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春
(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孙家小学,甘肃定西 730500)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以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根据教育的发展需求来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有用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书本内容,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及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师一味地灌输书本内容给学生,课本知识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注意力涣散。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2]。此外,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彩生动的教学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内容,并通过有趣的游戏或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故事情节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适当地自我发挥,从而使学生形成学习信心。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只有具备想象力才能进行创新创造,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想象力丰富,所以具有很强的创新创造潜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不仅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置问题,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对于部分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鼓励,让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以顺利完成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质量较差,因此,教师需要优化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控好教学时间,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内容,还要合理地预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制定学生的自学内容和目标,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等待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于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统一讲解。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忽略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词语搭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定期设置不同主题的词语搭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当学生在给文章分段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尝试得出多种答案,或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从多种角度理解文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创新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