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山川云海心中明月清风

2020-12-03 05:55南远景
现代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气韵笔墨山水画

南远景

天府之国,蓉城之西,鳞次高楼之中,潺潺清水河畔,陈氏乃建,居此经年,与草术百花为伍,和清风明月作伴。笔耕宣纸墨池,挥写壮美河山。闹中取静,画里参禅,怡然自得,随遇而安。人说大隐隐于市,我信了。

乃建先生生于成都,幼承父训,五岁学习写字绘画。先后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得其精谨;赵孟頻的《胆巴碑》,得其雅训;褚遂良的《圣教序》,得其灵动;王羲之的《兰亭序》,得其秀逸。青年时代,经常蹲着马步持铁笔在沙盘上练字,脚下被汗水浇湿一片。文革破“四旧”期间,他从一个老先生家里借得一本《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通宵达旦,临摹数遍,直到归期已至,才依依不舍地还回去。

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乃建先生当年被“红卫兵”组织拒之门外,无缘参加造反派。这在别人看来不风光的境遇,恰恰成就了他的书画梦想。在其他学生忙于造反之时,他悄悄约几个同病相怜的好友,远赴青城山、峨眉山画画写生,临摹历代碑帖。饿了,喝口溪水,吃点炒面;困了,靠着岩石、大树,和衣而眠。晚上借宿道观、寺庙屋檐下,找张草席,把自己裹得像春卷一样御寒。那段时间,他将两山碑帖全部临摹了一遍。

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拜著名画家芩学恭、黄纯尧李文信学习国画。从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国画艺术的笔墨情趣和精神格调,而且学到了老师的道行品德和对国画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师德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的一生。如今,他教授山水画于翰林艺术学院,凡来他家学习的乡下穷学生,吃住都不收费,离开时还给盘缠。

乃建先生曾广泛涉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书法,尤以山水画最为见长。他认为,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文人的情怀。观他的画,总能感觉到一种气势雄浑、典雅清新、醇厚丰满、韵味悠长的力度和美感。在他的笔下,山,或层峦叠嶂,或迷离隐现,让认景仰,使人崇高;水,或清澈见底,或滔滔奔流,促人进取,使人灵动;树,或皮老苍藓,或祥麟乘空,令人清新,使人抖擞;云,或舒卷变幻,或如烟如尘,让人迷恋,使人向往。他追求以精熟的笔墨,描绘千山叠翠、万壑争雄、云蒸霞蔚、草木葳蕤的景象,表现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超越,使身处闹市喧嚣居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传统是古人绘画经验和技巧的结晶。六十多年的笔耕墨洗,使乃建先生对传统笔墨程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不断探索自家腕下笔端图景意象的表达方式,给画作注人现代审美元素。观乃建先生作画,往往放笔直取,有落墨惊风雨,下笔泣鬼神之气概。其构图景象开阔,气势如虹,远山近树,云海飞瀑,既浑厚空灵,又和谐统一,体现出经营布局的奇思妙想和豪放大气。其墨色五彩纷呈,千湿浓淡、枯润虚实跃然绢素,可谓迷蒙氤氲、气象万千。他的代表作《五岳图》《群鹤献寿图》《黄山松云图》等都具有这样的品格。他的方寸小品,如扇面《踏雪寻梅图X蜀山紫气》等,也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千仞之高,百里之遥,表现出极强的视觉张力和艺术表现力。

山水画,古人称之为“云烟”,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乃建先生对以云海抒情达意情有独钟,如他所言:“云海如梦如幻,观之模糊,窥之朦胧。这种迷离之美,隐现之态,诗情之意,使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它引起了人们自由起伏、飘忽不定的唯美联想,涤荡了人们的心灵。真要感谢上苍,为我们造化了如此美境,使我们暂时抛开了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种种羁绊和困扰,产生了如诗如画的幻想。这一切,实为审美积淀引起的一种文化潜意识,是蕴藏于自己心中的文人情怀。”正因为他对云海波涛如此钟情,所以每每作画,必以清纯丰润的水墨,烘托出云之绚丽、云之飘渺、云之气势、云之灵动,使观者于祥云晴山中体味到人间诗情,于烟霞缭绕中激发悠长梦想,于清净澄澈中感悟生命大美。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言:“松生空谷,霞映澄塘。”松树,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画表现意志品格的重要元素。“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就是古人对青松和它所代表的精神的赞美。乃建先生的山水画常常以特写的松树作为近景,或者以松林点缀远山。他画中的劲松,以涩笔勾勒树干,以淡墨染出松荫,松枝左右舒展,松叶婀娜多姿,鳞斑虚实变化,松根咬定青山,有英雄起舞的豪迈,有壮士习拳的神勇,傲然挺拔,凌雪斗霜,高低错落,冷峻苍劲,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成为他抒发正直、朴素、坚强情感的特殊符号。

清代石涛强调:“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论断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都受其熏陶,以追随时代和表达自我为目标,对绘画的思路、技法、表现对象等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创新。乃先生的笔墨图式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创新。他谨尊师训:“替山川代言,为时代作证”,要求自己“走进去,打出来”。为了实现这一艺术理想,他在创作了诸如《松风琴韵图》《泉石激韵图》《鹤故乡》《隐居图》等古意苍苍的画作之余,还以当代人的审美视野对古诗词的悠远意境进行了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新的解读,创作出一批名日《古调新韵》的精品力作。同时,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中体味笔墨语言的诗性,把来自自然的丘壑云水变为经过精神过滤和笔墨提炼的自家图式,创作出《丰收舞》《高山仰止》《榕乡春雨》《晨曲》等打上时代烙印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为后世留下时代进步的音符。

六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其中第一法即为“气韵生动”。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对“气韵”作了解释:“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气韵来自功力,来自情感,来自修养。气韵生动,即神要饱含韵味,形要充满灵动,它超越了对物象外形肖似的要求,摄取描绘对象的神韵,反映了作品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生命。乃建先生深谙此理,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营造“气韵生动”的境界,因而他的作品充溢着耐人寻味的韵律,给人以空灵传神的感觉。如作品《布达拉峰》的“峰”,在飘渺的沉云衬托下给人一种高大巍峨之外的流动感觉和黑云压城的强势感觉;而取经朝圣之人,明知前路凶险,仍坚定不移地走向目标,那脚步尽管沉重但很稳健,那身躯尽管疲惫但仍一往无前。再如作品《茶马古道》,边沿透亮的钩卷云与乌黑的积雨云相互交織,烘托出环境的险恶;古道西风瘦马,风雨飘摇之下,断肠人在天涯;风动、树动、人动、马动,一切都在动中,那是人类与自然顽强抗争的再现,那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律动!气韵生动之境界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作品,乃建先生与往来古今神交,与天地万物融合,他所表现的已不是山水、不是云雾,而是内心深处的感情宣泄和灵魂泼洒,是心灵对自然物象的深切感悟和强烈共鸣,是与宇宙万物和无垠太空浑然一体的天地精神。

猜你喜欢
气韵笔墨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