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荣盛实验小学 袁宗强
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中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学校所接纳、认可,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较为特殊的一门科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知识接受速度慢,并且对学习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也很容易遗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将学生过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课前对这些基础知识或者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提问,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背诵、生字生词的读和写以及造句组词等,在课堂前提问学生,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重点、易错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感。长期如此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汉语拼音“ang、eng、ing、ong”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导这些新拼音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之前学习的拼音,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大学生的参与感,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的不熟练,还能够考查学生对之前知识内容的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开展教学。如果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相互提问,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纠错改正,加快学生记忆理解速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解课文教材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参与感,无法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减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阅读文章,找出答案。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线索各是什么?两文的共同点都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网络上给学生放映与这两篇课文对应的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的风景视频,让学生对照着视频感受课本教材中文字的意义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接受“填鸭式”的教学,但小学生年龄较小,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难免对语文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长期如此,还有可能会有厌学的心态出现。因此,教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氛围中感受教材文章主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感,教师要应用创设有效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情实感地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游玩,并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声音有哪些呢?学校中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你还能想到什么有关大自然的声音呢?”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在校园中找出大自然的声音,积极思考探究,组内交流沟通,寻找自然的声音。在给出一定的实践时间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进行课文学习,由于学生刚刚在自由活动中积极寻找参与大自然声音的活动,在学习本课文时也会充满兴趣,激发自我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负责教导学生学会课本教材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能够更加优秀,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跳出固有思想,勇敢提出疑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针对《守株待兔》中“兔子再也没有去过,而田里的庄稼都坏了”的现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兔子不去了呢?”有些学生会有疑惑:“为什么庄稼都坏了呢?”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都表达出来,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有些学生有疑问:“为什么狐狸在老虎后面其他小动物就害怕它了呢?”有些学生提出:“别的小动物真的会害怕狐狸吗?”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积极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让学生自行消化寓言课文内容要表达的含义。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和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潜能,提高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锻炼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感,还能够切实实现“翻转课堂”,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内容,了解明白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