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剑芬 易琳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
胡栋朝(1873-1957年),字振廷,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1]胡栋朝17岁赴香港跟随叔父生活,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并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专修工程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的首批大学生之一。因成绩优异,他于光绪二十七年被选派美国留学。到美国后,胡栋朝首先入嘉利宽大学学习铁路测量等课程,随后被美国工程专业最优学府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专攻铁路桥梁,于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并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光绪三十二年,胡栋朝应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于十一月被任命为四川省川汉铁路正工程师。他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位工程师,又曾先后担任南京宁湘铁路工程局科长、北京铁路处处长、粤汉铁路督办处工程科长、广东省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对广东路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担任川汉铁路公司正工程师的胡栋朝奉命勘测苏浙铁路期间,邮传部又电令其勘测闽粤铁路:
邮传部为札行事路政司案呈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本部具奏,续行派员查勘福建、潮汕、新宁、惠潮铁路一折,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查原奏内称,福建、潮汕、新宁、惠潮四路,拟派本部主事蔡传奎,调部差遣工科进士胡栋朝二员等语,自应遵照原奏分别札饬该员知照,合行刷印原奏,并本部订定勘路训条札发札到,仰该员克日启程前往福建等路,履勘务须遵照训条所开各节详细履勘,毋负委任,切切!此札附原奏及训条。[2]
查此札所附原奏折的日期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二十日,除安排正在勘查苏浙路工的胡栋朝、蔡传奎“顺道”前往闽粤,还提到配备员外郎光裕与邮传部主事许沐鎔核查福建、潮汕、新宁(台山、新会境内的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惠潮四路的财务:
其余福建、潮汕、新宁、惠潮共四路,亟应续行派员前往查勘,以期办理。一律兹拟派臣部员外郎光裕,主事许沐鎔查核四路款项,其应勘该四路工程,即派现在考验苏浙路工之调部差遣工科进士胡栋朝,臣部主事蔡传奎顺道前往勘验,均令遵照奏定办法确实查报。[3]
可见邮传部是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已初步安排胡、蔡二人前往闽粤勘验路工,十二月再次催促其“克日启程前往福建等路”。而此时,胡栋朝、蔡传奎正忙于勘查清海铁路东西线,分身乏术,只好请求邮传部允许他们先勘查完苏浙各路再行南下:“北京邮传部堂宪钧鉴路,昨奉札开,饬顺道勘验闽粤路工等因奉此。现拟即日履勘清徐,俟苏浙各路勘毕,即行遵示,驰赴闽粤,谨此电闻,委员栋朝、传奎叩鱼印。”[4]
