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周立勇, 薛滨勇, 李 非, 王怀兵, 谢雁春
1.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骨科,辽宁 盘锦 124110;2.北部战区总医院 骨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姑息治疗晚期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方式之一[1-2]。PKP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透视辐射大等问题[3-5]。随着人工计算机技术及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已应用于各脊柱手术。自2017年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玑”第3代骨科机器人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各种类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PKP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优势。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43例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透视组(n=21)与机器人辅助组(n=22)。传统透视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6~70岁;病椎数量,2处7例,3处6例,4处3例,5处4例,6处1例;原发肿瘤来源,肺癌6例,乳腺癌3例,结直癌2例,肝癌7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机器人辅助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34~69岁;病椎数量,2处6例,3处6例,4处4例,5处3例,6处3例;原发肿瘤来源,肺癌7例,乳腺癌3例,结直癌2例,肝癌5例,肾癌1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发脊柱转移瘤;病变节段胸5椎至骶1椎,病椎数量2~6处;Tokuhashi评分<12分;椎体后缘完整,无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6]。排除标准:资料不全;难以配合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机器人辅助组应用“天玑”第3代骨科机器人辅助定位,该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系统、光学跟踪系统、手术规划系统及导航系统等构成。椎体成形器和椎体扩张球囊由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骨水泥材料由德国Heraeus Medical公司提供。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俯卧位于机器人专用碳纤维手术床。传统透视组: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并体表标记;铺消毒巾后,在C型臂X射线机反复透视下行工作套管穿刺,自椎根弓外上方钻入病变椎体;工作套管的前端插入病椎后缘皮质的前方2.0~3.0 cm处,取出内芯,置入活检针取出病灶组织送检;工作套管置入骨钻,钻出1条至椎体前缘1/3处的骨性隧道;取出骨钻,将含有造影剂的球囊置入病锥,进行球囊扩张,直至球囊内压力约200 kPa;高度恢复满意后取出球囊,将拉丝期的骨水泥通过推杆推入病椎,反复透视下至填充满意。其他病椎处同样操作;骨水泥硬化后结束手术。机器人辅助组: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在病椎的上位2~3椎棘突处切开2 cm皮肤及筋膜安装示踪器;机械臂安装定位标尺,定位标尺放置于病椎背部皮肤表面上方;C型臂X射线机扫描采集图像,将数据传输到机器人工作站后,进行穿刺路径规划,下达指令后机械臂运行至指定位置;在机械臂定位下皮肤作0.5 cm小切口,安装二级套筒,插入皮肤直至关节突表面,使用电钻沿二级套筒置入导针;依次对所有病椎同样方式置入导针,C型臂X射线机透视,调整导针置入深度到达椎体前缘1/2处,依次沿导针放入工作套管至椎体前缘1/2处,分别取出活检组织。依次置入骨钻钻出一条至椎体前缘1/3处的骨性隧道。依次将含有对比剂的球囊置入病锥进行球囊扩张,球囊内压力约200 kPa,高度恢复满意;同时,将拉丝期的骨水泥通过骨水泥推杆慢慢推入病椎,反复透视至填充满意;骨水泥硬化后结束手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镇痛、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指导小燕飞功能锻炼等治疗,术后24 h可佩带支具下床活动,术后2 d出院。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透视剂量。术后1 d复查CT观察椎弓根突破率(穿刺通路突破椎弓根壁的距离>2 mm视为有意义[7]),观察穿刺内倾角度,观察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程度,并在侧位X线影像上测量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度。
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透视组;22例机器人辅助组患者病椎共计79个,21例传统透视组患者病椎共计70个。机器人辅助组椎弓根突破率为6.3%(5/79),低于传统透视组的21.4%(15/70);机器人辅助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为7.5%(6/79),低于传统透视组的22.8%(1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左、右穿刺内倾角大于传统透视组,透视次数及透视剂量均低于传统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比较
多节段的脊柱转移瘤确诊时常是肿瘤晚期,预期寿命较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PKP在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PVP及PKP治疗多发脊柱转移瘤疼痛缓解率达到73%~100%[9]。然而,PVP治疗骨水泥渗透率较高,可达2%~67%[10]。有研究表明,新型的骨材料填充系统、高粘度骨水泥及精确定位穿刺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11-13]。本研究中,机器人辅助组骨水泥渗漏率为7.5%,显著低于传统透视组的22.8%。
PKP治疗多节段的脊柱转移瘤需要多次穿刺,穿刺方向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反复透视,手术时间较长,潜在增加医师和患者的辐射伤害。同时,不断正侧位透视下调整透视角度,角度过大容易突破椎弓根内壁导致并发症,角度过小又导致骨水泥分布偏移。骨科机器人可精确控制穿刺的内倾角度,术中穿刺规划预定的轨道到达理想的穿刺点。导航系统和机器人辅助系统具有精准定位的特点。有研究发现,通过导航辅助下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导航组的椎弓根内壁突破率明显低于传统透视组[14]。骨科机器人技术由导航技术衍生而来,手术操作更方便、直接。田野等[15]研究发现,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组植钉准确率显著高于经皮透视辅助组。Yang等[16]评测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性,机器人辅助植钉仅有6.2%穿破椎弓根皮质,而经皮透视植钉有26.2%穿破椎弓根皮质。
相比导航系统与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机器人可通过人机协同运动的功能,实时跟踪和补偿由患者微动引起的定位误差,避免操作误差。有研究表明,骨科机器人辅助植入的置钉满意率达97.7%[17]。本研究机器人辅助组椎弓根突破率明显低于传统透视组,说明机器人辅助PKP可以明显提高穿刺准确率。
有研究表明,微创机器人在保证椎弓根完整的情况下,可以将进针点偏外,使得内倾角度更大,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18]。本研究中机器人组穿刺内倾角大于传统透视组,椎弓根突破率低于传统透视组,说明机器人既减少椎弓根突破率,又能增加穿刺内倾角,保证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精准的定位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时间及透视剂量。Han等[19]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与传统开放置钉的透视情况,发现手术医师累计吸收的透视剂量分别为21.7 μSv和70.5 μ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机器人辅助组平均透视次数明显低于传统透视组,透视剂量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说明机器人辅助手术能明显减少患者及医师的辐射伤害。
综上所述,机器人辅助下PKP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率,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减少透视次数、透视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