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刚威 崔亚娟 (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
人际关系是一种相当特殊的东西,既不可以肉眼看到它的存在,也不可以亲身触碰到它,但是它是明显地真实存在,并且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会涉及人们心理上的健康状况,以及日常社会交往能力。当个体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时,自然地其内心是比较平稳的,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表现便是融洽和谐,有利于个体与外界社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相反,当个体未能够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甚至与外界大部分的人都是交恶关系,则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甚至引发人际关系的困扰和低幸福感状态。因此,个体与什么类型的人交往,彼此之间建立那一种类型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的,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是有着直接性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最初的阶段(首次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双方的交往可能性,人格与气质相似的人,其互相吸引力是较强的,这个观点普遍受到人们的认同。另一方面,与相似性理论截然不同的是互补理论,它主要是指双方个性与气质完全大不同时,彼此也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他们之间处于互补的关系,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并且交往过程是顺利与融洽的。譬如,性格外向积极的男生,又喜爱与陌生人结交朋友,他们可能会与安静沉默的同学成为知心好友的关系。虽然双方的兴趣爱好极为不同,但不代表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无法建立,反而因彼此的差异性明显存在,互相吸引着对方,反而能够使关系得到牢固和融洽发展,成为一对令外人羡慕的伴侣关系。这种特殊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中探讨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其人格互补的规律,搭起个体人格与人际关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心理学者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从而体现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性与人格的结构发展。
人际互补理论不仅仅体现在人们选择交友方面,更会在某些特定事件与情景中有所表现。譬如一个平常生活中让人感觉非常文静的女生,她固然会有一些好友是同样热衷于安静的休闲活动,如看书、歌唱、绘画等,个性都是较为腼腆的。但是她可能曾经参与过极度刺激性的活动,如参与蹦极、过山车、空中玻璃走廊等高危型项目,正好反映出个体人格的独特性质。这种互补性的存在,更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何会与不同性格的人士交往。仿佛与我国的阴阳学说相近,看似完全对立的状况,但实际上又是彼此依赖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个性相近的,还是个性互补的,都是一种个体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的方式,但是不具有广泛性意义。正如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愿意与一个性格卑鄙、滥用暴力、不遵守信誉的人交往,其原因是他们的个性不符合社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原则,并且也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甚至引起不良情感的发生。因此,人际互补理论只有建立在合理的人际关系之上,才能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因双方个性优缺点而产生互补的吸引力,并可以完善个体的人格结构。
大学校园内大多数的教师和辅导员不仅要给学生上课,也要做班级管理,其中座位安排便是管理的一个方面,理清它的意义价值,有助于学生与班级的关系协调。恰当的座位安排,能够使大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能够协助他们认识班内更多的同学,让他们能够过上美满的校园生活。至于座位的设计,大学生的同桌是那一位同学,需要教育工作者仔细考虑和倾听他们合理的诉求,才能够恰当地安排,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与个人品德道行,并能够渐渐建立起完善的人际关系,达到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节主要从教职人员、家长和大学生三者角度,去讨论他们对于座位安排的看法,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令更多的学者能够进一步研究。
教职人员对于座位的安排是顾忌众多因素的,既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注意他们的人际关系,故此大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随机抽签法。这方法看似最公平公正,让家长与大学生都不能抱怨同桌是那位,因为这完全是随机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虽然是随机安排座位,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却不是最佳的座位安排的选择,这是由于它不能合理地让部分的大学生坐在恰当的位置,甚至是有机会与关系恶劣的同学共处使矛盾增多,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起更多个体的不适感,使他们上学的意愿降低,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学号排序法。根据班级的学号去安排座位,并依次排序。这种座位的安排与随机抽签法的性质意义相近,同样是为了凸显公平性,但是容易导致学号一直较近前列的大学生长期坐在靠近讲桌的位置。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安排未必是愿意的,也不是最佳的选择方式。第三,相近法。让成绩与品行相近的学生坐在一块,这是符合人际关系当中的相似性吸引力原则的。