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视角 别样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引思教学

2020-12-03 22:20:41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施怀芹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14期
关键词:燕子目标老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施怀芹

一个真实的教育报道——以色列的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不像我们中国家长常问的“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有没有积极发言”,而是问“你在学校有没有提出一个问题难住了老师”。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国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表现,而以色列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看到这,我不禁惭愧至极,我们的语文教学发展至今,又有多少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根本呢?回顾一节节所谓“精彩”的课堂,传统的教学风味仍然存在。我们常责怪现在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创新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抹杀了学生质疑、提问的欲望呢?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把“让学引思”进入课堂,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一、以往课堂教学的回顾

1.教学形式“错位化”

以前的课堂依据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展示目标,它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教师用那些不能发展学生思维,不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所谓教学新形式,主宰着课堂。例如有位老师上《燕子》这课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课中在欣赏完歌曲《小燕子》后,让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燕子,整节课成了“音乐欣赏”“燕子画展”“你对燕子知多少”“你所知道的益鸟”这样几个板块的组合,教师和学生无暇顾及课本,给人的感觉只是“作秀”和“表演”,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没有得到提升,收获甚微。

2.教学目标“缺位化”

以前的课堂很注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开始都是展示目标,然后讲解,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这篇课文本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优美的文章,但老师却将课文肢解成一个个琐碎的问题,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如: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九寨沟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起名叫九寨沟呢?接着提出直击教学目标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学习参考书来生硬地解答问题,这种重知识传递、轻语文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轻松”完成的背后是教师指导的缺位。

3.教学内容“越位化”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一位老师在教《槐乡五月》时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赏读了书中描写槐花的各种优美语句后,教师提问: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两个学生回答后,正当大家兴致高昂的时候,教师看了看表,又看了看座位上林立的小手,稍有犹豫便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可能考虑到这是一节公开课,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面对一张张跃跃欲试的小脸,教师只请两人回答后便自己总结,急忙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为了赶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以上的三个教学片断,展示的是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所出现的问题。现在教育的春天来了,新课程对教师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盐城市教育局为了策应新课程、新时代要求,明确提出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把这一理念实施到位呢?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造引思的课堂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独断专行,不能我行我素,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不苛刻地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充分尊重学生

是否尊重学生,对课堂学生创造“让学引思”的氛围影响巨大。一个教师,如果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就会焕发出“让学引思”的生机。

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一课时,笔者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主动寻找原因,再进行课堂调整。本课是剧本,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无法自主找到剧本的学习策略,教师以此展开延伸,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情况,引入多样化的剧本载体,让学生感知如何更好地学习剧本,体会剧本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受人物对话对理解主题思想的重要性。

3.打造对话、互动、参与的课堂

一堂课是否有“让学引思”的教学氛围,从教学现场就可以观察出来。如果在一堂课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夸夸其谈,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上没有生生、师生的对话和互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肯定不会有让学生思考的氛围。相反,如果我们看到学生都在积极进行对话、互动和参与,学生或全神贯注,或两眼放光,或兴高采烈,这样的课堂才会精彩不断,也才能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如我在教学《五月的鲜花》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课文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是什么含义?词汇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词汇。我又提问学生:你对文章中老师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可能,学生会在课堂汇报中展现自己的理解方法,进而达到丰富学习的策略。

总之,语文课堂中学生引思教学培养不是一条平坦之路,在推行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课堂如何让学生去思考、为学生将来负责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在真实、朴实、扎实当中稳步推行“让学引思”,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为学生一生负责。

猜你喜欢
燕子目标老师
燕子
燕子
燕子一家
老师,节日快乐!
我们的目标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