胡栋朝与蔡传奎历时四个月之久完成了苏浙铁路的勘验,然后两人立即着手查阅闽粤铁路资料,以备南下。“惟闽粤情形夙所未谙,冒昧从事,深恐陨越贻羞,栋朝等四商,拟即日驰赴徐州、宁波勘查事竣,栋朝留沪办理报告、绘图等事,传奎乘暇回都,一行面请指授并调阅案卷”。[5]这充分说明,胡栋朝等勘查铁路之前,往往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完成任务,其办事严谨由此可见。
《交通官报》杂志中收录了关于闽粤铁路的调查报告——《本部司员蔡传奎、胡栋朝查办福建潮汕新宁惠潮各路工程情形报告》。这篇报告刊发于宣统二年(1910)《交通官报》第七期。《交通官报》由邮传部图书通译局官报处编,创刊于宣统元年七月,停刊于宣统二年十二月,先为月刊,后改为半月刊,是晚清邮传部主管的船、路、电、邮四政的指导性综合刊物。[6]既是作为邮传部官方机关刊物,其刊发的勘测报告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从期刊号为宣统二年第七期推测,该报告发表时间为宣统二年元月。
该报告首先汇报了工作日程,九月底勘测福建,十月中旬至广东。报告中详细记载了各铁路路线、车站、车厂、水塔、桥洞等方面内容,并且分析了各路优劣。报告中指出潮汕铁路“除汕头、潮州两处总车场,工料坚实,形式美观外,其余各站或系蓬茅小室,或破瓦颓垣,水塔则以枕木堆架于下,大木盆横置其上,垫道全用泥沙而无碎石,枕木质松旧坏而不更换,种种窳败,难以枚举”。[7]此外,潮汕铁路“行车速率亦迟,每点钟约行八九英里尚不觉大险耳。若不急求改良之法,开拓之方,而能有溢利而无损害者,未之有也。”[8]在胡栋朝《潮汕铁路调查报告》手稿中也记载,潮汕铁路存在客多货少、盈利不足的情况。该路途经彩塘尾、仙乐等地,这些地方水路较便利,因此胡栋朝在调查报告中分析,此路“开车后,约计搭客平均中等之数,每月有八百人,而货物以洋纱为大宗,惟货物无多,所恃者搭客而已。”[9]
报告中还指出:新宁铁路做工粗糙,包含诸多不合法之处,如堆土过高、弯轨半径不到半里者众多、垫轨不当等,隐含大量交通隐患,尚需依训条改进。报告中也分析新宁铁路同样是一条亏损的线路:“新宁无出口货,进口亦不甚多,该路建筑成本固属轻廉而股本利息周年一分,且行车溢息无多,照现在情形而论,不无亏损之虞。”[10]
至于邮传部最初计划勘测的惠潮一路,此时尚未开工。通过与总理张振勋沟通,乃知该路因广州路段与广九线相同,且股东内部纷争而中止,故无法勘查。总体看,这份勘查报告收集资料详细,对于数据的运用十分得当,各路优劣及改进意见跃然纸上,充分考虑到铁路成本及利润问题,便于邮传部决策。
闽粤铁路一行并未斩断胡栋朝与广东的缘分。国民政府建立后,胡栋朝南下广东,指导广九铁路建设。广九铁路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为息借中英公司债款国有营业”。[11]此路由中英合作完成,广州至深圳一段由清廷完成,而香港九龙至深圳一段由英方建设施工。该路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开工,至宣统二年(1910)接轨通车,路成后双方共同掌管。民国初期,此路受战乱影响日益衰败。“通车二十余年,中间迭经兵燹,复遭意外变故,破坏甚多,业务亦毫无起色,至当事者穷于应付,迄今负债累累”。[12]面对广九铁路债务危机,广东政府急需派驻一位熟悉理财的铁路工程专家接手整顿,而胡栋朝无疑是不二人选。此前他担任广东建设厅技正时,即提出“发展大沙头商业区计划”,通过利用大沙头岛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等优势建设商业设施,这一计划得到省政府省务会议通过,并付诸实施。[13]大沙头商业区计划成功展现出胡栋朝在商业理财方面的优势,加之广九铁路广州首站即大沙头,因此,深受省政府信任的胡栋朝于民国22年(1933)初临危受命,成为广九铁路管理局代理局长。他接任之时已深深认识到广九铁路的问题亟须解决:“若不值此稍定时期,认真整顿,长此以往,则更积重难返”。[14]
上任之初,胡栋朝把握时机,励精图治,亲自带队视察铁路,并提出《广九铁路营业发展之计划》,力图扭亏为盈:
