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玥 赵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神经内科 2)神经外科 郑州450000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可将脑梗死患者血管中血栓迅速清除,改善预后,但同时可增加脑出血转化(HT)发生率,加剧脑损伤,影响疾病转归。故探讨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实施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家族成员,同型半胱氨酸(Hcy)为蛋氨酸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已有学者证实梗死性疾病患者血清CTRP-3、Hcy水平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1-2],但目前鲜有关于两者对脑梗死后HT预测价值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1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的预测作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5—2019-10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8例,女70例;年龄44~72岁,平均59.6岁。体质量指数(BMI)18.27~27.06 kg/m2,平均22.67 kg/m2。抽烟32例,饮酒38例。有高血压史76例,高血脂史52例,糖尿病史48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24分,平均15.87分。前壁梗死77例,非前壁梗死81例。发病至溶栓时间2~5.5 h,平均3.71 h。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头颅MRI检查证实。(2)符合静脉溶栓指征。排除标准:(1)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病史。(2)出血性倾向病史或伴有无法控制的血液系统疾病。(3)颅内出血史或早期缺血改变。(4)入院时头颅MRI发现脑出血。(5)肝、肾、心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异常。(6)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血清CTRP-3、Hcy水平测定 于患者溶栓治疗次日清晨,抽取4 mL肘部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分离出血清并置于-80℃待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TRP-3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Varioskan LU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测定样本浓度。
1.2.2 脑梗死溶栓后发生HT的诊断方式 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头颅MRI检查,确诊后经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采用MRI检查,以梗死灶中发现斑点状且边界模糊的高密度影;梗死灶边缘发现点状血;梗死灶边缘发现边界清晰且均匀的高密度血肿,伴轻微或严重占位效应为HT诊断标准。脑梗死后HT患者根据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选取穿刺引流术或保守治疗。
1.2.3 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以血清CTRP-3、Hcy为连续变量,并将其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HT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3 研究指标 (1)HT组、非HT组血清CTRP-3、Hcy水平。(2)血清CTRP-3、Hcy预测脑梗死后HT的Logistic回归分析。(3)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导致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的预测作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血清CTRP-3、Hcy水平 溶栓后24 h经头颅MRI检查显示,发生HT的患者28例,未发生HT的患者130例,分别设置为HT组、非HT组。HT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非HT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CTRP-3、Hcy预测脑梗死后H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TRP-3、Hcy均是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 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结果显示,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预测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1.53 ng/mL、17.08μmol/L,AUC分别为0.862、0.827。见表3、图1。
表1 HT组、非HT组血清CTRP-3、Hcy水平比较(±s)
表1 HT组、非HT组血清CTRP-3、Hcy水平比较(±s)
表2 血清CTRP-3、Hcy预测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的预测价值分析[n(%)]
图1 血清CTRP-3、Hcy预测脑梗死后HT的ROC曲线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小板激活及氧化应激等观点广为认可[4-5]。目前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势[6],但面临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HT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致其死亡,预后不良[7]。故确定脑梗死后HT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广受关注。
CTRP-3具有控制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功能,可抑制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进而促进病理性血管重构的改善[8]。CTRP-3水平异常降低提示血脑屏障被破坏,脑水肿程度加剧,增加HT风险[9]。Hcy属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殷勇等[10]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液Hcy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效果相关,提示Hcy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Hcy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增强氧化应激,并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堆积,加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并刺激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1-13]。高Hcy提示脑梗死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凝血、抗凝系统失衡,提升溶栓后HT发生率。同既往研究一致,高Hcy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脑出血发生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HT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非HT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非HT组,提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患者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发生HT的患者,Hcy水平高于未发生HT的患者。
此外,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RP-3、Hcy均是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且ROC曲线显示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预测的AUC分别为0.862、0.827,提示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于临床医师而言,脑梗死静脉溶栓后需重点监测血清CTRP-3、Hcy水平,对患者脑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HT发生,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血清CTRP-3、Hcy对脑梗死后H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临床预测HT发生的可靠指标。本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所选例数有限、单中心研究等,在今后研究中需加以改进,进一步探讨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HT的预防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