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RT法融入竞技武术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2020-12-03 07:34刘少峰刘志远郭森林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血流竞技

刘少峰,陈 昇,刘志远,郭森林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自2003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武术新规以来,教练员与运动员为了提升竞技成绩,在动作创编中紧追“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演练过程中也愈发趋向于“高、难、新、美”的竞技风格,在竞赛场上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与完成质量成为了主要制胜因素[1]。运动员不仅要在短暂时间内节奏分明、精神饱满的完成组合动作,还要展现出难度动作的高、飘、稳,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又称为加压训练(KAATSU training),是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对肢体近心端进行外部施压,导致加压部分的静脉回血量一时相应减少,形成肌纤维拉伸的特殊优良环境,并以加强机体肌肉力量、耐乳酸能力为目的,以此来提升专项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2-3]。其理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佐藤仪昭博士提出,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加压设备的出现,研究数量才加剧增长。而我国对于加压训练的研究较早但因缺乏专业的加压设备和训练指导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近几年随着专家学者的持续深入与探索,血流限制训练的关注度总体上才呈上升趋势(图1)。

图1 近20年国内外关于血流限制训练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Fig.1 Thechangetrend of thenumber of literatureson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research athomeand abroad in thepast20 years

在我国竞技领域内,目前已经证实了血流限制训练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肌肉形态与机能,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的促进作用,而常采用的训练手段主要有深蹲、硬拉、负重弓步蹲、负重半蹲等[4-6]。随着BFRT的推广和使用,一些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BFRT的训练优势,但整体上讲,在我国运动训练领域BFRT也仅用于到手球、网球、游泳、田径、健身等运动项目。当下对于血流限制训练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竞技武术训练为切入点,旨进一步探索血流限制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并为武术运动队融入血流限制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竞技武术训练现状

1.1 竞技武术训练体系中已应用的训练方法

依运动训练学经典理论[7],武术套路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是以短时间内展示自身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具有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特征,因此对武术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为突出,尤其是无氧耐力,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为了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专家学者、教练员也在不间断的对训练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然而随着研究发展的不断突破,现代训练理论涌现出许多新型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并接连纳入实践训练中。现阶段训练队已广泛应用的有核心力量训练[8-9]、核心稳定性训练[10-11]、功能性训练[12]、表象训练[13-14]、PNF拉伸训练[15-16]、悬吊训练法[17]、分解训练与完整训练等等。在访谈福建省体校、福州市体校及福州市少体校教练中得知,训练中实际上不只运用一种方法,而是所有方法的综合,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要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2 竞技武术训练中存在的弊端

竞技武术套路是一种动态的展示过程,它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在演练过程中,无氧往往占据主导部分,其体能消耗是非常大的,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够保证演练水平。在日常训练之中为了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其身体也时常在超负荷状态中持续训练,在提升运动成绩的同时,也难免会因超量训练而造成损伤。王新英[18]、李飞鹏[19]、王梦茹[20]等阐述了目前由于武术训练的高负荷性,导致运动员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伤病,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还造成许多职业武术运动员早早退出赛场,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王帅[21]也指出了在竞技武术训练中往往由于强度大、负重中导致运动员损伤的弊端,同时还指出了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训练,是激发运动员竞技潜能,提升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前提。以上学者观点与本人所访谈的高级教练的阐述也相照应,进一步证实了大多武术训练队存在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超出了所能承受能力,使运动员在疲劳中还面对超量负荷的训练,最后造成伤病,影响竞赛成绩,甚至过早断送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弊端。

2 血流限制训练与竞技武术训练的契合性

2.1 血流限制训练的机理

血流限制训练法主要是限制四肢肌肉的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肢体远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通过限制血液流动使肌肉达到缺血缺氧状态,以此改变肌肉内环境,增强肌力。关于血流限制的生理机制,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代谢副产物(如血乳酸)显著积累,激活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生长激素(GH)释放的化学受体,而与肌纤维相关的转录基因酶如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也通过促使合成代谢信号通道大量开放而增加蛋白合成,最终致使肌肉质量、力量增加以及耐氧能力的增强[22-23]。但Reeves[24]通过实验反驳了BFRT训练方法可以刺激受试者机体大量释放合成类激素,促使肌纤维增厚、肌力增强的观点。总体来说,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于肌肉力量增加的证据具有两面性,但多项研究证实血流限制训练可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能力。新竞赛规则下竞技武术运动员要在短暂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窜、蹦、跳、跃在内数十个高、难、新、美的动作,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严格而特殊的要求。因此,将血流限制训练融入武术训练体系,不仅可以充实竞技训练方案,增添运动员训练氛围,还可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提升运动员身体机能。

2.2 血流限制训练的显著特征

血流限制训练是采用专业的设备对受试者的肢体近心端进行加压,使得受试者肢体远端的肌肉血流量被限制,同时又联合抗阻、步行、蹬车、传统练习等某一运动形式的训练方法。主要特点是可以用低强度负荷,即最大重复次数(repetition maximum,RM)为1次的负荷的20%~40%(20%~40%1 RM),短时间运动来刺激肌纤维、改善肌肉功能,且不会引起肌肉损伤,其核心理念就是让人在低负荷状态下进行身体锻炼能取得与高负荷一样的效果。Jeremy等[25]、国外学者Kraemer等[26]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短期BFR干预实验,表明了同等干预时间内BFRT组(30%1 RM)的下肢力量比传统训练组显著提高,实验结果的统一性验证了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激发对肢体的深度刺激,能够在短时间,通过低负荷训练产生与高负荷相同的效果特征。我国学者李志远等[27]也通过对手球、田径、游泳运动员进行短期的BFRT干预实验,证实血流限制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施加低负荷就可使运动员最大力量、无氧耐力显著增长的特征。经调查发现目前竞技武术运动员出现的伤病大多是由于超负荷训练造成,而血流限制训练短时间、低负荷、短期间、高成效的显著特征恰恰是竞技武术运动员所急需的,因此将BFRT纳入武术训练体系,与其他训练方法协同运用,不仅可以减少运动员伤病,还能够促进运动员机能,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延长运动员职业生涯。

