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 张 丹
审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习作远离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合,缺少真情实感的融入,他们的个性缺乏,童趣湮没,呈现成人化的倾向。小学作文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融入生活化的理念,让儿童的生活与习作内容相互渗透,实现生命的融合。习作教学是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乐事,学生的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很多的事情,教师要引入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为儿童习作注入“源头活水”。“童化”作文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儿童是习作的主体,作文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要借助于“童化”作文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表达他们的情绪与感悟,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从作文中能找到自我。“童化”作文具有真实性,学生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学生要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活动,引学生感受、想象、体悟,增进自己的理解,促成真实的表达。“童化”作文具有浪漫色彩,能融入学生的梦想、体验,以天真无邪的姿态去感悟生活,用浪漫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童化”作文具有个性化,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不局限于写作的条条框框,不机械灌输写作的技巧,要为学生留有自由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写作,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童化作文中,儿童用稚嫩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实际,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平台,让他们抒发感情,写自己想写的事,不将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这样的写作才会呈现个性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要选择诗歌、故事、寓言等的文本,引领学生感知、理解、运用,以多媒体呈现插图,吸引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写作欲望。教师要合理设计专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富有童趣,能吸引儿童的眼球,为儿童所接受。如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为插图添加几个小动物,并进行涂色、想象,再写一篇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世界,诱引他们参与写作的欲望。习作要服务于生活,教师要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将学生的视野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习作专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留有空间,让他们不受文本、篇章的制约,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写范文,要激发童趣,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表达内心情趣的想法。范文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教师要借助范文,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帮助学生形成习作技能,学生通过范文能理解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体会文体的写作方法,并能外化为学生的写作行为,促进他们写作素养的提升。范文要促进思维发展,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攀爬,促进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开展富有人情味的教学,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成长,要以尊重的姿态看待他们,要顺应他们的发展,理解他们的想法,尽管他们的一些行为甚至是幼稚的,他们也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步入正轨,写出积极向上的儿童作文。教师要慎待童言,要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心”,要避免表达的随意,让他们写出自己的节奏。教师要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师生、生生开展对话,让儿童的内在语言加以外化,让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利用媒介与儿童进行交往,让他们在“习作墙”上贴上自己的作品,让他人浏览,并进行相互评改,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成人化的评价会扼杀童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放飞梦想的机会,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以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入梦”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去探寻自己的“梦”,表达自己的“梦”,这样学生描绘起来才能具体而丰满。教师要充实儿童的生活,让他们去关注、欣赏,让他们去联系相关联的生活,拓展他们的生活广度,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态。教师要用活教材,让教材与生活相融,引领学生去体验,让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教师要丰富儿童的游戏,让他们将习作变成一种嬉乐,从而放松身心,自然地倾诉自我,使自己的习作灵感得到激发。游戏与作文结合起来能让儿童回归本真的活动,获得自由之感,从而产生真切的感悟,他们的习作也会变得流畅。
总之,在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为主体,融入儿童精神、尊重儿童生活,为儿童的习作提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儿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