由于双方学生的个性相近,彼此信念和价值观一致,更能够诱发个体内心的共鸣,交流过程中会变得顺畅自然,他们的话题也会因此变多,友谊关系也会进一步升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成绩优秀品性良好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座位安排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他们在面对学业上不懂的地方,不能通过问同桌的途径去解决难题,严重的后果是彼此不再用心学习,其课堂表现也更加不好。第四,互补法。让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协助成绩欠佳的,这与本论文的主要观点相近,如同人际互补理论,让人格和气质完全相反的大学生坐在一起,彼此相互吸引,继而形成良好的友谊关系。其特点在于盼望成绩和品性良好的大学生,给同桌以榜样的力量,诱发其向他学习,也让班级气氛更为融洽,大学生之间不会因成绩的差异和彼此不够了解,而导致嘲讽或欺凌的负性事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互补法也可能会导致优秀的大学生被带坏的情况,继而引发一连串的不良事件。不管用上述那一种方式来安排大学生的座位问题,都必然存在着优点与缺点,因此教职人员要慎重地思考,才能合理地设计最佳的班级管理方案。
大多数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子女的身心发育状态,尤其是我国有着浓厚的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情关系,极度盼望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内度过美好时光。一方面,家长希望子女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好的当然是成绩分数是名列前茅,这反映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期待子女在人际关系方面得到良好发展,与个性良好的大学生建立起友谊关系,并共同积极学习,相互交流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从而使大学生朝着稳定的健康的发展方向。如果子女在班级内的同桌是成绩较差、不喜欢学习、性格外向好动、不听从老师的指示以及在课堂上时常扰乱秩序的,家长会因此而担心自己的子女受到其影响,尤其是原本性格朴实安分守己的孩子,逐渐转变成为像其同桌一般的个性,不听从父母的教导。家长都希望教职人员给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个良好的同桌,让子女向优秀的大学生学习,培养出良好性格和兴趣爱好。另外,关于座位的安排方面,尽量靠近讲台,能够得到教师的目光与关注,以至于其学习能力和表现都会得到明显地提升。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必定对座位安排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由于他们即将与新的同学相处,能够认识更多班级上的同学,继而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心智多数是不成熟的,发育尚未完善,对于已相处一个学期的同桌,会感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但是对于新的同座来临,又会感到莫名的兴奋,个体心理上处于矛盾的状态。值得讨论的是,部分心智成熟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会比较懂得如何处理内心中的情感问题,可以接受与其他同学共桌,甚至是班上一个讨厌的人。相反,不成熟的大学生,对于已建立起良好友谊关系的朋友,是极不愿意做出新的座位安排的,他们被迫与新的同学共桌,甚至因此而沮丧。另外,大学生有个人期望的,可以主动与教师商议座位安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计划内容,而不是无理地抱怨和发泄负面情绪。部分心智成熟程度高的学生,其个人动机往往是为提升学习能力,主动要求与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成为同桌,而不是单纯地想如何在课堂上聊天或打扰课堂纪律。
从上述讨论的人际互补理论与班级内大学生的座位安排,可以明显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安排座位必然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从未接触的同学,更是一种全新的联系,让彼此相互充分地认识。本节从人际互补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安排合适的座位,才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课堂表现、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的改善。
当大学教师和辅导员想要尝试以人际互补理论去协调大学生座位问题时,应当要彻底了解班级上每一名大学生的性格与气质。因为人际互补理论的基础在于让性格相反的大学生成为同桌,继而互相产生吸引力,成为一对好朋友。当辅导员能够彻底了解他们的个性时,自然地能够恰当安排座位。有效地运用人际互补理论,让大学生互相扶持与模仿,从对方身上学习自己没有的特质,真正起到互补的作用,全面发展个体身心健康。新一年刚开学对于辅导员而言,必然会接触到从未认识的大学生,对他们的性格感到陌生和不了解,应当主动咨询大学生,与他们进行单独的沟通,或了解其父母对子女的看法,获得更多有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从而有效地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质。只要辅导员用心理解与经营,尝试发掘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必然会得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又极为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的特质,从而通过座位的安排,逐渐地改善他们个性上不良的一面。
班级上的座位安排,可以在课后时段举行。通过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课题活动,让他们彼此了解,从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譬如说,刚结束新的座位安排后,由于部分学生对新的同桌容易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以及过往存在的陌生感,导致在相处交流时极为尴尬,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深化。