日前奉命代理广九铁路局事务,□□□□□日到局视事局务,万端均须待理,而尤以修改章程、整理材料、发展营业三大端为先务,而是三者尤以发展营业为要图,□思营业状况、养路情形,皆为研究考察之要领,遂有出巡之举,定期三月八日上午八时二十分专车出发,同行者有总稽核杨,车务处长李,总务处长曾,机务处长罗以及梁、邝工程司二人,史、李秘书二人,查广九铁路全长一百一十英里,华段八十五英里,英段二十五英里。华段分为三大段,就地方形势而论,则第一、二段多属平□,第三段则多为□□;就工程方面而论,路基颇属完□,枕木之腐坏者已更换七成,行车尚□安稳,惟深圳车站附□□□□□辆经过摇荡不堪,考其缘因,乃因系枕木松坏、碎石不足所致,而桥梁涵洞则保养甚好,即以英段桥梁而较之,亦有所不及,惟车站各处地方台阶砖多属破碎,有失观瞻,应当从速更换。深圳一站系英华接线之处,尤须特别注意。查此站近日□□特别兴旺,将来更形发达。至若英段其间路基、桥梁、涵洞、车站、房屋均皆修理整齐,比较华段似属优胜少许,惟其山洞多,车站阔洞长有七千尺,轨道有十余行列者,规模颇大,资本颇厚,闻建筑时期已用去一千五百万元港币云。九日上午十时拜访英段总工程司兼总经理白嘉士,晤谈良久,蒙伊设宴款待,礼貌颇为隆厚,旋即同赴机厂车站游观一次。[15]
这段文字源自于胡栋朝手稿《广九铁路营业发展之计划》,主要讲述自己上任之初深入基层视察铁路的情况,文中直指广九铁路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营业。广九铁路亏损已久,为了扭转债务,对于广九铁路现状势必需要了解。为此,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特意撰写了《广九铁路现况及改良计划》,刊发于《工程季刊》。该文从铁路之位置、路线之完成、营业之状况、车辆之往来、票价之数目、机车之近况、客车、货车之车辆、运输状况、招待办法等方面,揭示广九铁路存在车厢浪费、列车废坏、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增加省港直达快车、筹设九(九龙)惠(惠州)联运、加设铁路行李运输、加设接驳汽车、改良各站电话线、改设三合土电桿等改良方案,以及加建月台棚盖、修筑车站宿舍、扩大栏棚范围、联络公路运输等一系列建设计划。[16]
这套改良计划直指广九铁路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然而方案中建设基础设施、筹备联运等往往短期内难以迅速见效。为了能快速扭亏为盈,胡栋朝结合实际提出《广九铁路开源节流办法》。他指出:“开源则以增进运输为要图,欲增进运输,必须车辆充足,方能于事有济;但为财力所限,本年只购车底四辆,交本路机厂制造客车,以供客运。现仍继续设法购造,务期足敷发展之用。此外如添设鱼车,承运土丝,加开车次,开投餐车(去年批租全年租银一万五千元,今年开投全年租银增至三万元),开投脚伕(去年批价全年六千三百一十二元,今年开投全年投价增至一万五千六百元),与惠樟公路联运行客,招揽沿路货物,增筑岔道,以利行车,改良大沙头车站(用款三万六千元),设立候车室,以便乘客,等事”,[17]以实现开源的目的。他担任代理局长的首年,已与相关单位签订为期一年的客车广告管理协议,其中第九条规定“所有广告必须经广九路机务处长或其代表人指定方位,派人安装工费由广告公司自理”;第十条规定“所有广告牌,广九路只任保护,无论因何毁损、遗失,广九路局概不赔偿”;第十一条“凡遇停辍客车,五天之内不减租费,五天以上按照租值减租”。[18]通过精细化管理客车的广告,无疑亦为局里增加了收入。至于节流办法,他认为:“用人则须各有充分职务,尤不得挂名领薪”。通过精简人员,缩减开支以实现节流,以期一劳永逸地解决铁路亏欠的状况。事实上,经过胡栋朝大半年的努力,民国22年(1933)广九铁路管理局的收入较上年增加了16.3万多元。
除发展营业外,修改广九铁路章程也是胡栋朝十分关心的问题,中英双方签订新约的过程正是由胡栋朝负责向省政府详细报告。广九铁路由中英双方共同修建,中方所建铁路远远长于英段,但在利益分配上英国占了35%之多。为进一步争取中国利益,胡栋朝上任后积极推动修约。民国22年(1933),广东省政府委任“胡栋朝、李卓波、胡继贤、李禄超、钱树芬为广九路修约委员”;[19]英方派出“政务司、国家律师及广九英段局长汉嘉等三人为代表”。[20]谈判工作在次年七月完成。《申报》对此有详细记载:
