众乐于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普及,显示出人们对当今“速食文化”的消费需求和高质量阅读的向往。这样的综艺节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快捷而深刻的“端口”,让他们冷静下来,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迅速“充电”。观众在节目嘉宾和现场观众引导下,能够欣赏诗歌,品味名曲。节目的内容设计承载着公众的记忆,参与者将时光慢慢述说,引导人们进入过去的历史和回忆,使文化的内涵能够与细腻的情感相融合,进而使人深刻思考,激发想象力,给人以深刻的价值启示。此类文化传承类节目的特点在于寓教于乐,贴近观众,启发性强。
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风格并不严肃死板,而是幽默、灵活、贴近,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都有着明显的亲切感。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中,学生团队的竞争和与观众的互动,带来了“全民猜谜”的壮观景象,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根据人们习惯用键盘和手机来传递信息,常常“提笔忘字”这一现象,运用了激烈而精彩的推广竞争模式,继承了汉字文化,让人们认识到将汉字文化流传下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听写”的过程是感人而激烈的,这也反映了节目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节目内容的创新性和独一无二的特点可以使节目保持稳定的收视率。内容的新颖性,不仅能在早期吸引观众的注意,也是吸引观众长时间观看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活力,有必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创新。
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中的成功渗透,要求它们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节目形式和内容都要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因此,现在的文化综艺节目正试图将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节目的各个方面,为节目营造文化氛围,对观众产生影响。例如,《经典咏流传》中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和古典诗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加入了传统乐器和现代人性。观众听到的是音乐,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力量。同时,在目前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可以发现舞台设计、服装配件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细节。由此可见,节目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示对节目的文化氛围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朗读者》在节目形式上,设有线下“朗读亭”,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观众参与热情高。以前的节目在宣传中会进行节目内容的宣传,而《朗读者》则另辟蹊径,把节目作为一个项目来做,包括新媒体营销和产业链上的产品。这样,节目的价值更全面、形象更立体。
在今天,当电视作品中的文化可以打破文化本身深刻而艰难的特性,与观众慢慢分享而不是填充时,文化内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节目内容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在节目的形式和包装上的推广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将节目注入丰富的内容,体现了节目的趣味性发展,传统的文化中夹杂着娱乐的气息,使观众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将全国32支队伍分为8 个小组进行比赛,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三甲。比赛系统结合了体育比赛系统,以较长连贯的节目周期性特点,通过系列化的推广方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比赛的意义,而且具有充分的悬念。现场嘉宾的评论也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每位年青参赛者的介绍,亦提升节目的趣味程度。第二现场包含了相关人员的信息,不仅充分展现了张力、真实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也丰富了节目的内涵。
新时代人们对优秀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希望看到更具深刻内涵的高品质文化类综艺节目。这就要求节目制作团队要强化文化传播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优质节目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