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课程任务,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大学生以同桌两人的小团队模式,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相互讨论和分析,并总结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尝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因为彼此的思考方式和个性截然不同,更能让他们互相学习,达到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各种问题,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教职人员的一个重大责任是管理班级,因此在实施人际互补理论的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大学生与同桌的关系,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应该在安排座位后,便不顾学生们是否能适应新的同桌,甚至出现严重的矛盾与纷争事件也不管。辅导员必须要投放大量心思在大学生身上,虽然人际互补理论被证明在人们社会环境中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也有部分人士不适用这套理论,很有可能他们内心不喜欢个性相反的人,并曾在过往的人际交流的经历中有所体会,因此无法与性格相反的人士建立起友谊的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存在着相同的情况,未必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与同桌有着恰当和谐的关系,与性格相反的同桌不能成为朋友,反而彼此的憎恨感提升。因此,教职人员应当注重大学生的内心体验,当该理论无法适用的状况之下,要及时改变座位安排的方针,尝试从性格相似的角度去改变,防止大学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和心灵,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稳定的。
在实施基于人际互补理论的座位设计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例如大学生的个人抱怨,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由,拒绝配合座位的安排。特别是学习能力非常优秀,性格内向文静的大学生,自然会担心同桌是一个成绩分数差、完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调皮同学,家长也担心子女受对方的负面影响,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品德败坏,导致个人的学业成绩下滑。家长与大学生内心中有这样的担忧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作为教职人员,在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之下,可能会想放弃实施人际互补理论。但是应当迎难而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实施性格互补,有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达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至于部分家长提的意见,辅导员也要接受,并告知对方人际互补理论的优缺点,座位的设计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做到学习成绩良好,更是有着美满快乐的校园生活。当然也会适当地调整其子女的同桌,尽量是成绩相似、性格稍微相近的同学,也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互补理论效应的目的,使班级气氛更为融洽。另外,值得讨论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不仅仅是个体容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即使是与品德高尚的同学成为同桌,但是班级与校园风气未能提高,始终会影响到个体的性格与心理发育。
人际互补理论与大学生的座位安排,是存在着许多的未知因素和影响的,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他们的学习能力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容易会受到外界众多的质疑与批评。同时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未必一定遵循互补理论,更何况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相识多年的朋友,因一件小事情吵闹而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状况之下,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容易建立起牢固情感的,一旦友谊关系被迫摧毁,因而遭到心理上的打击,也无法释怀。
从另一个角度去讨论,我国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家中没有相近年龄的兄弟姐妹,未能及时学习与他人共同交流,故此在大学阶段里比较不懂得如何妥善地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彼此性格差距较大的,更是没有机会与他们共同玩耍和学习,通过座位安排的策略,能够让大学生有机会与不同人群发生联系,从而改变对方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模式,并尝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弥补自身的缺点。通过互补的方式,个体可以发现自己从未观察到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可否向他人学习,完善自我。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里,充分认识真实的自我,才能有效地进一步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大学教师和辅导员的教学工作与管理任务是非常沉重的,要照顾好一个班级的全部大学生,实在是不容易的。如果教师所带领班级内大学生都只是成绩优异,但是其品德道行欠缺,以及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环境,也是不称职的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做到真正的敦品励学,协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品性,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通过以人际互补理论为指导,进行合适的座位安排,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学习和进步,并锻炼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未来迈入社会时能够迅速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是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