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泉州南音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2020-12-06 09:32郑于湄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南音泉州一带

郑于湄(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泉州南音在多元音乐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阐释近一二十年,泉州南音在教育、展演和传播方面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并提出怎样利用现有的手段完成泉州南音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与变迁,为这一传统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更好地嫁接提供保证。

“一带一路”展示了和平、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予了丝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保护的新机遇,同时,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承担着历史责任和使命,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人文精神支持,二者互利互惠,和谐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而泉州南音作为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它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申遗成功 创新天地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也称“弦管”,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闽南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闽籍华人活跃地区传播。民国时期,南音社团的活动收入微薄,南音乐人常入不敷出,南音的流传仅限于民间馆阁的自娱自乐。1949年以前,曾一度濒临灭绝。1952年,泉州市政府组建第一支南音文化团体——南音研究社。1962年成立南音乐团,自此南音走上专业化表演之路,纳入国家编制,国家对于南音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为南音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南音乐团的活动自1966年起中断,于1986年正式更名为泉州南音乐团。2009年9月30日,南音“申遗”成功,自此,南音的传承和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如今,每周三五六日晚上泉州金鱼巷南音阁、文庙等地都有免费的南音表演,南音活动日益活跃,在政府的关怀和南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 南音得以长足发展。尤其政府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承,出台了各种政策,使得许多即将失传的孤本得以继续传承,又为南音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人才保证。随着申遗成功,不仅使南音完好地保存下来,还让南音的发展开创了新天地。

二、设系立科 南音首创

泉州南音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主要由馆阁进行“口传心授”,一般都是先生在馆内进行传授,并依托社团组织传播和传承。南音名师在闽南地区教学,并赴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进行南音教学,为南音传承培养了很多出色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大多以实践为主,重技艺,轻理论,因此,南音的传承有较大的局限性。

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建立了本科南音系,2011年设立硕士专业,这在中国传统音乐里是首创,第一次把民间音乐引进高校,培养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这一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泉州师范学院编创的《凤求凰》是用当代的审美观演绎传统的南音艺术,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彰显南音的美学特质和独特的乐器及演出样式,使南音艺术表演产业化,也体现出了南音传承的创新性。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也通过传统的传承方法,展现了其自身的优越性,为南音的中小学教育培养师资,并为南音的高层次文化传播奠定人力基础。

三、一带一路 誉满海外

南音文化历史悠久,1949年以前,福建安溪、惠安、南安、晋江、厦门和泉州等地都有一些民间南音文化社团,但乐社成员没有固定收入。1960年组建的泉州南音乐团,对南音的专业化展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南音艺术发展。

“随着泉南人民迁徙,南音传播到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形成一个南音文化圈”。南音艺术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并在新加坡举办了首届亚细安南乐大会,南音社团也从过去的传统民间艺术逐渐转变成专业的南音文化传播组织。1980年以来,随着第一届“国际南音大会唱”的举办,南音文化社团由传统的地区传播拓展到国际传播。1985年,泉州市召开了中国南音学会首届年会,此后,“泉州南音”的发掘与研究进入到规模化、正规化的层次。截至目前,泉州市已举办了多次国际南音学术研讨会和十多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本着泉州南音在海外传播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厚底蕴,使得这一传统音乐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四、牡丹盛开 国色天香

我国是南音的发祥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戏曲政策,这也是南音在发展和传播中的一件幸事。政府扶持戏曲事业意义重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群众性的杰出代表,南音能荣幸得到政府的鼎力支持,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独特个性和传统经典的尊严,对增强民族的内聚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近几十年,南音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泉州南乐团副团长李白燕荣获2012年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表演奖,成为海内外南音界首位获此殊荣的表演艺术家。南音演员庄丽芬也荣获了2018年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这些都填补了全省牡丹奖表演奖的空白,同时也是对南音艺术的肯定。

当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而保护和传承南音是我们的职责。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判断泉州南音文化发展的趋势,创新思维,调整战略布局,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首先,政府扶持南音意义重大;其次,泉州南音传承模式是其他传承模式无法替代的,必须出台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完善传承机制。传承和发展是南音保护的目的,而围绕南音传承人、建立传承保护体系,是确保南音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最为重要的载体。其次,在传承南音的情况下,由民间交流上升到国家文化邦交成为一种全新使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奠基于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成形于新时代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丰富的思想理念内涵。

当然,南音文化不仅是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政府可在市、省甚至全国推广南音文化,扩大南音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自1949年至今,南音实现了从民间社团的自娱自乐到专业团体的发展历程,展演形式从传统馆阁“上四管”拓展到丰富多样的南音新作;在教学上,从传统的“口传心授”的师徒制教学到中小学兴趣班、职业学校专业规模化,乃至高校设系立科的人才培养;在传播范围上,从闽南地域到港澳台乃至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的逐步扩大,在世界范围提升了南音的影响力。

在广大南音弦友的努力下,已从传统的“师徒制”传承,向“教、学、演、研”四位一体传承转变。南音文化的深刻内涵,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保护和传承南音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深入讨论的议题。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本文系2019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厦门“万国租界”时期城市音乐生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编号为JAS19700]

猜你喜欢
南音泉州一带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