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玖联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是由幼师和家长通过各种方法、实物,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刺激,完善幼儿身体和大脑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阶段,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并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各地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师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特长,满足幼儿教育需求[1]。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综合考虑到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重视声乐技巧的培养,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要求。声乐教学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声乐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具备歌唱表演和技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声乐艺术教育的需求。因此,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服务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大多数采用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了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没有结合到学前教育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以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不了幼儿园、早教机构、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艺术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示范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和表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声乐演唱模仿,没有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只会模仿,缺乏创新,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部分学生的声乐基础比较扎实,声乐技能比较突出,这种大班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提高学生个人的声乐水平。
随着中西国家交往日益频繁,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推广与普及,并与我国的民族音乐进行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不仅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等,而且还衍生了新的唱法,比如美声民族唱法、美声通俗唱法、民族美声唱法、民族通俗唱法等。
1、美声唱法民族化
传统的民族唱法强调真声,歌者采用腹式吸气法,演唱时气吸得深,但是量比较少,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美声唱法民族化是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吸气量比较多,高音区以头、口腔共鸣为主,增加了真假声混合,让高音不但亮丽,而且具有美声金属质感,可以有效增加了民族声乐的艺术表演感染力和震撼力[3]。
2、美声唱法通俗化
美声在演唱时,需要打开演唱者的鼻腔、口腔、喉咽腔,从而达到声音的通畅,在演唱的时候,主张真假音混合,在低音区可以用假声演唱,高音区可以用真声,从而达到声音的统一。美声演唱的时候,主张音色的强弱、明暗变化、声音连贯、充满金属感。美声唱法对演唱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可以驾驭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由于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场景距离大众比较远,不容易领悟歌曲的真实性。通俗唱法声音自然,比较接近说话的声音,中低音区一般使用真声音,高音区用假声,音量比较小,情感细腻,往往需要配合动作、舞蹈,需要配合扩音器。美声通俗唱法是将美声唱法的优点与通俗唱法结合起来,让美声从内容和表达方面更加接近演唱者,让观众有自然亲切感,容易被大众接收和传播[4]。
3、民族唱法美声化
民族唱法强调纯真声,这种表达方式比较亲切、富有情感,听众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这种唱法的声音呼吸比较浅、声音不圆润、气息不容易控制,且演唱者声带容易受损。将美声与民族唱法结合,利用美声在发音、共鸣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凸显民族特色。比如《一杯美酒》,其发声、呼吸等方面借鉴了美声唱法,但是腔调和旋律采用民族风格,这就是民族唱法美声化。
4、民族唱法戏剧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唱法。比如广西的山歌、蒙古长调、陕西的信天游等等。戏剧包括戏曲与话剧,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京剧、川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戏剧,话剧是上个世纪从西方引进来的戏剧形式。我国戏剧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表演理论,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戏剧演唱方法。比如在练习发声技巧的时候,可以学习戏曲中的吊嗓子。通过吊嗓子,可以帮助学生扩展音域,让学生的嗓子变得更加流畅自然,并树立正确的发音技巧,学习戏剧的唱法,才能更好地演绎民族声乐作品[5]。
1、丰富声乐理论知识
声乐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和学生声音的训练,忽视了与声乐理论知识相关的声乐艺术心理学、声学物理、声乐生理、声乐语言、声乐表演等知识。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幼儿园、小学、早教机构等的幼儿教育工作。声乐理论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幼儿音乐语言特点,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实施艺术教育活动的时候,综合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艺术课程的效率和质量[6]。
2、实施小组授课
高职院校的声乐理论课程大部分以集体课为主,一般情况往往安排一个年级或者专业相同的学生一起上课。声乐实践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大课形式并不适合实践课程,因此实践课程大多数采用小组形式,以5-8个人为小组,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共同完成声乐练习、表演以及评价等环节。通过小组授课模式,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声乐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部分基本功比较扎实、演唱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3、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声乐课程教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声乐艺术的实操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声乐实践加强,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声乐专业每年可以举行声乐艺术表演大赛,不仅可以为学生个人演唱能力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为学生毕业后奠定基础。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歌唱比赛,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音乐选秀节目,让学生与其他的演唱者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其次,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现场转移到室外,比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这些歌曲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当地的自然风景区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更好的领域歌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才能带有感情的去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7]。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声音、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介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一些中外演唱家的演唱视频,声乐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到各种不同唱法的特点。以《把一切献给党》这首歌,戴玉强演唱的时候,声音通透明亮,立体感比较强;王宏伟演唱的时候,声音干净明亮,线条比较清晰。同一首歌,不同人的演唱的感觉不同,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演唱方式。
传统的声乐课程考核方式注重技能的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声乐水平。因此,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相机将自己演唱的作品上传到班级或者校园贴吧、论坛,让班级和学校的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最后给出综合评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声乐考核,而不是过去的应付教师[8]。其次,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寒暑假联系幼儿园或者早教中心去实践,去现场体验实际的幼儿教学场景。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传统的声乐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全面提升学生声乐课程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声乐艺术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