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仁按动调经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经验

2020-12-03 18:13骆彬王力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按动本法医者

骆彬,王力强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 100035

临床上,痛经表现为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腰骶疼痛,甚至晕厥。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1]。目前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式为口服避孕药物、前列腺素抑制剂、非麻醉类镇痛药物等,虽能缓解疼痛,但长期疗效不满意。近年来临床观察表明,推拿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2],但对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尚缺少针对性的手法治疗。本院王友仁主任医师是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60 年,是按动疗法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笔者有幸随王师临证,获益匪浅,兹将王师运用按动调经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明确指出了痛经有虚实之分,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王师认为,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大,或长期伏案工作,使痛经表现出病因复杂、虚实相兼而以气滞血瘀为主的特点。久坐不动,易致全身气血不通,加之心理压力增加,易致七情内伤,肝气不舒。又肝与女子经、带、胎、产等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强调肝对女子的重要性。经期血下注冲任,而冲脉通于足厥阴肝经,瘀滞之气血易传于冲任而致冲任不通,继而胞宫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另一方面,肝气瘀滞过久,必克脾土,损及肾水,导致脾肾气血生化乏源,冲任及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气滞血瘀型痛经乃虚实错杂之证。

2 治疗方法

基于上述病因病机认识,王师制定了一套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健脾益肾、调经止痛的治疗手法,包括呼吸按动疏肝法、点穴按动调经法、腰椎按动微调法。

2.1 呼吸按动疏肝法

本法要求医者运用疏肝理气类手法时,配合患者有节律呼吸运动,通过手法与呼吸的结合,增强疏肝理气、行气止痛功效。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头下垫薄枕,松衣解带,医者立其旁,嘱患者腹式呼吸,鼻息口呼,吸气3~5 s,呼气5~8 s。医者随患者深呼吸运动进行节律性操作,即于患者吸气时做好施术准备,患者呼气时开始操作,患者呼气末结束操作,一吸一呼为1 次手法周期。操作手法:双手掌沿两侧肋弓做分推法5~10 次;双手掌由两侧期门开始,经章门到京门行搓摩法5~10 次;双手拇指及四指由内向外分别提拿两侧肋弓下缘皮肤,每侧操作3~5 次。

2.2 点穴按动调经法

基础手法:患者俯卧位,掌揉腰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由上而下反复操作1~2 min,随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十七椎各30~40 s;患者仰卧位,配合呼吸由神阙至中极行全掌推颤法,一吸一呼反复操作5~10 次;分别点按双侧太冲、太溪、三阴交及地机各30~40 s。

具体操作: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床尾部,点按调经穴(此穴为王师经验穴,位于足底部,涌泉外1 寸),一手握持患者足背,另一手可选用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屈十指点法,在穴位处进行缓慢按揉,同时配合踝关节屈伸运动以增强穴位感传,以患者小腹部有温热感为宜,每侧施术1~2 min;配合患者节律呼吸,指振膻中1 min,以局部温热为宜;双拇指点按一侧血海,配合髋关节主动屈伸收展运动,两侧分别操作5~8 次。

2.3 腰椎按动微调法

在上述治疗结束后,令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其后,检查腰椎棘突是否存在偏歪,棘旁、棘间是否存在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点。以第5 腰椎右偏为例,医者拇指按于第5 腰椎棘突上,使患者腰部前屈,至拇指处棘突有移动感时,嘱患者缓慢向右侧旋转腰部至最大限度,医者拇指可感到第5 腰椎棘突向左侧旋转,此时双拇指按于第5 腰椎棘突右侧,医者拇指向左前方用力推顶,同时令患者主动向左侧缓慢旋转腰部,与医者形成对抗,此法反复操作3~5 次。

以上方法,自行经结束1~2 周内治疗为宜,隔日1 次,每次20~30 min,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5 岁,未婚,职员,2018 年4 月20日初诊。13 岁月经初潮,周期约30 d,经期5 d,末次月经为2018 年4 月4 日。8 个月前,适值经期与家人口角,情志抑郁不舒,小腹胀痛,痛引腰骶,

剧烈难忍,行走艰难,胸胁及两乳胀满疼痛,时作呕恶。以上诸症每于月经来潮出现,至经期第3 日多自行缓解。经色紫黯、时有血块,块下痛减,舌黯,苔薄白,脉弦而有力。查体:腹部柔软,无包块,第5 腰椎向右偏歪且伴压痛。余无异常。诊断:痛经(气滞血瘀型)。以上述手法治疗5 次,月经来潮,疼痛减轻。继续治疗2 个疗程,疼痛未再发作。随访3 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4.1 呼吸按动法

