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琳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书籍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能带领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打开格局。但阅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读书,而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有效阅读。
一、创建“有书”的阅读环境,营造浓厚读书氛围
阅读是要有氛围的,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能让人尽快走入文中世界,让头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首先,良好的环境和心境是阅读的起点。古语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营造一个自由的、不被打扰的阅读空间,阅读时就能更专注,兴趣也就能更持久。在家庭中要有适合阅读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例如:要根据孩子活动的区域设置书架,摆放内容丰富多彩的、孩子喜欢的图书,鼓励孩子管理自己的“图书馆”,这就是所谓读书的物理环境。而人文环境,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阅读氛围的浓厚,家长热爱读书,常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阅读,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孩子对阅读的喜爱。
其次,要选择适龄和有益的书籍。“有書读”并不意味着“读好书”,阅读一本适龄的好书,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净化心灵。 在家庭中,可以多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筛选。在学校,教师推荐的书目要根据每一学段不同年龄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的正能量书籍。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教师要加强引导,所选书籍既要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要能够贴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习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对课内文章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古典名著,使其对古典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通读整本古典名著是有难度的,可以让学生抓住某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或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开展阅读,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维持学生阅读的热情。
二、带着兴趣去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阅读的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家长和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各年龄段特征和掌握的知识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需求,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渐培养其阅读能力。当然,阅读能力的养成也需要保持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读书计划,督促他们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掌握正确方法有效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运用迁移把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针对课内语文每单元不同的主题内容,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阅读篇目,既能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会整理读书笔记
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增强读书的效果,阅读中摘抄的好词佳句,能够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也为写作积累素材;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脉络,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阅读时批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隐性的技能,是一场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旅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