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想象的原乡:国产乡村题材影片的社会向度与美学旨趣

2020-12-03 01:55杨皓词
电影评介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农村

国产乡村电影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而“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是中国农村题材电影进行独立探索的滥觞,《李双双》《花好月圆》《苦菜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五朵金花》《山间铃响马帮来》等描写少数民族地区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建设进程,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与明白晓畅的叙事方式,使其在各地区民众间迅速传播并广受欢迎,成为当时文艺战线上的思想宣传重阵。伴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渐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乡村题材电影的式微背后,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城市景观的兴起。以消费主义和娱乐精神为表征的后现代城市,不断蚕食、鲸吞着乡村所统辖的传统生活方式,物欲的日渐繁盛,以及人们对都市经济枢纽的虚化想象和价值狂热,向耕读传家的传统道德观念与伦理结构发起了挑战。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两种艺术风格都基于恪守还是变革的问题设计情节,或是在诗情画意的田园山水中问道人生,或是在进退维谷的矛盾中照鉴人性光辉,国产农村电影给予当下社会的启示更多地在于回归,从都市洪流下飘蓬浮生,回归于“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想生命状态。

一、写意风格:美学镜像中被想象化的村落

表现手法的两极化是我国乡村电影步入21世纪以来的突出特点。乡村时常被电影描写为都市症候人群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常以充满母性的温柔姿态被呈现,让现代人无处归依的灵魂得以休憩生息。写意风格下的农村,承载着来自城市的人们所想要找回的生活与情感,当父辈做出远离自然的举动后,他们为寻求心灵的永恒归宿,对农村产生了一种古老绵长的情结,渴望找回国人世世代代生息于此的那片土地,找回关于自然与理想的精神寓言。

(一)穿梭于自然的散文诗

“十七年”时期的影片尚处于美学旨趣萌发不完全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电影美学处于一种混融状态……并不主要是艺术自觉的结果,政治教化目的和意识形态功能起着最终的、决定性的作用”[1]。意识形态色彩的隐去与生活主题的重现,逐步构建起国产乡村电影的美学追求,源于自然、发于原初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空间的根本性质,在写意风格的理想建构下,乡村不再是被现代社会所抛掷的墟落,而是人们历经凡俗淘洗后必将归去的远方。

国产农村电影既反对镜头的虚无性,又主张将影片内容与客观现实区别开来,大量远景、空镜头和直角镜头的运用,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诗性与哲思意味,好像是从遥远上空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奔忙的众生。早在1984年,吴天明导演在《人生》的拍摄中便开始致力于意境的营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显得粗犷而辽远,其间点缀的村落、炊烟、庄稼又令人备感细腻真切。对陕北文化底蕴的揣摩与细化,让电影画面拥有了美学质感与内在肌理,不再千篇一律地叙述故事,而是代入了一个地域、一方水土的美学特质。《人生》展现了心比天高的农村青年高加林的爱情抉择,一面是现代新潮的亚萍,一面是真挚善良却不识字的巧珍。高加林在迷途后发出的归去来兮的慨叹,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人们在激进地追求现代化的路途中总是感觉到怅然若失。电影《人生》的美学探寻与哲学反思在当时堪称先锋,吴天明导演在其遗作《百鸟朝凤》中依然在写意乡村间寄托着理想化的碎片。除满含诗意的乡村景致外,片中的一段情节是游天鸣为学唢呐,日夜守在芦苇荡边听辨各种鸟类发出的声音。孩童从自然界的声声鸟鸣中感悟乐理,是身处现代都市的人们再也难以复原的画面,它印证了人与自然的生息相通,更是一种属于乡村自然环境的生活境界。