本法是将呼吸运动与推拿手法相结合的技术,具有疏肝理气、调和阴阳的作用。中医重视运用呼吸导引进行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诸病源候论》载有闭气不息、咽气纳气、五息止、六字气诀等呼吸导引形式,呼吸导引能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使机体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研究表明,腹式呼吸训练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缓应激反应产生的紧张焦虑状态、改善肺通气等作用[3]。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肝郁所致,治当疏肝为主,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缓解肝郁气滞,使用分推、搓摩、提拿肋弓等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开胸利气、疏肝解郁之效,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此外,气滞血瘀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阴阳失衡之证,中医学以腹中线划分阴阳,故局部手法亦可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调节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利用呼吸引导产生的肌筋舒缩、胸腹腔压力变化,为提高手法的渗透性创造良好条件,在呼气过程中,胸腹部下陷、腹部软组织松弛,能使分推、搓摩、振颤、点按等手法产生的刺激透表达里,有利于手法功效的发挥。对患者进行有节律腹式呼吸引导,还能使其精神放松,此时施术能消减患者紧张、焦虑、抵抗等情绪,更好地达到医患协作、身心并治目的。本法强调局部与整体结合,通过局部的疏肝理气手法与人体呼吸运动的相须为用,对人体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也是王师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4.2 点穴按动法

本法是将患者主动、被动运动与手法取穴相结合,从而更好发挥经络系统调经止痛、行气活血的治疗作用。

本法运用膻中、血海、调经穴为主穴,意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长于宽胸利气、开郁散结,对气滞所致痛证尤为适用。血海为气血归聚之海,是妇科调经之要穴,善走血分,有较强的调经活血之力,与膻中相配,一气一血,使气机条达而血脉通畅,达到“气行则血行”目的。血海又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冲任胞宫的生理功能及经期生理性变化关系密切,点按血海可通过调动脾经经气而调节脾脏功能,使气血通调而痛经自止。调经穴是王师治疗此型痛经的经验穴,位于涌泉外1 寸,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上,疏通此处条索样硬结,可达到调经止痛目的。

任主胞胎,推颤神阙至中极一线,可疏通任脉经气,使胞脉气血通畅,恢复胞宫正常生理功能。为加强主穴疗效,可酌选部分腧穴作为配穴。地机、三阴交均属脾经穴,长于活血,与血海相须为用,助其宣通血脉瘀滞;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与膻中气血相配,双管齐下,加强行气活血之力;肝俞与太冲配伍,使肝气条达而瘀滞自除;脾俞、肾俞、太溪健脾益肾,可提高脏腑机能,鼓舞正气以祛除病邪;中极、十七椎前后相配,可发挥较好近治作用。本法在点穴同时,配合肢体运动或呼吸运动以增强经络感传,提高经穴功效。通过手法与患者运动的有机结合,可产生节律性轻重交替的刺激,增加血管壁弹性,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流动的外周摩擦力[4]。

4.3 腰椎按动法

本法是在医患配合基础上通过对外在形体结构的调整以调节内在脏腑功能,使“行外达内”效应更为突出。临床上,腰椎偏歪伴压痛的小关节错位、骨盆倾斜、腰椎-骨盆重力线改变等会影响神经感觉纤维的传导,使腰椎盆腔的敏感性增高,导致腰背痛及内脏功能紊乱,出现痛经及痛经加重[5]。运用腰椎按动微调法能矫正腰椎偏歪,从而降低腰-盆腔神经高敏感性,减轻痛经程度,所谓“不正则痛,正则痛止”[6]。

本法以医者对偏歪棘突的推顶力为定点,以患者主动运动产生的反作用力为动点,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医患配合,动中求正,避免了传统斜扳法、定位扳法施术时医者猛然发力带来的患者紧张、抵抗现象,提高了复位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接受。

总之,本组手法通过多种按动形式的结合,在呼吸按动法疏肝理气基础上,配合点穴按动法、腰椎按动法调经止痛,一症多法,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按动本法医者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相望
非常医者
●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全世界最节能的灯泡
“按动疗法”临床应用探讨
新环保法有啥亮点?
扶正固本法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