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静 思
(南阳理工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2)
现存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的“恭迎銮驾”原石长205 cm,宽42 cm,厚30 cm,系东汉中期南阳汉画像石的鼎盛之作。其画面内容丰富,题材罕见,是迄今为止面世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唯一一块龙拉龙舟的画面。它以独特的传播方式,为我们讲述远古的神话故事。它的出现,与《穆天子传》[1]37、《楚辞》[2]26、《山海经》[3]51等文献典籍所记载的“驾龙舟、乘龙”相互印证,弥足珍贵。该画像石的画面分为“迎”和“来”两大部分,极力表现皇恩浩荡、万物祥瑞、阴阳和睦、道济乾坤之寓意。
“恭迎銮驾”画面右侧为来者:两条龙并肩拉着龙舟,上面罩着九五规制的华盖,仿佛羽葆摇曳,銮铃叮当;上有驭龙人坐在龙舟前面,贵胄乘者坐于其后;紧随龙舟的后面,两位使节肩扛符节并排骑着两头飞驰的仙鹿;跟随后面的是飞奔着的祥鹿和瑞狮。这部分中的核心人物是乘坐龙舟的男神。
画面左侧为迎谒一方:前面两位使节手持符节,躬身顶礼;后边两棵是服常树,是《西王母故地》[4]11、《博物志》[5]和《酉阳杂俎》[6]等书中所记载的能产出长生仙药的树,形状如同华表的雏形,矗立在昆仑山圣地,寓意为江山永固、社稷安康;树的前面是神仙与凤凰共舞,白虎仰观;左下角刻画子鼠礼拜玄武(蛇);左上角刻的是太阳神(蜘蛛)和捣药的玉兔。“迎”这一部分当中,其核心是载歌载舞的女神。
可见在这幅画中,来客中乘坐龙舟者与前来迎接的载歌载舞的女神是画面突出的核心人物,但是这两个核心人物究竟是什么身份,还需我们详细考证。
龙拉的车,称为龙驾,龙驾也指天帝的车驾。若龙驾上面系有銮铃,那么也可称其为“銮驾”。《后汉书·荀彧传》载:“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7]
龙舟,是指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起源为龙辀,别称水车、云车等,是传说中可以海、陆、空畅通无阻之龙形交通工具。“恭迎銮驾”画面上所来之銮驾即为龙舟。《说文解字》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角飞之形。”[8]龙驾,谁可以乘坐?“恭迎銮驾”的乘者到底是谁?以下典籍中有相关的记载。
《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1]131穆天子,即《史记》卷四《周本纪》所记载的周穆王[9]。《楚辞·东君》曰:“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2]84这里的东君是指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信仰的“东皇太一”神,后又逐步神化为太阳神,也叫太阳星君。《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3]115《楚辞·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2]96河伯本指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称河伯。《楚辞·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云神驾龙车穿着五彩服,在天上翱翔游四方。王逸为此句作注:“言天尊云神,使之乘龙。”[2]99
乘龙驾的还有天帝。文献记载的星官系统中,天帝被尊为最高统帅。紫微垣被认为是天帝的家,它相当于帝宫的紫禁城。生活在帝宫之中的人神,除了天帝及其家属之外,还有为天帝服务的臣仆。按照星官体系理解,北斗星就不再代表勺子,而代表的是天帝乘坐的一辆马车[4]58,除了承载着天帝八方巡行之外,还有判断和指示时节的作用。天帝乘驾的马车也称作龙驾,如同龙位、龙袍等称谓。
典籍记载还有好多没有乘龙驾而直接乘龙者,如:《楚辞·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2]101《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擅吾道兮洞庭。”[2]97《山海经》:“东方句芒(木神),鸟身人面,乘两龙”[3]123;“冰夷(水神河伯)人面,乘两龙”[3]143。
根据上述文献有关乘龙舟的记载可以判断,“恭迎銮驾”画像石中銮驾乘者应首先排除天帝,因为他的龙驾是马拉的车。第二个应排除的是云神,因为他虽遨游周章但并没有拜访过谁。第三个应排除的是河伯,由于他统管天地间所有江河湖泊的总水源,是天河之神,故其随从多为鱼和鳖,如崔豹《古今注》云:“鳖,一名河伯从事”[10]。汉画中河伯出行的画面基本都是鱼为其拉车。第四个排除的是夏后启,他乘龙驾,是到大乐之野去跳“九代”舞,文献记载中没有隆重的迎接场面。