广州通讯、广九铁路修改合约谈判,自在香港由中英双方代表团开数度会议后,业经将该路直通快车利益分配,改为华方占百份之七十二,英方占百份之二十八,比较以前六五与三五之比率,今后我方获益增加百份之七。此外,这次所开会议,关防甚密,中英双方代表对所讨论之问题,均守秘密,直至二十五日,双方在港经最后谈判,始将新约中英文字增删就绪,修约会议乃告一段落,所有关于该路联运之定义,技术合作及行车细则各点,均于草约上详为订定,再经中国代表草介福,英方代表获架加以审查,一切手续均告完毕,并将草约印成六份,由双方代表携返,呈各该当局核阅,如不再修改,则二十八日,可望将草约签字,草约签字之负责人,中国代表为铁道部代表张慰慈、广九路局长胡栋朝、粤汉南段路局长李仙根,英国代表为广九路英段局长获架、港政府法律顾问堪士、邮务司布连,草约签定后,将来再由中英政府正式签订,始成正式合同。(七月二十六日)。[21]
七月二十六日合同正式签订,“广九路修约谈判终结,定二十六日签草约,转双方政府签字,一月后可生效(二十六日专电)”。[22]正式合约8月公布。内容如下:
广九新约概要
新约有效期间定为五年
广州通讯,广九路修约谈判至上月底已告一段落,铁道部代表张慰、莫介福二氏于本月二日北返,向铁道部覆命,并携返草约,以备呈由行政院通过,大约十月一日,中英双方当可履行新约,粤代表李纪根、胡栋朝、胡继贤等亦已由港返粤,由胡氏向省政府报告草约签订经过,兹将该新约内容摘要录下:
(一)车利分配。以前我方占六五,英方占三五,现改为我方占七二,英方占二八;(二)车辆之供给。以前我方供车四辆,英方供车一辆,现则依照车利之多寡,为车辆供给之分配;(三)以前车辆之供给,如某方不敷调用时,得租用他方车辆,除付租金外,尚须遵缴罚款,罚款数额较之路费多一倍有奇,现则将罚款条例取销;(四)以前如遇意外事变,以致停车,须由发生意外之一方负责,现此条取销,改为如有意外发生,以致停车,双方不负赔偿损失之责;(五)全路若某一方桥梁毁坏,以致出事,则所受损失应由某一方负责;(六)当陈炯明主粤政时,东江军事扰攘,致该路停车数月,其时英方根据前约要求赔偿损失费百余万元,经此次谈判,将英方此项要求勾销;(七)草约一俟双方政府正式签字,定十月一日起实行,以五年为有效时间;(八)此次谈判并未涉及与他路联运等事。(三日)[23]
《广九新约》[24]中方利益分配由原65%调整为72%,[25]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权益。在车辆分配与突发性事件处理上,彰显了公平,更利于广九铁路的营运发展。广九铁路经过胡栋朝的整顿,不但夺回了利权,维护了国家利益,而且提高了运行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广东的发展。
作为广东走出去的留洋学生,胡栋朝对于家乡的贡献很多,除为家乡勘测铁路、挽回权益外,也曾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民国24年(1935),胡栋朝眼看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在即,赶紧呈文省政府,请求抓紧建设黄埔商埠,以期实现黄埔商埠与粤汉铁路的完美接轨。“粤汉铁路为南北交通干线,极为重要,现在建筑工程极为迅速,约两年后,于二十六年春间,便可完全通车,而黄埔商埠为粤省南方出口重要地点,辟为商埠,已有完全计划,图说预算,早已完备,徒以款项未充,故开工迟迟耳。今粤路不日通车,则该埠为粤汉铁路南方终点,苟能彼此联络运输,则互相利赖。是粤路之完成,乃促商埠之进行,而商埠之建筑,又为粤路之臂助,互相为用,故商埠不能不从速兴工,而粤路不能不出有效之襄助也。”[26]
已有完备开辟计划的黄埔商埠[27]一旦建成,并与粤汉铁路接轨,将成为南方出口的重要商埠,必定极大的推动广州的商贸繁荣,因此胡栋朝积极推动促成此事。民国24年(1935)12月,广东省治河委员会开会决定“敷设铁路,庶黄埔与粤汉线相接”列为黄埔开埠计划中的一项工作。[28]在胡栋朝的呼吁下,黄埔港与粤汉铁路的接驳事宜备受重视。民国25年9月12日,铁道部长张嘉璈等人谒见蒋介石,商定由中央拨款兴建黄埔支线。[29]同时,初步确定该线“由西村展筑,绕越秀山后,经东山之中山路与广九路交而达鱼(渔)珠炮台为终点”。[30]最终,黄埔支线从西村展筑,以鱼珠炮台为终点,于民国26年得以建成。[31]
