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义
17岁少年被指控“蓄意谋杀”——
郭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厌恶和难以忍受,于是翻身起来拿出刀,走到赵的床前。
在检察审查环节,我随办案检察官见到了郭松。他高高的个头,适中的身材,脸上尚透着几分稚气。不管谁见了,估计都难以将他和杀人犯画上等号。
法庭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的赵检察官和我一起坐在旁听席上。他说,从案发到开庭的三个多月里,郭松的表现比较平静,没有一般孩子犯了大错的惊慌和懊悔。
我听了,有点诧异。
法警将郭松带上法庭后,我认真观察。果然,他神色平静,甚至没有向旁听席上的家人张望一下,而是按照要求,径直站在了被告人席上。
“被告人郭松,请问你的出生时间?”审判长发问。
郭松的回答让台下一片唏嘘——仅仅17岁!
审判长又问其文化程度,郭松略一停顿:“大专。”
整个庭审过程,严谨、肃穆,公诉人、辩护人及证人轮番上阵。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少年是如何讲述自己作案过程的。下面,是他的讲述——
我们一个宿舍的几个人中,我最烦赵方正。因为他睡觉打呼噜,严重影响我休息。一天,我等他睡着后,专门拍了一段他打呼噜的视频,发在朋友圈里。他知道后特别生气,找我理论。他的行为影响了我休息,他还有理了?我当即就和他吵起来,结果两人不欢而散。从那以后,我俩谁也不理谁。
事发前两天,他当着很多同学的面,旧事重提,啰啰唆唆的,说了一堆关于我的坏话。我本来就心烦,见他这样不依不饶的,更加窝火。士可杀不可辱,我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能就这样算了。因为心里不快,我就走出校門去散心,当转到附近的农贸市场时,我买了一把刀。
那天晚上,我百无聊赖,打游戏打到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乱得很。到了凌晨3点半,我还没睡着,但宿舍其他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而赵方正的呼噜打得山响。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厌恶和难以忍受,于是翻身起来拿出刀,走到赵的床前。他睡在上铺,我便踩在床头的桌子上,掀开赵的被子。他仰面躺着,我没有犹豫,朝他胸部扎了三四刀,最多不超过五刀,然后拉起被子,捂住他的口鼻,直到他不动弹了才松手。
这时,我的大脑似乎清醒了过来。我用手机拨打了110,告诉接警员我的位置,说这里有人被杀了。
与此同时,宿舍里的其他同学被惊醒,见此情景全都大惊失色。有的哆哆嗦嗦地给辅导员打电话,有的打120,有的慌忙出门找老师,还有个同学想去拿地上的刀,我没让。我用毛巾擦干净手上、身上的血,然后把外衣穿好,坐在自己的床上,等警察来。
赵方正的母亲孙爱华:你说,睡觉打呼噜是什么大毛病吗?就这,也值得你动刀去杀他?
郭松在法庭上供述,他曾遭到赵方正的数次辱骂:一次是因为关宿舍门的声音大,赵方正骂了他;还有一次是他和同学在一起,因为一件小事,赵方正当着同学的面骂了他。这两次,他都没和赵方正理论,但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至于这次行凶的直接导火索,郭松供述:“那天,我俩都在宿舍玩《魔兽世界》,他在游戏里扮演的角色被游戏里的盗贼弄死了,他骂道,‘练盗贼的人肯定都有心理疾病。而我在《魔兽世界》里扮演的角色恰恰是盗贼,这点赵心知肚明。我觉得赵分明是在骂我,顿时气血上涌,决心弄死他,让他给我永远闭嘴!”
