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苗畅
摘 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既定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收益。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追求有效教学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总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这便使得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路走得很是艰难。鉴于此,本文从五个具体方面着手,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入;主体;差异;评价
实现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除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之外,抽象性、逻辑性和复杂性同样是数学课程的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若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教学,势必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为缓解并扭转小学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杜绝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注重目标设计,保障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目标设计无疑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和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便在极大程度上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为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2.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
二、运用灵活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内驱力。而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励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些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引以为豪的瞬间,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之后,我利用课件展示了相关照片,并让学生说一说画面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最后,我将幻灯片定格在了四幅画面上,问学生这里在记录事件时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师除了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外,还应时刻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并积极转变妨碍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出主体作用,强化主动参与意识,进而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与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在教学“复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时,我对学生说道:“在上课之前,老师请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做了一项调查统计,老师将统计结果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两张2行7列的表格,分别为“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表格包括“活动”和“人数”两大项目,“活动”项后包括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6项内容。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哪个活动是男女生都喜欢的?”待学生回答完毕,我运用信息技术将以上两个表格进行了逐步合并:左右合并、上下合并、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将项目名称推上去。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样合并是不是合理;如果不合理,试着将不合理的地方变得合理,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美观,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学生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坚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尽最大可能缩小两极分化,加速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低、中、高层次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为其分别布置了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我先是给了高层次学生十五分钟的时间自学新授内容,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和“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为中、低层次的学生进行了新课讲授,并分别为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了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完成练习。之后,我听取了高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予以及时指导。最后十五分钟,我为高层次学生布置了一些拓展性题目,同时检查了中、低层次学生的练习情况。
五、采取多元評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高低和学习成果的唯一尺度。由于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考查,这便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此时,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公平、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全面观察学生的发展态势,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是趋势。为此,我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引入了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弹性评价,学生亦可以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讨价还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逐渐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自己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继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及内容,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和发展特点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使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学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4.
[2]高君,王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8):104-105.
[3]曹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