(二)承载美与追忆的人文意象

由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执导的《那山那人那狗》《暖》,被认为是国产乡村题材电影的代表作,它们饱满的人文情怀足以撑起乡村题材的理想天空,以一种反类型化的叙事方式,通过意象的串联与情景的渲染,召回失落已久的童真回忆。以《那山那人那狗》为例,霍建起导演对它的概括是“不是常规的、写实的农村片”,在谈及影片内在情感的时候,霍建起指出:“我们通过这部电影要传递给观众的是父子间深沉、温馨的情感,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而本片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借助人物的台词、动作,除了“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面,舒服”等直接的表现以外,影片还借助许多场景含蓄地表达了父子间的默契与命运接续。绿色田野间儿子与温婉羞涩的侗族姑娘,似乎悄然萌发着爱意,这其间穿插着父亲与同为山里姑娘的母亲相识相爱的回忆,属于乡村的质朴纯真在雨后万物生长的气息中荡漾。电影将人迹罕至的湘西大山,演绎出了宁静、悠长的节奏与意蕴,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充满现代气息的电影艺术往往需要紧密的节奏、充满矛盾和冲突,而写意派的国产农村电影却能通过相反的路径达到艺术的巅峰。在江河峡谷、雪山草甸或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中,乡村电影的写意风格得到了传承,近五年间,《留夏》《过昭关》等乡村电影佳作也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谱。孩子们玩弹珠、斗陀螺、打弹弓、偷西瓜、吃莲子不知疲倦,甚至用玉坠换哨子等情节,放置在渔牧农歌、炊烟袅袅的乡村中,是理想、童真与现实离别的苦乐交融,写意式的表现手法冲淡了两部影片中小主人公与爷爷奶奶分别时的伤情,反而营建出儿时夏天独有的纯净与明丽,这也正是写意之于当下乡村电影的美学价值。

(三)寓言式的理想营造

《飞》是一部典型的寓言式农村电影。主人公刘百刚一心痴迷于造飞机,因此被抬头村的村民们以精神不正常看待。为了造飞机的理想,他目睹了母亲被村里人奚落嘲弄、青梅竹馬的李小猜嫁与他人。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建立在现代性的启蒙与现代化的反思之间,是否身为农民就必须延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刘百刚只是在与他人一样侍弄庄稼时,时不时抬头望向空中朝晖夕阴的美景,儿时的他就被日升月落、彩虹星辰的美所深深吸引,开始向往着亲手制造飞机。主人公的农民身份和远大理想似乎是世俗所不容的悖论,就像村民们无法理解农民小伙为何总是做着科学家的梦。而电影最终以刘百刚的胜利为结局,农民与科学家身份的合而为一,指代着理想主义在乡村这片土壤的生存、扎根的广泛可能。

以国内先后上映的两版《喊山》为例,2013年李彦廷执导的《喊山》与2017年杨子执导的《喊·山》,均是根据山西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改编而来。前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核心情节与晋西北的乡土风貌,而后者主打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通过明净山水与人性罪恶的决然反差,完成农村题材电影商业质感的营造。导演刻意模糊了影片的年代感与现实背景,将一桩命案放置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桃花源中。同时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红霞从小说中的不愿发声变为了真正的哑女,为救韩冲主动承认自己设下圈套炸死腊宏的计划。影片最终,红霞走向山头敲打着铁盆,她始终没能发出喊声,唯有宁静的山水与唯美的日光在她的剪影上尽情泼洒。在残酷现实的重压下,寓言式的理想或许脆弱得不堪一击,却能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成为片中人以命相搏的精神支柱,面朝大山、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一个充满想象意味与生命张力的符号。乡村电影中寓言式的理想,即是平凡生命最为写意的盛放。

二、写实主义:现实冲突中被符号化的村落

以传统父权为摹本的农村镜像,从写实主义的视角窥探着农村的另一面,厚重黄土和蜿蜒青山之下是沉睡的现代文明,是都市潮流的车轮倾轧碾过留下的累累伤痕。旧有思想根深蒂固、人才资源大量流失的现实局面下,乡村代表着失落的乡愁、远去的记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瘠。中国乡村电影建构起的一系列现实主义符号,旨在以“艺术介入乡村”的创作模式对农村发展提出反思,在强烈的戏剧矛盾与现实冲突中照见最幽微处的人性光辉。