据胡栋朝日记载,他留美回国后,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国内铁路建设,至51岁方参与广东的公路建设。
民国12年(1923),胡栋朝任职于广东建设厅公路处,期间完成了韶平公路(由韶关至平石)第一段修建工程。他在自传中写道:“自五十一岁,由北京辞去师范大学教授之职,回到广东为广东建设厅公路处,韶平公路(由韶关至平石)第一段修建工程司始。五十二岁为中山大学教授,五十三岁为广州工务局设计科科长,其后又为建筑科科长。”[32]此时的胡栋朝虽年岁已大,但仍热心于家乡公路建设。
他先后任职于广州工务局、广东省建设厅技正。[33]今天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的马路,绝大部分亦由胡栋朝主持兴建,如惠爱路(今中山四、五、六路)、永汉路(今北京路)、长堤大马路等。[34]此外,他通过亲身考察,为广州的公路规划及建设提了很多建议。如有《审查停筑朝天纸行等街马路案意见书》,[35]考察了朝天街、米市街、诗书街、纸行街筑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另有《条陈发展大沙头商业区计划》,[36]直接推动了大沙头的开发建设,胡栋朝规划了大沙头各马路,亲自测定各马路中线,直通大沙头的东山马路由原7.35尺扩宽为18.288米。可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大沙头未能如计划建设为商业娱乐区。
1951年胡栋朝当选第二届广东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上书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提出华南交通发展计划,其内容要点有七,其中第四点谈及广州郊外马路开发,第五点谈及广东公路开发,提出广东公路的修筑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四曰广州郊外马路之开发。栋朝前在广州工务局,任建筑科长之职时,所有广州市之马路,如惠爱马路、永汉马路、长堤马路皆为栋朝手计划及兴筑,河南之马路,亦在其内。栋朝以为广州市之北郊,以及河南各马路,均宜扩充发展,兴筑新马路,以扩大广州市为大广州,想叶主席亦当同意也。
五曰广州公路之开发。古人开发地方,首重公路,如罗马人之开发意大利及希腊,埃及人之开发非洲,最近英人之开发九龙。栋朝以为广东宜由广州市为起点,兴筑公路九条。正东公路,沿海岸直达福建;正西公路直达广西;正北公路直达湖南。东北公路三条,西北公路三条,亦由广州市择地兴筑,务使广州市四通八达,而伸张及邻省。此为公路开发之计划也。[37]
这封《上省府主席书》以日记形式留存,其后人已将日记捐赠给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胡栋朝上书叶剑英的第四、五点主要针对广州公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今天已深刻认识到公路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而胡栋朝早在1951年就从实际出发,向省领导指出了修筑广东公路的重要性,并提出修筑具体建议。这些方案大多今天都实现了,可见当时胡栋朝对公路建设极具前瞻性。
