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英
许多孩子谈“英”色变,主要困难在于对英语语法中“时间性”的特点难以理解。而同为语言学习的语文学科,却没有可以迁移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的对应点,所以许多孩子无法理解英语时态的意义,学不懂,导致无法“学以致用”。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英语中“时态” 的意义,怎样借助汉语中有效的迁移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是我一直在探求、思索的问题。
汉语语法中,事情发生的时间并不对语法与句子构成有什么影响,只需要在描述事件时,加上确切的时间状语即可。但英语中的时间性是非常突出的,且是语法构成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同样是描述吃饭,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吃饭”,汉语与英语中动作的发生状态对语法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如果對汉语进行缩句,最终三个句子都会变成“我吃饭”。而英语中的三个句子却已经是最简形式。这个例子体现了英语“时间性”的特点。可是,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当他们开始接触、学习英语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汉语基础。在完全没有“时态”概念的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英语中的时态知识呢?我借助汉语中的“空间性”特质,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迁移,突破学习难点。
1. “一般现在时”的突破点:场景化思维导图
初中生正处于追求新奇,乐于寻求刺激的年纪,而英语语法的描述大多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的讲解与书面练习效果往往事倍而功半。一般现在时是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时态,为了帮助他们掌握频率副词的区别,我采用了有效场景的思维导图方法加以突破。
教师首先呈现小孩子吃早饭的简笔画,边画边问:“Breakfa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in a day. Do you have breakfast every day?”大多数学生会给出肯定的回答时,我对他们说:“I always have my breakfast at home.”我继续画出一枚鸡蛋,同时进行询问:“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 every day?”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我会说:“I usually eat an egg for my breakfast.”一部分人会表示赞同,一部分会不以为然。当我继续画出剥掉一半壳的熟鸡蛋时,我会说:“Sometimes Id like to eat the boiled eggs.”最后画出蛋壳碎片,我会指着蛋壳说:“I never eat it.”这时,他们会一致赞同。
当我把几个刚刚提到的关键词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时,他们发现了always, usually, sometimes和never这几个表示不同频率的副词。这种讲授方法将抽象的概念直接与直观的空间相结合,突破了这几个词频率区分的难题。然后再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早餐情况,他们就会在图画的提示下进行思考,结合重点词汇的提示,用四个单词进行恰当地表达。
2. “一般过去时”的突破点:游戏迁移
风靡一时的电脑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与穿越剧曾经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在讲授“一般过去时”动词的转变时,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理解过去式的意义与变化,我在板书时画了一扇zombie的传送门。看到他们眼睛里闪现的光彩,我知道这样的开端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呈现了几个一般过去时的句子,请他们帮我挑出句子中的“动词”,当他们挑出动词原形的时候,我就把词写在“传送门”的右侧,如果挑出的是过去式,就写在“传送门”的左侧。
当所有动词都被挑出时,引导他们观察传送门两侧的动词区别在哪里。这时就会有“窥破玄机”的孩子发现,右侧的动词都是原形,左侧的动词都是有变化的。我试探着问他们“传送门”的作用是什么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进入传送门的zombie会转移到另一行攻击队伍中。于是,我告诉他们,黑板上的传送门不是把动词转移到另一行或另一个地方,而是传送到过去,类似“穿越”型的影视剧,把原本的动作描述成“做过的”动作,就需要有变化。这时,再把刚才呈现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突出呈现,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中的动词都在传送门的左侧,这些句子表达的动作都是“做过的,已经做完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一般过去时的意义,英语中这一“时间性”的难点有效得到了突破。
再讲授动词的过去式时,学生就会发现左侧的动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自己就能够尝试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3. “一般将来时”破解妙招:数学坐标
讲解将来时,我通常采用数轴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时态的变化,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大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我在数轴的基础上添加了纵轴,形成了类似数学坐标的时间节点。
以“now”为横轴,以人称为纵轴,在每个节点上,标出所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进行符合逻辑的表达,使学生尽量将语句表达得准确、全面。
英语语言的学习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更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言需要交流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人与人在沟通过程中交流的是自己的思想。所以,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对思维的启发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时态融入到直观的场景等空间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搭起跳板,促使他们提高到“最近发展区”,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