(一)孤绝环境与苦难叙事

广义上的农村电影概念,包括“与时代政治结合较紧密的农村题材电影,也包括将乡村作为文化分析和批判对象的乡土题材电影”[3]。换言之,电影在通过不同的艺术视角呈现乡村风貌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间建构着与之对应的现实文本,将乡村作为鲜活的文化聚落和人群共同体加以考察,从残破瓦砾间刨挖出被封存的精神明珠。残酷语境下的苦难叙事是我国乡村电影长久以来的基调,而苦难中熠熠发光的温情与坚守,则是国产农村电影所要表现的核心命题,它推动着农村电影从对抗现实转向精神探寻,从建立想象化的意象符号到关怀现实中的乡村。《背起爸爸上学》趟河上学的石娃与父亲、《水凤凰》在劝学路上踽踽独行的陆永康老师,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困苦艰难、玉汝于成的精神气质。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陆永康老师用废旧材料自制“船鞋”,绑缚着双膝、拄着木棍挨家挨户为孩子们重返学堂而奔走。影片通过再现他数十年如一日跪走山路的日程,表现人物灵魂深处细腻的深情、顽强的意志、善良的品性。在为贫穷所困却纯净无瑕的一方天地里,借助都市观众对黔川山林的新鲜感,走进主人公内心宏大、充满人性之美的世界,在孤绝的心理状态下,人意志的极限和高尚的道德与琐碎生活如此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寻常的情感在山村的叙事文本中被不断放大、照亮,深深打动无法真正参与主角生活、却能借助影像短暂逃离尘嚣的观众。

(二)悬疑外壳与现实解读

21世纪以来,一批将农村叙事空间与悬疑题材相结合的电影作品映入大众眼帘,从口碑之作《天狗》到《东北偏北》《心迷宫》,这些影片多以偏僻遥远的山村为叙事背景,展现了一个个尚未被纳入城市化洪流之中的社会样本。在远离都市尘嚣的乡村,人性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正在以最原始蛮荒的形式上演,从粗砺未经加工的影调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人类最为丰沛的情感流露、最隐秘莫测的内心动向。乡村对于人类落叶归根的原初意义,是其他叙事空间注定无法拥有、无法企及的,这也促使着乡村电影与悬疑犯罪类型的双向结合。从这一角度而言,忻钰坤导演的处女座《心迷宫》无疑是乡村电影迈入商业化市场的典范。村庄里突然出现的一口殡棺以及不知情的夫妇,为影片铺设了强烈的悬念感与步步逼近的宿命感,面对匪夷所思的命案,人性懒惰、自私、嫉妒、愚昧的弱点在矛盾激化中迅速暴露出来。而这其间也不乏对真善美的讴歌,村民们心照不宣的现实与每个人内心独守的秘密,编织着一张合理、缜密的逻辑网络,让乡村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鼓点强烈的悬疑叙事完美结合,为国产乡村电影步入院线商业片的运营机制提供了借鉴。

