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鑫 (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
音乐的存在方式依赖于时空两性,任何音乐都存在于相应的音乐空间中。关于音乐空间一词,存在形式固然应该其应有的第一要义,但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性艺术,更应具备独特的美学意义。笔者受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叙事理论的启迪,将音乐空间分为不同的层次——即空间的多重含义。一是音乐的声响空间,即音乐空间的基本物理属性,不依附于人类意志的自然存在;二是音乐的内容空间,即音乐表现内容所构建的空间,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创作出的具象化声响在审美心理中产生的空间维度;三是音乐空间体现出的风格特征,即通过对音乐空间的阐释,总结和归纳音乐的风格特点。因为本文主要是对标题音乐的音乐空间进行研究,所以,音乐空间的物理声响空间并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另外,音乐空间体现出的风格特征需要将标题音乐与其他音乐类进行比较,亦非本文所讨论的把内容。
时间常被认为是音乐的根本属性,而空间则是第二性的,因为空间必须依赖于时间的过程,所以它实际上只是音乐时间的一种属性。①笔者以为,关于音乐的时空两性应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用前文提及的不同层次而言,第一层次意为音乐声响空间,音乐在时间延展的过程中必然占用空间,那么空间即是时间性展开不可或缺的条件,反之亦然。所以,在此时空两性应该作为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再者,音乐的内容空间。无论是对于音乐时间也好,空间也罢,都应有一双“聆听的耳朵”作为标尺,这双“聆听的耳朵”即应是在感官系统在产生刺激之后进而完成一系列审美动作的过程。所以,在音乐的时间上,音乐如未被“聆听的耳朵”所欣赏,那其应停留在第一层次,也就是孤立存在的音乐音响上。但音乐一旦被“聆听的耳朵”所触发,那么时间就变成了音乐时间,空间也不仅仅是震动声响所波及的范围,亦是音乐声响所包含的全部世界。综合上述关于音乐音响空间和内容空间两个层次理解,音乐无论是否被欣赏,音乐的时空两性都时刻相依并存、同时展开,更似乎不应是第一性与第二性之关系,所以,我们不能仅认为空间是时间的属性,因为如就此说法而言,时间亦是空间的属性。
再如杨燕迪先生的《音乐批评相关学理问题之我见》中曾提及“音乐的材料是音响,它的根本性是时间性”。②笔者同意杨燕迪先生的说法,如若以相同的思维方式对音乐空间进行考量,即如果同一部音乐作品在同一空间连续演奏两次,那依然将成为时空属性均不同的音乐,依照前文提出的时空属性互为依存的看法,这种说法也是成立的。如果定要在时空二者中找到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属性,空间性似乎更有其可靠之处。借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列斐伏尔对于空间的观点即是:空间比时间更为持久广泛,空间包含时间,时间要通过空间才能呈现。因此,时间是在空间之中得到刻画。③就音乐作品的欣赏或理解而言,空间于人的感受要更加坚固,而音乐却随着时间的改变更易出现变化。
综上,笔者认为,“音乐的空间”及“空间对于音乐的意义”具有的价值往往被“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的理念所掩盖,同样,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1974)在哲学领域的影响及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在戏剧领域的作用,加之福柯、加斯东·巴什拉等对于空间理论的完善,空间愈发成为艺术领域中不可规避的话题。空间之于音乐艺术,常被理解为虚拟的空间,不可量化也难以具象,但是,音乐的空间性却包含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才真正可以称之为音乐意义和内容的集合。虽然,音乐的流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构建“流动的建筑”——空间。本文以标题音乐为例,对于音乐的空间性及其相关议题进行简要的研究。
标题音乐应是全部器乐音乐风格中最具空间性特征的类型,不仅在于其诞生与发展时期处于偏重文学性、叙述性的浪漫主义时期,其标题更是解读音乐作品空间的索引。
标题音乐的创作者们有意构建一个看似“虚拟”的音乐世界,因为人们时常认为,音乐所表现的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声音化。就标题音乐而言,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声响从未表现、承载和传达作曲家未描绘的情感,也未表现非标题范畴的客观世界在人的主观意志中形成的印象。所以,至少从这一点上看,标题音乐不是绝对抽象的。同时,由于标题的存在,音乐已经具体到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为表演和欣赏提供了底线(务须表现的内容)和上限(不可脱离的情感范畴)。
就此而言,标题音乐的空间应是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框架、情感的基调和欣赏者脑海中的布景。一如戏剧艺术,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为整部戏剧制定了矛盾发展空间的整体及局部,随着时间不断进行,局部因素在整体空间中不断出现和消亡,并对整体的戏剧空间提供支持。音乐的标题在部分作品中即是音乐的空间。如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标题为听者提供了戏剧发展的空间——荒山、夜;或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突出了音乐故事性的主题人物,进而使听者了解了人物故事发展的背景。如此等等,标题均与音乐内容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交代了音乐空间的内容。
这种音乐空间中包含的内容是在单纯的音乐声响(即本文所定义的音乐空间的第一个层次)在“聆听的耳朵”的理解下,通过标题的指引、理解,再结合个人的想象力构建出的音乐空间的内容。这种解读方式是受到了约瑟夫·弗兰克针对语言的空间形式、故事的物理空间和读者的心理空间三个维度进行文学解读的启迪。标题音乐也可将自身分为音乐的空间形式、音乐的内容空间和音乐空间的风格三个部分。
