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武
河南南阳市中医院骨科 南阳 473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引起胸腰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因创伤小、效果好,已成为治疗OVCF的主要术式之一。现通过对80例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不同入路PKP治疗在老年OVCF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术前经MRI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OVCF诊断及骨质疏松标准[2]。(2)持续性胸腰背部疼痛、酸、胀,伴胸腰背部活动显著受限,经休息可有所缓解。(3)椎体后壁完整无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2)椎体转移性肿瘤;(3)病理性骨折;(4)随访脱落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42例,51个椎体)和双侧组(38例,45个椎体).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腰背部过伸位,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和标记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采用经椎弓根外侧或经椎弓根入路,透视下调整穿刺针尖锥入针点及进针角度,穿刺到达患椎体后缘前方1/3处。然后利用导针、扩张套管等建立工作通道。单侧组:采用单侧穿刺,双侧组采用双侧穿刺。依次扩孔并置入可扩张球囊导入椎体并位于患椎前1/3处。复位骨折确定椎体高度恢复肯定后取出球囊,透视下经工作通道将拉丝期骨水泥缓慢注入,填充满意时(以骨水泥密实分布均匀且越过椎体中线为标准)停止注射[3-4]。注射期间如出现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外或渗漏至椎体后缘时,应立刻停止灌注。密切观察肢体节段感觉、运动等变化情况,记录骨水泥注入量。待骨水泥完全硬化、旋转夯实后将工作套管拔除[5]。返回病房嘱患者平卧6~12 h,术后继续服用钙剂、骨化三醇、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术后第1天戴腰围坐位,第2~3天可佩戴腰围适当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术后骨水泥注入量及透视次数。(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时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以术中X线片和术后CT等影像学检查为准,测量相同时间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3)统计治疗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时间等指标 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和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和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 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0个月。术前2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等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表3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和伤椎前缘高度等改善及恢复情况
2.3 并发症情况 住院及随访期间单侧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4.76%),邻近椎体再骨折2例(4.76%)。双侧组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7.89%),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2.6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双侧入路穿刺PKP能够使骨水泥在伤椎体内分布均匀,避免术后发生伤椎两侧不对称,从而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强度和稳定,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显著和及时缓解。但存在手术及放射暴露时间久等缺陷。单侧PKP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时间,从而降低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对手术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的心肺相关并发症风险。由于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能够减少术中患者及术者受到的辐射量,手术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的VAS及ODI评分、椎体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等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骨水泥渗漏率等发生率较低,效果肯定。但单侧组操作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短(少)于双侧组,相对创伤更小。但需注意的是:单侧穿刺有增加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不均匀风险的可能,导致椎体单侧承重,出现脊柱向对侧屈曲等现象。同时单侧穿刺因需将尖锥尽量穿刺到椎体中线,甚至稍过中线,横向角的要求更大,所以在椎弓根内的通道更窄,对穿刺入针点及进针角度的要求更高,难度相对较大,可能会因此增加操作时间,如果穿刺角度不理想,则会影响骨水泥的扩散分布,造成椎体非手术一侧的侧方压缩、塌陷等风险[6-7]。因此临床对术者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可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自身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合理选用治疗方式。若仅单个椎体骨折或者骨折椎体均匀塌陷,宜选择双侧入路进针;如骨折局限在椎体一侧,或一侧椎弓根及椎体后壁不完整,以及对于多节段骨折等患者,在熟练掌握PKP技术的基础上,应优先选用单侧入路PKP[8]。同时考虑老年患者自动调整体位的配合度不如年轻患者等影响,无论应用何种入路术式,在穿刺过程中均应缓慢进针,密切与患者沟通,询问其有无腰痛和下肢痛。如果腰痛较重者应及时停止穿刺并给予适量局部麻醉,以有效提高穿刺的安全性。此外,高龄、骨质疏松及多椎体骨折是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围术期间应积极做好防治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强调长期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规范性及生活和运动防护等干预的重要意义,有助于降低椎体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等风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