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2020-12-06 10:45吴静静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器乐媒介受众

吴静静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速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音乐不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当我们沉浸在一段音乐中,我们会联想到一些画面,这个画面就是“视觉性”的,当今占据音乐传播鳌头地位的是数字音乐流媒体,在年轻一代的青年群体中,他们极具个性,追求特色。我们应该把民族器乐在外形或内容上赋予时代的气息,刺激主流受众的视觉感官,将民族器乐以及民族器乐文化“时尚化”,但不能失去民族器乐的民族性以及其独特的韵味,从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传播到位,接受的人才会越多。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思考,怎样把我国民族器乐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在面临西洋器乐的冲击时毫不逊色并富有张力?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媒介影响力下的中国民族器乐现状

(一)从媒介角度看,传播力度小,受众范围有限

当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背景下,利益的力量不容小觑。传统的媒介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精神追求。当一类音乐文化受众范围有限时,与之成正比的传播力度也会随之减少。我国民族器乐就是这一类似情况,从最原始的乐谱媒介到以声音记录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唱片媒介、无线广播媒介,都有一定的受众局限性,在以广播电视媒介为传播手段的娱乐节目中也很少见到或听到中国民族器乐的身影。更别提当今的网络传播媒介、新媒体以及各种移动终端了。当我们把它遗忘在“摇篮里”怎会有广泛的受众呢?据笔者整理发现,2013年乐器行业的销售来看,西洋乐器占当年的乐器销售总额的53.42%,而民族乐器仅占12.06%;2014年乐器行业销售来看,西洋乐器占当年乐器销售总额的52.63%,而民族乐器仅占10.46%。很明显,仅从乐器的销售来看差距巨大,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呢?中国器乐到底面临怎样的境地呢?这是不是又将出现“蝴蝶效应”,从未耳濡目染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去学习、研究?传播的人就会越少,走不进人们的心里也走不出国门,是悲哀的。这样不作为的做法不利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从传播的效果看,艺术作品创新度欠缺,民族风格不明显

1、中国民族器乐需保持高度的民族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没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它一定是失败的作品。同样地,如果民族器乐没有民族的灵魂,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器乐。现在,很多作品没有民族内涵,完全照搬国外音乐的审美范式,就会陷入发展的瓶颈。当人们久而久之地看不到新鲜作品出现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理论上“取其精华”,继承先辈的知识技能文化和实践经验;实践上,重视与时俱进,挖掘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共同之处,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在西洋器乐的大力冲击下,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在保留自己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吸收并有机的融合外来文化,以发掘民族器乐的最大潜力。

2、提高创新力,避免同质化

纵观近年来音乐类娱乐节目,如2012年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2013年的歌唱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2014年的原创音乐真人秀《中国好歌曲》、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电视器乐大赛等,其中《我是歌手》这一节目一直在呕心沥血的增添新的创意,如今2020年已更名《歌手》,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遇上新冠病毒这一重大疫情面前,节目组精心设计了“云录制”,此“云录制”便是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这一大胆尝试给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节目组并在其某期节目中主打与抗疫相关的主题,歌颂大爱,不得不说其用心、创新!如果一档娱乐节目能走过7个年头而不衰,证明它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与实力,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所在。由此可见,音乐类相关节目不少且形式多样,但有关器乐的节目却屈指可数,在传播的频次和受众上也非常的有限。民族器乐可以以音乐类娱乐节目的模式为启发,开拓更适合民族器乐风格的节目类型,避免缺乏创新性的模式照搬和内容同质化。

二、利用媒介力量传播和发扬中国民族器乐

(一)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有机融合尚待开发

媒介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媒介作为传播的中坚力量,不可替代。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介,都可以实现民族器乐的传播。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增长,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和追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电视娱乐节目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有“草根”也有“明星”,近些年我们看到了真人秀节目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对于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表演形式的观众来说,节目的策划方绞尽脑汁、变换各种花样来迎合观众的“胃口”。娱乐节目的传播价值和影响是巨大的,受众在津津乐道的同时起到了传播的作用。

(二)尝试商业化合作,创新传统的发展模式

视觉化在创新发展模式上具有新的优势。如果民族器乐像流行音乐一样,可产业化,那么中国民族器乐或许会扭转现在的惨淡局面,不是现在的黯然失色。中国民族器乐,只有走向大众,增强大众的受欢迎度,才能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学习、去发展、去传承、去研究等。商业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电视娱乐节目以收视率来获取经济价值,收视率高可以拿到冠名,可以投放广告等盈利渠道,作为被定位为“视觉音乐”的乐团,女子十二月坊,其以区别于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而备受追捧,观众可以体验传统器乐带来的新鲜之感,又能欣赏视觉上的韵律之感。民族器乐的发展可以借鉴女子十二月坊与现在流行音乐的相关娱乐节目方式的灵感,挖掘适合自身特点的具有创新性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切实把中国民族器乐的传统用不传统的方式发扬光大,使传统的民族器乐真正走向大众,只有受众面广,才会有更多的爱好者在“狂轰乱炸”下,接受一二。

(三)抓住新媒体时代赋予的“新”机遇

1、媒介视角下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向大众,走向未来。新媒体在信息的储存上优于传统媒介,在信息的分享上更具有时效性,在信息的传播上更具有广泛性。经由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受众更加及时地互动和反馈,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转变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融合现代元素,拓宽演出的形式和渠道。打破只欣赏乐曲或单一的传播器乐曲,在视听感受上加强受众的接受度,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我国民族器乐展现新的活力。有机遇就有挑战。当代音乐文化的传播充斥着“美与丑”、“真与假”、“高与低”;21世纪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虽给中国民族器乐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底蕴。但当今“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中国民族器乐怎么突破“重围”,在保证其内涵与文化价值的背景下高效的传播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2、依托数字化音乐平台,提高影响力

近年来,大众消费音乐的方式被互联网逐渐的改变,传统的媒介如实体唱片的消费逐渐小众化,依附于其“粉丝经济”,很多乐迷喜欢某位歌手就会去购买去收藏。而数字音乐的出现给大众带来了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听音乐,甚至看音乐会现场直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音乐演出O2O,可以实时互动极大增强受众的体验感。我们在传统媒介的传播上有创意的同时,不能忽略创新型的演出模式。中国民族器乐依托各音乐化平台,创新演出与传播的新模式,在付费流媒体日益成为音乐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下,我们需利用这一用户喜爱的方式去提高影响力!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提到“2018年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612.42亿元,同比增长5.5%。数字用户规模超过5.5亿人,同比增长5.1%,用户增量红利进入尾声,存量用户消费市场成为未来主要增长点。”①抓住数字音乐流媒体时代的机遇,5G时代已经到来,届时音乐输出的品质与速度将会大幅提升,在我国音乐付费与国际相比还处在起始阶段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各大平台多元化的发展,为民族器乐的传播打开通道。

结 语

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代代相传、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当今媒介当道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器乐的民族精神。在保证其音乐内涵与音乐生命力的同时,更好的通过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整理和媒介的整合,做更利于观众接受的新尝试。在内容上做创新,在形式上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各媒介渠道与各大音乐平台大范围的传播出去,积极获取反馈意见并逐步改进,一定能把中国民族器乐辉煌的发扬和继承!

注释:

① 赵志安.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78.

猜你喜欢
器乐媒介受众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