2.3 血流限制训练法的易操作性

血流限制训练是通过加压设备对肢体上1/3处进行施压,导致加压部分静脉回血量一时相应减少,血液循环受到适度限制,并在此状态下进行低强度运动的一种方法。由于进口加压设备的昂贵,让很多训练队望而却步,针对此现状我国多名学者也研制出低廉的加压设备并证实了可行性,目前训练中常用的血流限制装置为可量化压力特制弹性充气袖带和尼龙充气袖带,其加压带长度只要大于扎紧部位的外周长度即可,而加压带的宽度则根据扎紧部位的松紧程度合适与否来确定,极大减少了训练器材满足不了运动员需求的矛盾性。另外瞿超艺[28]和Jeremy[25]分别依据个体大腿围度和风险与禁忌症的筛除表详明的阐述了不同年龄范围、不同训练水平所对应的加压范围,也大大降低了教练员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年龄组别竞技武术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郭帅[4]和Qjessee等[29]表明了血流限制训练的强度并非越大越好,更高的训练强度可能不会带来有意义的急性反应差异。现阶段具体的加压位置,加压强度都已明确,这大大降低了教练员实施的难度性,而且血流限制训练易携带,不受场地、环境、人员以及训练内容等因素限制,可与传统训练、抗阻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协同作用,同时还能够在运动员练习武术基本功、武术专项技能、武术套路时配合运用,在保障运动员安全、高效率的前提下提升竞技水平。

3 血流限制训练与竞技武术训练融合的必要性

3.1 运动员发展的需要

竞技武术主要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是一种为发挥个人运动潜能、争取最大成绩而开展的武术竞技活动。在竞技武术比赛中,运动员往往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将闪展腾挪、窜蹦跳跃等套路组合发挥到极致,若在比赛中体能不支,其节奏感、速度、协调能力等都将会有所下降,满足不了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要求,最终将会被淘汰。运动员若想摘金夺银,提升竞技能力,安全高效的完成训练任务是前提,最重要的是教练员还要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武术套路特点适当调整训练方法,使最大效益的提升运动员机能水平。血流限制训练作为我国新兴的训练手段,在多个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已经证实了其低负荷、短时间、短期间、高成效的显著特点,同时又是便携的、经济的、安全的、有巨大发展潜力且训练形式多样的一种训练方法。血流限制训练方法最突出的是可以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低负荷的强度达到传统高强度抗阻训练的效果,这不仅避免了传统训练中运动员由于承受强大的负荷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身体机能和各器官系统的运动素质,以此在武术竞赛中,充分激发竞技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3.2 竞技比赛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大型武术赛事的开展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套路精英赛、郑州国际武术少林节、厦门国际武术大赛以及各地市举办的市锦标赛等等不计其数,而在2020年1月份又官宣武术列入了2022年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一壮举大大举证了武术在国际中的影响力。竞技武术训练方法作为竞技比赛的基础,提高竞技比赛质量的关键,其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运用,更是运动员获取佳绩的前提。卢小鹏[30]提出训练方法是多种方法共同协作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要选有适宜的训练方法。姜霞[32]也指出新时期的武术训练也由全面化转向专项化、理论化、个性化,训练中一切方法、手段都要紧紧围绕专项技术进行,同时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赛事的增多,教练员、运动员还需要不断调整针对具体比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从而使运动员参赛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血流限制训练作为新兴的训练方法,目前已在专业训练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其独有的训练特征决定了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一种训练方法在竞技武术运动员训练武术基本功、武术组合动作、难度动作、力量训练中开展,也可以与抗阻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协同运用,安全高效的促进运动员心肺功能以及力量、协调、灵敏、速度等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于运动员比赛前或短期内集中训练更有效,它可快速刺激肌纤维,提高肌肉力量。血流限制训练恰恰满足了现在竞技训练的需要,是确保运动员安全有效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在赛场上摘金夺银的基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血流限制训练作为一种小练习强度刺激肌肉生长、改善肌肉功能的新方法,相比传统力量训练,BFRT可以快速高效的引起目标肌肉缺氧,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增强压力物质的代谢,刺激了GH的释放,从而以小负荷强度来达到增加肌纤维横截面积、提高肌肉力量与肌肉耐氧能力的效果。

(2)血流限制训练易操作实施,不受场地、项目、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各项目群体,降低了教练员的实操难度。另外训练中对受试者的骨头和关节冲击力较小,对于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生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3)血流限制训练法的显著特征与竞技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紧密契合,可作为一种新型提升肌肉适能的训练法应用到运动队中。

4.2 建议

(1)竞技体育训练不只是一种方法,而是综合应用各种训练方法的过程,在竞技武术训练中要结合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任务、不同拳种风格特点出发,将BFRT作为高强度力量训练的补充方式去科学高效的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

(2)为了更好的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血流限制训练机制及原理要更深入研究。另外在运用BFRT时,施压大小、加压时间、运动强度、抗阻强度也应与个体的特征相结合,保持高针对性,以确保运动员能够最大化的获取效益。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血流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