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希坡 庞文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村级档案是各类村级组织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充分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对于维护现有农村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沭县档案馆将贯彻落实《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村级档案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农民受益、新农村建设和共建和谐文明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10月,全省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在临沭县召开。
临沭县以“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深化提升乡村档案管理水平,大力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探索建立面向乡村的档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功能, 确立了“打造精品、培育典型,辐射带动、全面推广”的指导思想,注重发现和培养基层档案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培育了朱村、周官庄、徐埠前、沟北村、陈巡会村等村居示范点,并利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示范村的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进而推动全县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县236个行政村居全部建档,85%的行政村设置专用的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的各门类档案。
临沭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村级档案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千分制考核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和《新农村档案工作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强化对档案工作的制度引领。确立了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保障了村居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县档案局馆将农村档案整理工作列为全馆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村级档案指导力度,派出12名业务人员具体指导,各村抽调人员进行档案整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明确收集重点,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规范整理各门类档案。档案馆全体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上门服务,对村居档案人员实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讲解,真正把业务技术和服务送到农村。在业务指导的同时不断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保障了村级档案工作有序进行。本着“执法带动工作,监督促进管理”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针对个别镇街村居建档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档案收集不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行政执法监督为抓手,以整改提升为目的,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各镇街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大检查,促进了全县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村居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全县开展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各村居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三是镇街党委、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农村档案日常工作的开展,各镇街确定1名党委委员负责协调指导农村档案建设工作,为各村居档案文化事业的规范、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各村居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组织管理形式,村两委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计划,及时解决档案管理所需各项经费。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一名村委委员任副组长,多名档案整理人员为成员的档案整理工作组。档案整理工作组专门具体负责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各成员常年负责档案日常收集工作,每年年初共同对所收集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保证了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在整理档案的同时结合《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经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规定,建立了村级档案长效机制,如《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查阅制度》《档案工作人员离任交接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一)坚持“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整合档案资源,开拓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村居配备了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和上网设备,依托档案信息网、政府门户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网络系统,有计划开展档案全文扫描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农村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建立了馆藏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快速检索、全文阅览、打印输出等自动化管理,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了高效、快捷、精准的档案利用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
(二)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原则,充分利用档案服务群众、保障权益。不断加强档案安全、档案资源、档案利用三大体系建设,夯实档案业务基础,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方式。县、村档案馆在便民窗口设置群众接待区,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全天候档案查询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档案查阅面对面,档案服务心贴心”。村级档案为村集体和其他单位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档案资料,为村民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升学就业、合作医疗、解决纠纷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全县各级档案部门提供村务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农村工业产业档案、集体产权档案等1.5万余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以村级档案为平台,推进农村工业产业发展。依托村级档案的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按照档案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分类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照片档案的整理工作。各村珍藏的照片档案包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朱村系列照片;刘家义书记视察临沭系列照片;美丽乡村建设系列照片;旧城改造系列照片;青云万亩板栗园系列照片、柳编工艺品系列照片等。这一组组的照片生动、直观、全面地记录了各级领导对临沭的重视与关怀,充分展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临沭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临沭农村经济建设大变化、社会经济大发展及百姓的风俗民约、生活变化,掀起了“观农景、品特色、农家乐、风情游”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发展热潮。二是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开展农村电商和淘宝村居建设。将柳编实物档案按照艺术类、家居类、生活类等进行汇总整理,聚焦传统编织行业,体现纯手工、田园风、低碳环保、时尚,借助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进行网上交易,实现农村实体经济与网络虚拟经济的有机融合,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充分发挥档案见证历史、资政育人、扩大影响的载体作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利用档案资源,建成了真实反映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民间社会生活发展状况的展馆,生动鲜明地再现临沭县农村历经沧桑、勤劳创业、建设家园、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辉煌成就。各村居在整理档案基础上对本村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打造了乡村记忆纪念馆、红色纪念馆、民俗纪念馆等展馆,极具地方和文化特色。中央和省、市、县委党校培训班,各省市参观交流团,各院校大中小学生和周边普通民众纷纷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扩大了影响,提高了临沭县乡村振兴建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14版整版刊发了《走进沂蒙革命老区临沭县朱村:小村档案馆 见证变迁留住根》的专题报道。2019年第7期《中国档案》刊发《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乡村振兴》,介绍临沭县着力打造高标准村级档案馆,推进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