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军区兴城干休所门诊部 辽宁兴城 125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等,这些病变引起了胃黏膜保护屏障的损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胃部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多于进食后加重且无法具体疼痛部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贫血、消瘦等症状,目前研究的病因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胆汁反流、遗传等因素,由于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所以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
选择干休所门诊部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乏力、头晕;均行胃镜检查、病理切片确诊;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饮食及睡眠差;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等患者。所有患者按门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5~88岁,平均(58.3±4.5)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3~92岁,平均(56.5±6.0)岁。学历为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促消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评估、执行医嘱、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交流时用语轻柔,态度温和,表现出关心和亲切态度,使患者消除心理戒备或抵触,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②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酗酒、滥用水杨酸类药物等,并向患者明确此病潜在癌变的可能性及可治愈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配合度。③心理疏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患病多年、多次治疗复发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伴明显焦虑障碍;家庭成员关系及经济条件会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注意询问家庭关系,争取家属的配合,嘱咐家属多鼓励患者,减轻其孤独与无助感,消除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可请来痊愈的病友进行体会报告,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信心。④饮食干预:饮食指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控制病情有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进食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禁食酸、辣、冷、生硬等刺激性食物,坚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偏食。⑤用药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清除幽门螺杆菌能有效控制症状,但幽门螺杆菌清除需规范长期用药,因此应指导患者规范合理按疗程服药,同时避免一些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红霉素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医生的嘱咐使用,门诊治疗期间每天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核对与指导,并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规范使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恶心、饱胀感以及上腹痛等临床病症完全消失,且胃镜检查未发现萎缩病变,患者胃黏膜无炎症。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患者恶心、饱胀感以及上腹痛等症状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且患者胃镜检查,胃部萎缩病症出现好转,且炎症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病情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然高于对照组80%,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的退行性、萎缩性病变,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同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应急反应较为迟缓,导致疾病发病时不易被察觉,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同时慢性胃炎具有延续时间长、起病慢等特点,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恶心嗳气、上腹部隐隐胀痛,在进食后疼痛加重,这些症状需要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相鉴别,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来诊断。临床中,药物治疗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同时该疾病发病因素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性存在必然联系。患者不规律饮食习性、自律性低、吸烟喝酒等,且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身体机能内分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均可引发疾病复发。长期的疾病折磨,使患者造成严重心理负担,使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辅以心理疏导、系统护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然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影响,可以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