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提出,郭松因生活琐事与赵方正产生矛盾,遂购买凶器将被害人刺死,有蓄谋杀死被害人的主观故意。“郭松故意杀人罪成立,应受法律严惩。但是,他作案后主动拨打110,其行为构成投案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公诉人在法庭上也表达了对郭松的量刑意见。
审判长对郭松说,他可以自行辩护。郭松摇摇头:“我没什么可说的。”
法庭上,在听到公诉人、受害者亲属声泪俱下的指控后,郭松终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忏悔:“我痛恨自己的罪行,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对被害人亲属在精神和经济上都造成了损失。这里,我向他们说声对不起。但是,我更对不起我的家人、朋友,对不起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今生,我报答不了你们了,希望来生再报。”
对于郭松的忏悔,坐在旁听席上的赵方正的父母并不接受。他们陈述时强调,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因此主张判郭松死刑。他们不认为郭松有自首行为,也不认同他的悔罪态度。
“你说,睡觉打呼噜是什么大毛病吗?就这,也值得你动刀去杀他?”赵方正的母亲孙爱华不断地向郭松发出质问。赵家经济困难,赵方正是家中独子,也是唯一的希望。如今赵方正一死,全家人的希望就破灭了。
诉讼中,赵家人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郭松赔偿赵方正的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共计50万元。对此,郭松表示愿意赔偿。但是当审判长问他是否同意进行委托赔偿时,郭松表示不同意,因为自己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好。可他将被判刑,没有赔偿能力,在审判长的追问下,他不情愿地表示,可以由他母亲作为民事赔偿委托人。
此时,一个戴口罩的中年妇女早已泣不成声,她就是郭松的母亲。她当庭表示,自己可以作为儿子的民事赔偿委托人。
审判长询问赵家人是否愿意就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赵家人同意了。经商议,赔偿金额确定为46万元。此时,审判长转向郭松问:“被告人,你是什么意见?”郭松似乎良心发现:“我应该赔,必须赔……”此时,他似乎才有了真正的追悔和不安,以及对法律的敬畏。
笔者:郭松见父亲不仅不能为自己主持公道,还如此粗暴地对待自己,内心充满憎恶,认为自己就是父亲的出气筒,家里毫无温情可言,于是开始用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诗人泰戈尔说:“当人是兽时,比兽还坏。”就是说,人与野兽的区别,是人有理智且受过教育。当人受到的教育越少,其行为越趋向于动物。这里的教育,不单指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通过对此案的调查了解,我发现,郭松之所以变得如此残忍暴力,是因为其家庭中“爱的教育”严重缺失。
郭松的父亲郭力量,是某企业电焊工,婚后因无力购买住房,和妻子一直居住在妻子的娘家。孩子小时,妻子为照顾孩子,没有出去工作。等孩子大了之后,她做过饭店服务员、化妆品推销员、保险公司职员等。夫妻俩性格不合,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几次闹离婚,却因各种原因没有离成。
在摇摇欲坠的婚姻里,郭松的妈妈从内心瞧不起郭松的爸爸,觉得他无能、平庸,不是恶语相向,就是冷嘲热讽。憋着一肚子委屈的郭力量,没有能力征服世界,也没有本事赢得妻子的尊重,于是破罐子破摔,把拳头伸向了柔弱的儿子,尤其是喝酒之后,老子天下第一,说打就打,说骂就骂。
郭松原本活泼可爱,但在父亲的拳脚之下,慢慢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到了青春期,郭松有了攻击性。一天,郭松和同学因误会发生争吵,两人动了手。没占上风的郭松心里本来就有些憋屈,谁知同学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家长,家长不由分说闯进郭家,和郭父大吵。对方家长社会地位高,又长得高大,郭父只好点头哈腰地赔礼道歉。等对方走后,他带着一肚子怨气,暴打郭松一顿。
郭松见父亲不仅不能为自己主持公道,还如此粗暴地对待自己,内心充满憎恶,认为自己就是父亲的出气筒,家里毫无温情可言,于是开始用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郭松一案,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他之所以犯下大错,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郭松的父母关系不和睦,多次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没有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其次,郭父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多次打骂孩子,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再次,郭松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遭遇的不公平不管不问,也没有给孩子应有的指点和引导,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正确地解决人际关系困扰。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春期孩子难以做好情绪上的自我管理,一旦和他人发生矛盾、受到挫折,特别容易冲动、愤怒,进而做出报复、攻击行为。
在检察机关待久了,经历的案件多了,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感慨:每一起暴力犯罪案件,于外人而言,只是饭后谈资;于当事者家庭而言,很可能是毀灭性的伤害。这桩校园惨案,就一下子毁掉了两个家庭。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担起责任,千万不可大意或心存侥幸——
首先,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影响孩子。家长的言行,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鼓励孩子成为善良、有爱心、受欢迎的人。
其次,要尊重孩子。家长要眼光长远,格局放大,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对待。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要蹲下身子,耐下性子,与其平等交流。家长要善于和孩子互动、交心,当孩子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给他足够的信心,用理解和爱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还要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本案中,郭松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杀害他人,但赵方正对郭松屡次辱骂,严重伤害其自尊心,也是引起悲剧的一个因素。
任何孩子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遇到问题,尤其是与他人产生矛盾而无法排解时,家长要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绝不能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让爱缺席!
(为保护隐私,本文人名皆为化名)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