胡栋朝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时代,为中国的铁路、公路建设事业献出毕生精力,尤其对广东路网建设功不可没。他还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积极培养本土工程人才。在岭南大学担任工学院院长期间,他编撰出版了《铁路工程历史》,[38]希望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工程学,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他在此书自序中写道:“读历史能感发人之志向,读工程历史,尤能激发人之建设观念。游目欧美,物质文明,已叹观止。若言铁路,则山洞中有铁路,河床下有铁路;若言电车,则架空有电车,地底有电车……法国巴黎,有一千余尺之斜塔,新近都市,面积广阔,十分之二为公园,百份之二十五为街道,游览其间,如入仙境。此皆工程之实施、工程之实现者也。还观我国,市内郊外、屋宇道路、物质建造,尚未发展,惟广州一市已肇萌芽……然我中国,人民众多,具有为之潜势力……若导之引之,使得其法,则百尺高楼可以立成,二十万里铁路可以实现”。[39]正是为了培养、激励更多的学子投身于工程的学习和建设,胡栋朝一生笔耕不辍,编撰了《中国铁路指南》《铁路工程历史》《铁路教科书》《铁路交通》《隧道建筑学》《桥梁建筑学》《建筑铁路理财学》等论著。他逝世后,生前所翻译、写作的关于铁路历史、铁路起源、铁路桥梁、重力学等遗书遗稿,由其嫡孙胡仲化于1962年全部捐赠给华南工学院图书馆。胡栋朝一生不谈索取、为国奉献的精神至今仍得到人们的尊敬,称他广东路网建设的“拓荒牛”。
注释:
[1]胡栋朝故居位于现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名曰“栋园”。
[2]《札调部差遣工科进士胡栋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二十三日。
[3]《奏为续行派员查勘福建、潮汕、新宁、惠潮铁路恭折仰祈圣鉴事》,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4]《第十四号电稿禀报履勘清徐日期》,光绪三十四年。
[5]胡栋朝:《致铁路局梁局长函名士诒号燕孙》。
[6]执之:《清末官办的邮电刊物——〈交通官报〉》。《中国邮政》,1990年第3期。
[7][8][10]《查办福建潮汕兴宁惠潮各路工程情形报告》,《交通官报》,1910年第7期。
[9]胡栋朝:《潮汕铁路调查报告》。
[11][16]胡栋朝:《广九铁路现况及改良计划》。广州:《工程季刊》,民国22年(1933)第二期,第64、26-98页。
[12][14][17]胡栋朝:《广九铁路开源节流办法呈文》。广州:《工程季刊》,1934年第二期,第97页。
[13][36]胡栋朝:《胡栋朝条陈发展大沙头商业区计划》。《广东建设月刊》,1932年第一期,第61-71页。
[15][18]胡栋朝手稿:《广九铁路营业发展之计划》。
[19]《粤省府委定广九路修约委员》:《申报》,1933年6月20日,第7版。
[20]《广九路修约谈判下月初可开始》:《申报》,1934年6月26日,第3版。
[21][25]《广九铁路修约谈判结束》:《申报》,1934年8月2日,第10版。
[22]《广九路修约谈判结束,昨日签订草约》:《申报》,1934年7月27日,第9版。
[23][24]《广九新约》,胡栋朝手稿。
[26]胡栋朝:《粤汉铁路与黄埔商埠接轨呈覆省府原文》。广州:《工程季刊》,1935年第三期,第39-40页。
[27]此黄埔商埠位于今黄埔区渔珠码头一带。
[28]《粤路将筑支线至黄埔》:《申报》1935年3月25日,第7版。
[29]《张嘉璈莅粤商定辟筑黄埔支线办法》:《申报》1936年9月23日,第9版。
[30][31]《黄埔支线明冬完成》:《申报》1936年9月18日,第八版。《黄埔支线即将通车》,《申报》1937年8月2日,第4版。
[32][33]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手稿,1951年。
[34]胡栋朝:1951年4月30日记事。
[35]胡栋朝:《审查停筑朝天纸行等街马路案意见书》。《工程季刊》,1923年第三期第三四卷,第89-92页。
[36]胡栋朝:《条陈发展大沙头商业区计划》,《广东建设月刊》,1932年第一期第一卷,第61-71页。
[37]胡栋朝:1951年4月30日记事。
[38][39]胡栋朝:《铁路工程历史》。广州:岭南大学工学院,193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