此处借用戏剧学理论中的“假定性”一词及其内涵来对音乐空间进行分析,戏剧表演要求演出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同时观众也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来观看演出。这与音乐艺术表现中缺乏视觉效果的特点相似,当音乐需要表现一定的空间性、场面性内容时也需要聆听者的想象力进行参与,才能拥有完善的审美体验。同时,之所以以假定性为前提,是因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与戏剧艺术的关联最为紧密,如柏辽兹,其作品所表现内容大多与戏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以文学作品为内容的音乐与戏剧一样,也是作为一种“活的文学”形式存在,所以,以戏剧的理论来分析标题音乐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标题音乐如若在音乐作品中展开戏剧的场景,需要的不仅是在时间中的延展,更是以标题为前提,在音乐声响中进行大胆假定与虚拟的想象。作曲家在构建音乐作品时,对于将要描绘、表现的事物都会提前做出空间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以记忆作为前提,而“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总是和一些具体的空间(地方)联系在一起。或者说,那些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地方很容易成为我们记忆的承载物。”④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心理活动,创作者的想象将已有经验的感性材料进行重建来完成艺术作品。所以,以记忆为基础,由想象参与的创作过程中必然包含一个虚拟的空间作为基础,这个基础便是音乐空间实现的前提——假定性。
假定性为音乐创作者构建了一个音乐内容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各种音乐的素材依次展开,在同一或多个场景中表现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以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为例,五个乐章的标题是对于聆听者构建整个空间场景的指引。短短的注解中和五个乐章的标题提及数个有关于空间描述的字眼——舞会、田野、刑场、地狱。这些字眼让聆听者通过对语义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在脑中呈现出空间效果,虽然每个人呈现出的空间可能各不相同,这基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包含不同的记忆、文化背景和想象能力等的差异。几乎每个乐章都有相对应的空间指引作为帮助理解的索引,而那些空间主体中包含着的爱人美好形象,或是妖婆形象等等都是在空间范围中出现又消散的以时间为性质的戏剧形象。所以,自音乐作品尚未发响之时,创作者与聆听者已经心照不宣的假定了戏剧发生的情景与空间。
所以,标题音乐空间性实现以假定性为前提,在创作者提供的空间范围内遵循音乐音响的行进合理想象,展开音乐的空间性内容。
标题音乐的空间刻画同戏剧艺术的剧情发展类似,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中不会仅出现一个主要剧情的故事发展线条,同时并行的会有一些影响主要剧情发展的次要部分,两者共同构建成为主要的剧情。音乐与戏剧不同的是,音乐无法像戏剧一样讲述语言内容,在舞台呈现上也不能如戏剧剧场一般进行空间的布景和服装配饰等。所以,音乐无法在帷幕拉开的一刹那就在观众脑海中映刻出场景的空间状态,聆听者此刻仅有两个重要信息,能管窥到空间的形式或内容,一为是音乐的标题,另为音乐作品开始后的音响色彩。
音乐的标题为听者提供一种先入为主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在创作者还是欣赏着脑海中都是先于音乐音响的存在,这种基于记忆的想象为音乐提供了最初的空间。而后音乐素材在以空间为基础的时间行进中依次进入,分别构成不同表现内容的次要音乐空间,以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作品通过一段较长的引子及不同主题构造出不同的情绪空间,每个情绪空间都是整个乐章“梦幻、热情”之空间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情绪所构成的空间让聆听者置身其中并感受音乐空间对于听者的笼罩,再通过引子、不同主题的空间变换来完成对聆听者情绪变换的把控。
在细节方面,往往对于音乐的认知是不擅于描绘客观事物的,但是在描绘音乐色彩的语言上却大量的充斥着空间性话语,如音乐描绘性的宏大场面,音乐的明暗色彩,音乐的灵动轻巧等话语,都关乎空间中的长度、宽度、广度及质量大小等内容。所以,音乐看似不能表现空间实体的具体信息,实则已经略去了通过视觉加工的感官感知过程,直接将客观事物的内在性质印刻在听者的脑海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非视觉性感知,从而达到对于音乐空间的描绘。虽然这种感知并不能形容具体的细节内容,但是可以向听者传达每个音乐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事物的感知体验,如音乐戏剧中常用男高音来表现英雄人物,常用低音歌手表现老者的深沉等就是对客观人物感知体验的声音模仿。因此,听者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在音乐空间中依次展开或同时发响(如歌剧中的重唱段落或标题音乐中不同主题的交织)的声音空间所笼罩,而形成了对于听者情绪的把控。
所以,音乐并非对表现客观事物毫无能力,而是通过自身特点直击要害的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在表现空间内容方面,音乐空间不能表现空间内容中的细节部分,但却可以通过空间并置在总体的音乐空间的运用将音乐分出多个不同的层次来表现音乐的多重空间,所以,单一化、复杂化的情感均可在音乐空间中得到较为完善的刻画。
最后,通过对音乐空间的几点论述,笔者认为,音乐的空间属性对于解释音乐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时空两者,不应将两者区别对待,也不该有孰轻孰重之分。音乐的空间的多重性解读,既承认了音乐作为客观声响存在,也肯定了音乐作为一门需要被欣赏才可产生美感的艺术的内容空间的合理性。■
注 释:
①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5:63.
② 杨燕迪.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10:18.
③ 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UK:Blackwell Ltd.1991.95
④ 龙迪勇.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拟叙事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