《穆天子传》卷五记载的“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郭璞为其注曰:“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青雀舫,此其遗象也。”也就是说,穆天子所乘的龙舟是指供皇帝乘御的船而不是龙所驾驭的舟或车。《穆天子传》卷四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义。”这就是说穆天子出行乘坐的是八骏马所拉之车。李商隐在《瑶池》中有这样的诗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11]因此,可以判定“恭迎銮驾”中的乘銮驾者不是穆天子而是东王公。
东汉中期,西王母的配然偶神被塑造出来了,当时阴阳观念盛行,崇拜阴阳合一,有了一个阴神,必然要有一个阳神。女神称西王母,西方属金,又名金母。与之相对应,男神就应称东王公,东方属木,故又称木公。《焦氏易林》曰:“帝出乎震。”[12]36震为东方之卦,故又名“东华帝君”。受这种阴阳文化意识的支配,把“东君”“句芒”等神仙的记载和传说,都归于东王公之前身。从此以后,凡是描写西王母的书,必然要相应提到东王公,而且常常将他摆在西王母之前。这种后来居上的现象,与东汉时期天尊地卑、男主女从的社会意识相吻合。
后来东王公和西王母进一步演变成了道教中的一对男女仙人。《仙传拾遗》中说:“木公也云东王父,也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13]《列仙全传》卷一中说:“木公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公。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凡品仙升天之日,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讫,方得升九天,入三清,见太上而观元始。”[14]西王母既然是女仙领袖,东王公自然也成为男仙领袖了。曹操《陌上桑》诗曰:“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15]白居易《和〈送刘道士游天台〉》:“斋心谒西母,瞑拜朝东君。”[16]
《神异经·中荒经》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相会的情景:“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17]西方昆仑神话与东方蓬莱神话这两大系统相互融合、相互往来并发生亲密关系,具体就表现在西王母和她的对偶神东王公的出现以及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在汉画像中以东王公乘龙拜谒西王母的图像形式表现出来。
那么,“恭迎銮驾”画面中迎谒一方的核心人物是西王母吗?
西王母,也称金母,是中国最古老的最高级别的统管一切的女性神祇,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山海经》中,这样记载西王母:“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成书于上古时期的《归藏》[18]和西汉初成书的《淮南子》[19]中,记载西王母是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淮南子·览冥篇》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焦氏易林》云:“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于天相保。”[12]因而,庄子认为西王母是永葆青春拥有长生之法的神仙,《庄子·大宗师第六》:“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20]
先秦古书《竹书纪年》中,西王母是人王。“舜九年,西王母来朝。”[21]“穆王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至两汉,对西王母的信仰和崇拜,达到了鼎盛时期。《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百姓们“从关东至京师,从正月至秋季”,狂热祭拜西王母[22]。这种全国范围内的西王母崇拜运动,不仅把西王母推向了创世神的至高地位,而且还丰富了西王母的艺术形象,为她添加了一个配偶神像东王公。
在汉代画像中,西王母均为端坐、戴胜的贵妇人形象,也就是人格化的形象,但是很少出现其且歌且舞的画面。那么“恭迎銮驾”画面中的迎者是西王母吗?画中舞者头饰分两叉,我们认为是“胜”的变形体。不少学者都以为应从动物崇拜方面考察“胜”的原型,认为是对某种动物形象的模仿,吴晗在《西王母的传说》中说西王母所戴之胜,只不过“是头上长了一个介于兽和禽之间生物而已”[23]。1973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孙家寨村出土了一只舞蹈彩陶盆,经检测,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只陶盆上,有一个正在舞蹈的少女,她的腰下有类似飘带的东西,专家称,这就是豹尾。“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社会文化标志,豹尾应该是西王母的标志。李晓伟还认为,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时代虎豹崇拜的一种延续[24]。
