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实践研究

2020-12-05 04:51:28邱彩红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进校园弘扬戏曲

邱彩红

(娄底第一中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戏曲文化引进校园,既是为改变当下作为文化瑰宝的戏曲与青少年“渐行渐远”这一现实,学校采取的直接行动,也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不是“心血来潮”的“拍脑袋”行为。因此,音乐教育者要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工作实践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一、戏曲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戏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三百多个剧中,如昆曲、黄梅戏、豫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川剧、粤剧、秦腔、湘剧、评剧、越剧等……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域文化、人文景观、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各有特点。林林总总,数以万计的剧目。每个剧种都是当地历史的缩影。我们把戏曲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通过戏曲欣赏,进而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生近距离的体验和耳濡目染中,加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感情,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戏曲进校园,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振兴戏曲艺术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过:“剧院就是宣教台,剧院就是讲坛——戏剧家不应只完成艺术任务,还应完成道德的任务。”戏曲的社会功能更加凸显,在戏曲的熏陶下,认识了曹操的奸、岳飞的忠、关公的义、李逵的孝、包公的正直无私,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认知真善美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戏曲进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和综合素养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一言道破了戏曲的特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海纳百川,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服装、化妆、造型、美术等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且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中国戏曲极具特色,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这些因素无一不遵循着一个规律,即艺术美。唯美的扮相、绝美的行头、矫健的武功、铿锵的锣鼓、清婉的吟唱等都体现着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美。另外,戏曲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戏曲故事形形色色、包罗万象,既有缱倦缠绵的爱情故事,又有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还有错综复杂的伦理大戏,社会上各种现象、各种人物形象在戏台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演绎。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时,就会投入到这些戏曲情节之中,主动去看、去思、去想,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和综合素养。

四、戏曲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艺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一些思想内容不太健康的段子和通俗歌曲充斥大街小巷,不适宜学生模仿、传唱,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戏曲音乐引进校园将对学生起到强而有效的引导。学唱戏曲,教师引领学生踏进戏曲音乐的艺术殿堂,使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喜爱戏曲,主动与不良艺术文化作斗争。

目前,戏曲进校园的主要形式是展演、展览、讲座等比较浅显的层次,活动举办的时间也较短,虽然普及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戏曲文化在教育中应占有的比例来说是凤毛麟角,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中华传统文化青黄不接现象,如何做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教育部早做出了明确指示。

2008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国粹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2016年4月,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加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倡导将戏曲艺术引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少年儿童爱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并主动加以传承和发扬;2017年8月初,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实施意见》,意见明确,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一场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迅速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彩,争取实现中小学每年免费欣赏戏曲演出的愿望;2020年,实现戏曲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因此,戏曲不仅仅只是进校园,更是要重点落到实处,最大化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为此,根据我校的特色模块课堂,提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编制教材,开设特色戏曲模块教学

传承和弘扬戏曲,最主要的是人,戏曲进校园将着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不仅可以发展年轻观众,而且有可能在学生中发掘出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戏曲艺术的好苗子,为戏曲人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素质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前提下,音乐课程以模块教学开展:开设声乐、舞蹈、合唱、律动、管弦乐、民族器乐、音乐鉴赏等音乐模块。为了弘扬戏曲艺术的传播,可以增设戏曲模块(模块,可以细分到部分戏种,如京剧、黄梅戏、越剧、花鼓戏等),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从介绍中国民族民间戏曲的起源、剧种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渐过渡到戏曲名段欣赏,进而学唱一些戏曲名段。为了给戏曲模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载体,避免流于形式,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询、 拜访名家等形式收集资料,从概述、剧目欣赏、著名人物、学唱曲目等方面编撰校本教材。应集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 科学有序, 深入浅出。

(二)课堂延伸,成立戏曲文化社团

学校社团是最为活跃的学生团体,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舞台,组建音乐社团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促进戏曲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组建社团可以和模块教学课堂相得益彰,广泛招纳爱好戏曲艺术的学生,充分利用我校师资力量,老师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进行团队辅导,具体到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的训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兴趣和凝聚力,使戏曲社团成为推动校园传统戏曲艺术的主力军,加快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和普及。

(三)加大宣传,积极开办戏曲文化讲座和戏曲文化展览

校园戏曲艺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戏曲艺术知识的宣传和氛围的营造。学校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戏曲文化展和戏曲文化讲座, 如举办戏曲脸谱展、戏曲服饰展、戏曲艺术家生平展、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进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对我国戏曲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为传承和创新戏曲文化提供艺术实践舞台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具体响应国家戏曲进校园的号召,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舞台艺术实践,排练并创新各剧目,提高学生的戏曲表现能力和加强学生创造思维培养,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喜一悲一抖袖,一颦一笑一回眸,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通过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夯实传统文化基础,创造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再者,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争取观摩的机会, 也可以创造学生与专业演员同台演艺的条件, 这样不仅使戏曲走进校园, 而且也使戏曲从学校走向社会。 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校园戏曲文艺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可以在广大群众中宣演戏曲文化,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华,是我们的国粹和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它。戏曲进校园不仅可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精神境界,更是普及中华民族优秀戏曲艺术的康庄大道。戏曲艺术的弘扬和发展必须后继有人,传统的戏曲艺术需要靠新一代的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使之经久不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做发现、 培养戏曲艺术苗子的有心人,努力开拓创新,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不断总结提升,为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猜你喜欢
进校园弘扬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