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技项目。后疫情时期基于移动环境下的网络教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KJ202004749827440。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重视。计算机科学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热门专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又能把握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 。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信息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优势,并结合实践探索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计算机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4;G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006-01
引言:“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创新下的新形式。这是中国实现社会转型和社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教育"发展平臺不断完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1“互联网+”下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完善,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丰富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实践的范围,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平台上,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如动画、视频、仿真软件,微课,打破传统教学资源的简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2)开放的教学平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远程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获取资源,实现自我发展。(3)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3] 。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引入投影仪、交互式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硬件技术,并利用有线网络、Wi-Fi、4G等无线网络形成基础环境。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终端,从而优化了教学渠道,形成了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
2“互联网+”下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2.1改变教学模式。教育云平台是高职院校实现“互联网+”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云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资源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教师需要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提高职业素质。当然,与传统的围绕课堂和课堂构建的教学平台相比,教育云平台在虚拟环境中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主要特点,设计教学任务,提供课程资源,逐步打破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学习,并形成信息化教学模式。
2.2创造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空间。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信息交流得到了极大保障。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依靠信息终端,突破空间障碍,实现高效互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教学空间结合虚拟和实际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参与云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开放课程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影响。例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师在线教学平台、学科专家团队工作室及相关教学直播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机会,引导学生进入虚拟教学空间;同时,加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利用线下教学引导学生在线学习,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真实、可感知的教学环境中的合理兴趣,挖掘自主学习潜力,提高专业课学习效果。
2.3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资源配置突破了空间约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优质资源。当然,这些教学资源更多的是数字化的形式。因此,教师应利用技术手段,依托优质资源,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越来越多,系统平台可以结合教学过程形成数据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形成更加精准、全面的教学反馈,进而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设。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系统一方面对教师在线平台使用的数据进行跟踪、挖掘和分析,自动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行为和需求,利用平台实现有效的教学推进;另一方面,对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应用和形成,并根据这些数据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提出教学评价和教学改进建议。由此可见,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互联网+”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干扰,实现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数据分析,优化了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4] 。
结束语:总之,在“互联网+”下,信息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达到丰富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化教学实践环境等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平台建设,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构建教学空间虚拟与现实得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系统,从而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熲.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63-64.
[2]滕振宇.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观察,2019,836:93-94.
作者简介:王永涛(1986),男,汉族,河南禹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