鉴于上述种种表象,可以认为,西王母是一位丰姿绰约、善歌善舞的女性形象。“恭迎銮驾”画面的舞者就是西王母,她难免和别人一样在心仪之人快要到来时“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载歌载舞,极力表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
在四川、陕西、山东、河南、江西、山西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上发现不少西王母画像及其附属物象,以河南为例:1.河南中部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砖,画面右侧是端坐的西王母,伸出一只手在接凤凰吐给她的琅玕果,凤凰头下是一只仰面观看的三足乌;2.南阳市茹楼段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的左边刻西王母侧面端坐,画中间刻一仙人,背有羽翼,手握仙草跪于西王母面前,右边刻一捣药之玉兔;3.河南郑州出土的一块画像砖上面,西王母侧面坐于山峦之上,头戴胜,前面有一捣药玉兔,山下有一只九尾狐,山后洼陷处有一女子双手捧一只三足乌站立。
“恭迎銮驾”画面中,迎谒的一方开始是两位仙人持节躬身。《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将命者,持之以为信。”[22]87持节是汉代人迎候尊贵客人的礼节。这种符节多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重要的外交使臣大多持节。后面的两棵树,是华表的雏形,既是领地的标示又如同门阙,即门观。这种树就是西王母为之命名的“服常树”,也叫不死树,结琅玕果,是西王母配制不死药的原料之一。
凤凰,是西王母画像中常见的神兽。“恭迎銮驾”中的凤凰把琅玕果吐给了西王母,西王母正伸手来接。汉画中,墓门、柱吏、阙顶等上面有凤凰画像,那是因为西王母在凤凰采摘琅玕果之余,又给凤凰一项新任务:引领或运载朝见西王母的升仙者。
玉兔,是西王母图像中最重要的附属物象,也是西王母最典型的标志,它与西王母的关系最为密切。关于玉兔捣药,典籍有很多记载,汉乐府诗有诗句说:“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25]在汉代人心目中,玉兔只会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月宫中,二是西王母身旁。
白虎,也是汉画像中和文献记载中西王母身边常有的神兽。另外,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仑山的守护神也是一只神虎。所以汉代人就把白虎刻画在西王母身边,作为随从和使者。
蜘蛛,也是太阳神,在“恭迎銮驾”中代替太阳神三足乌。靳之林在《生命之树与中国民间民俗艺术》中考证:丝绸之路上的渭河流域以及再向东一线的大平原上,一直流行蜘蛛崇拜,那是因为蜘蛛所生八只脚,就是所谓的“八角重芒,光辉照耀”[26]。他说:蜘蛛是动物形态的太阳,是主宰太阳的太阳神。自古传承的二龙戏珠图案,珠的原型是“蜘蛛”,谐音为“蛛”,这就是远古的太阳崇拜。
凤凰、玉兔、白虎、太阳神等,这些西王母画像系统中的常见象征形象,足以证明图中舞者就是西王母。那么,这幅画中西王母身边还有子鼠和玄武,又是什么意思呢?
子鼠,是十二生肖的第一位,是生肖之代表,每个人都在十二生肖内有自己的归属,因而子鼠代表每个人的保护神,受保护者便是子民。子鼠还是生育之神,老鼠多子多孙,古代的楚地因繁衍崇拜而敬仰老鼠这一生育神,把正月初七定为“老鼠嫁女”日,以祈求出入顺利,子孙兴旺。玄武,是北方之神、水神。原始的玄武不是后来的龟蛇一体,而是蛇。后来玄武被道教奉为神明,有了龟蛇合体的说法。蛇本身还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青龙、白虎、朱雀(凤凰)、玄武四神,也称为四象。四神“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为人们所重视,并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
“恭迎銮驾”画面中在西王母身边刻画最古老的太阳神和最原始的玄武,充分表示西王母神话的原始性和古老性。画面极力彰显了西王母统合阴阳、融合四方、主管生死、司理日月、驾驭天地的独尊地位。画面布局充分彰显中国艺术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细致刻画静中之动,动中之静。各司其职的迎来一方是以西王母为中心的歌舞欢腾,表现静中之动;飞奔而来的一方中端坐銮驾的东王公,表现动中之静。这幅“恭迎銮驾”画面内,龙拉车、玄武蛇、子民鼠、服常树、太阳蜘蛛、舞动的西王母等形象,在南阳汉画中都属第一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