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英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医院感染在临床上来讲是泛指患者在住院的过程当中发生在医院内的所有感染情况,也叫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内感染。我国在2001年统一定义名为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在住院期间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而且包括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受感染在出院以后再次发生的感染,但是不包括患者住院前已经感染或在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如在医院工作的人员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也归于医院感染,而且此情况分为外源性的感染和内源性的感染,外源性的感染又被称作交叉性感染,指的是携带病原体的医院里患者,还有工作人员以及探视患者的人员,在医院这个大的环境中存在细菌侵袭或定制而产生的感染。而内源性感染也可叫做自身性感染,指的是患者的自身皮肤、口腔以及咽部和胃肠道等部位寄生的一些正常菌群,在数量或寄生部位的改变情况下而引发的感染。在临床上主要包括泌尿道感染以及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那么究竟什么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呢?如何洗好手,杜绝医院感染?下面做一下简单介绍。
1.对于无法明确的潜伏期感染来说,根据规定来讲,在患者入院48 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确定为医院感染,如果是有明确的潜伏期感染,自患者入院开始超过平均潜伏期以后产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在受到感染后,能够确定此次感染是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联的为医院感染。
3.在患者原有的感染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其它部位感染,或者是在原感染情况下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之上又分离出了新的病原体情况而出现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此种情况不包括污染和本来出现的混合感染。
4.对于新生儿来讲,在分娩过程中或者是产后新生儿获得的感染可认为是医院感染。
5.在患者进行诊疗时,因诊疗措施而激活了潜在性的感染例如疱疹病毒等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6.医院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以及护士等所有医务人员在正常工作时所获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一般多发生于免疫功能较为低下的患者及人群。一般医院感染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发病或者病死情况,如果在同一时间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同一病区或者在某一种疾病患者群体中,出现了数量较多、大量的同类型感染的话,在临床上被称之为医院感染爆发。如果此类情况发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医院感染的传播大致主要以人群接触、空气流通、所用医疗器械以及输血等方式进行。在目前,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公共卫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临床上指出,在医院感染范畴中有大部分为人群接触感染,主要以医护人员的手为传播介质,且报道中称,因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从而产生的医院感染大概占总医院感染的三分之一。而且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指出,医院感染中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的因手传播,此传播途径比空气传播更有危险性。
因此调查中显示80%的医务人员认为加强手部的卫生,保持手干净无菌,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所以在工作中,经常洗手是杜绝医护人员手污染和预防并控制病原菌传播、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方式,也是关键方法。那么究竟在什么样情况下必须洗手呢?注意,作为医护人员,在以下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认真的洗手,对杜绝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1.在治疗或护理病人的前后。
2.在手有明显的污染痕迹,或者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以及体液、分泌物或破损的皮肤以及蛋白性物质前后。
3.医护人员在接触了不同疾病的患者后,或者接触了患者身体中的污染部位后,再接触干净部位时。
4.进行无菌操作的前后,包括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以及处理已被污染的物品后。
5.在穿戴以及脱下隔离衣与手套后、进入或离开病房前以及饭前和休息以后。
在这些情况当中,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认真的做到洗手,以减少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对于减少医院感染,洗手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洗呢?为了洗的更干净、更有效,我们主张七步洗手法:
1.手心对手心搓洗。
2.交错手指,手心对手背。
3.交错手指,手心对手心。
4.互握两手,指背互搓。
5.拇指在手心转动搓洗。
6.指尖在手心中搓洗。
7.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总之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使手腕、手心和手指全部充分浸湿,并用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整个手心、手背以及手指、指缝,并根据上述六步洗手法进行不短于15秒的搓洗方可。正确洗手,杜绝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