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赵集小学 张 引
读就是让学生朗读、阅读,不仅要掌握课内语文阅读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写就是让学生习作,写出真情实感,掌握语文学习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征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积极发挥阅读的作用,发挥阅读的优势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写出自身对阅读的感悟。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阅读素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出感悟,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言之有物、下笔如有神”。
以《落花生》为例,这篇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抓住某一点内容开展习作指导,帮助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如课文第10 自然段中,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渗透了父亲对花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第10 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拿花生与石榴等对比。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小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感悟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自身的理解,如有的学生提出:父亲的意思是不需要外在美,只需要内在美即可;有的学生提出:父亲的想法是强调花生藏而不露的优秀品质。基于学生阅读以后的情感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情感写下来,写出自身对第10 自然段的理解与认识,写出父亲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阅读感悟融入自身习作中,实现了以读促写,也实现了读写结合。
小学生习作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素材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胡拼乱凑的情况。通过写作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具有可行性,教师在习作训练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一方面是通过阅读范文了解习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材料,如何调用已经学习的阅读素材;另一方面是在习作中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自觉开展课外阅读工作。
以《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为例,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并融入自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在这类题材的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记“流水账”,即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内容,既没有详略得当也没有融入自身的情感,写作质量一般。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先学习例文,在写作指导前先完成例文的学习,对例文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例文写作的方法、情感渗透的策略,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写作结构和内容的认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仿写的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写作的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和已有的阅读储备融入其中,如部分学生曾经阅读过《未来5G 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5G 生活带来的变化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以写拓读的目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保持同步的,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会出现倒挂现象。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思考要结合小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如有的学生习作质量不高并不是课外阅读积累不够,而是缺乏方法和技巧,那么对这部分学生应进行习作技巧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盲目地推行读写结合;而对部分习作质量高但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的学生,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阅读的拓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满足学生在阅读与习作方面的不同需求。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读写结合的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读与写的分类指导,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听力、口语交际的应用,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必须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习作的逻辑和感情,在写作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