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福建 福州,350400)
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后舌出现后坠,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呼吸,缺氧现象严重。对于患者出现的这种情况,通常采取吸痰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如果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2]。基于此,本次研究围绕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65岁~88岁,平均年龄(61.5±2.5)岁。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6岁~87岁,平均年龄(52.5±2.5)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②均为咳嗽反射功能消失;③患者肺部有嗡鸣声音。
对照组采取常规经鼻吸痰治疗。
研究组接受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治疗,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选取适应患者口咽大小的通气管,要求其长度与患者门齿到下颌的距离相等。医护人员要将其通气管平行送入口腔,其方法与压舌板相似,用力压住舌苔并稳步送入。在口咽通气管的前端到达患者舌根后,将其旋转90度,并固定。在进行吸痰工作时,其吸痰管要选用多孔的吸痰管,正压进去,负压拿出,并将吸痰管的远端进行反折阻碍负压,在吸痰管到达指定的吸痰部位时,放松反折,进行有效的吸痰,进一步缩小负压吸引的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缺氧现象。在进行吸痰后,要对患者进行肺部的听诊,对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呼吸幅度、心率情况、血氧的饱和度进行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呼吸幅度、心率情况、指末氧饱和度。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吸痰方式进行治疗后,在对照组中,患者在治疗前呼吸频率为23.12次/min,在治疗后其呼吸频率为21.41次/min。患者在治疗前心率为86.04次/min,在治疗后其心率为82.13次/min。在研究组中,患者在治疗前呼吸频率为22.14次/min,在治疗后其呼吸频率为19.24次/min。患者在治疗前心率为85.05次/min,在治疗后其心率为80.07次/min。从中便可看出,研究组患者在呼吸幅度、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效果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后舌出现后坠,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呼吸,并且患者的缺氧现象较为严重。吸痰便是缓解患者病情的有效措施之一[3]。吸痰是将患者体内过多的摊也进行抽出,从而保持患者气管的顺畅,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4]。防止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其操作方式简单,便于医护人员减轻患者的病痛,是一种见效快,作用强的通气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使用中,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从而降低对患者的脑部组织的伤害,进而避免出现后舌后坠现象,从而增加对患者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呼吸幅度、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呼吸幅度、心率情况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治疗方案能够发挥出正向的积极作用,促使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维持在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临床治疗工作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