(三)命运相扶与成长叙事

教育是国产农村电影经久不衰的主题,具体至留守儿童心理引导、乡村教师处境、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我国的农村题材影片在数十年间已做出了深入探讨。《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朴实而坚韧的个性,《半碗村传奇》中一心培育岳书立成为奥赛冠军的徐老师,以及那台承诺中的“三百四十寸彩电”,这些影片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一再复述,让走出大山成为乡村儿童成长叙事的主题。随着农村电影的语义内涵日渐丰富,我们也看到更多层面的成长叙事,故土难离和反哺农村成为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的另一重成长叙事。在影片《遥望南方的童年》中,易老师和易嫂不顾赔本的风险坚持开办启明星幼儿园,拉着板车接送村里的孩子们,而一心想参加“超级女声”的农村姑娘李响,在与秀秀、坨坨等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立志报考师范,学成后回乡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于汶川大地震10年之际上映的《破门》,讲述了乡村小学的体育老师喜哥训练足球队的故事。许多曾经懵懂甚至顽劣的孩子,在没有绿茵、跑道的操场上冒雨训练,他们以足球为人生课堂、以体育精神为指引打入全市联赛。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取了他们的双腿乃至生命,梦想着成为“新明乡小梅西”的小钢炮患上了创伤性心理障碍,直到女队员桑果抱着足球找到喜哥,孩子们高唱着利物浦球迷所钟爱的《你永远不会独行》,重新找回对未来人生的热切盼望。语义多元的成长叙事将农村从精神的贫瘠荒僻中拯救出来,展现了国产农村影片对新一代成长的多重思考。

(四)人物原型与艺术改编

国产乡村电影小成本制作的表象下掩映着一个质朴的、历史的、宏大的精神世界,在节奏相对舒缓的叙事下,影片的现实根基逐渐从故事表象下浮现出来。“文学艺术的内容通过创作者的主观把握,表现的是人类外在世界形式的客观存在。创作者作为创作的主体有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又必须以现实为根基来创作,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抽象和概括。”[4]对于国产乡村电影而言,从现实人物事迹与新闻报道中提炼创作蓝本,是影片寻唤大众心灵共鸣的现实路径。如《水凤凰》改编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陆永康的事迹,《破门》改编自四川绵阳迎新乡小学足球队的故事,影片《香巴拉信史》根据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的真实经历改编。乡村邮递员王顺友半生奔走在人迹罕至的大凉山腹地,阵阵马铃声是他半个月送信路途中唯一的陪伴。电影将王顺友多年邮路上所遇的坎坷浓缩在一个半小时的时空内,通过叙述主人公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的故事,展现一位乡村邮差生存、生活、生息的社会人情。路途中他差点踩空摔下山崖,而他最心爱的马儿金龙摔断双腿、奄奄一息,天籁般的乌玛歌在深林远景中幽幽响起,如泣如诉的声音好似生灵离去时的呜咽,又似乎是祖先神灵给予儿孙们的庇佑。影片以一封通知书串联起木里县这条“马班邮路”二十余年的变迁,离开大山求学与扎根大山奉献,是两代人的两种选择,让处于主导地位的城市观众跟着一名邮差、一匹老马、一封信走进重峦叠嶂之中,收获属于另一方水土的生命体验,电影也在这样的旅途中实现了真人事迹与艺术改编的自然交融。

结语

电影这门大众艺术形式对乡村场域的介入,让大众看到了国产乡村电影独立的空间文本与价值内容,如此宏丽、优美、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曾经一度被铺天盖地涌来的资本所悬置。随着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理论的提出以及“艺术扶贫”的广泛实践,国产乡村电影将视线转向了商业市场,迎合都市人群对乡土自然的回归心理。尽管乡村题材仍是小成本电影扎堆,却依然涌现出许多叙事角度独特、兼具诗意与哲思的佳作。无论其创作视角是主观还是客观、选择写实还是写意的表现技法,都无法否认我国乡村电影正在朝着多元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现实,顺应市场潮流因时而变,不断丰富乡村题材的美学旨趣和反思力度,是国产农村电影跨越文化语境鸿沟的首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黃会林,王宜文.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 J ].当代电影,1999(5):64.

[2]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创作杂感[ J ].电影艺术,1999(4):23.

[3]凌燕.回望百年乡村镜像[ J ].电影艺术,2005(2):87.

[4]姜燕,王伟国.“现实主义”文艺观与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创作[ J ].现代传播,2012(12):80.

【作者简介】  杨皓词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长春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中间片技术高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长师高教<2019>12号)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