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彭 吉
在网络信息环境的作用下,各类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都在争相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这给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微课正是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让学生能够围绕一定的语文知识开展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学主题紧密相连,进一步形成一种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应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在授课前进行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合,对课本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且利用微课小视频,让学生对整个教学知识点有一个了解。为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与微课的特点进行设计,保证其所蕴含的案例既包含知识重点,又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内心。
例如在进行《致橡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从整篇文章的重难点“精确阅读诗歌,掌握诗歌意境,明确诗歌内容,领会诗歌内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人那种渴求、提倡平等、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入手,然后借助苏芮演唱的《牵手》进行微课的设计。在观看的同时,也要提问“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把握诗歌的内涵,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名字叫做《致橡树》,那么在诗歌中所出现的‘我如果爱你’又代表着什么?”从而分析出随着历史长河的慢慢推进,女性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篇《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就是觉醒的女性,她为自己之前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想要激发自己的斗志。以文中“英勇的火炬”为例,突出女性也能如男性一般拥有勇敢、顽强的品质与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构建出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其次要精心设计选题。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于题目的选择。比如在学习《我愿意是急流》一课前,教师应该积极将文中运用比喻、对比修饰出的那种含蓄却又鲜明的意境美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那组合式的情感思维。并且作者运用“急流”和“小鱼”:让崎岖的急流与小鱼快乐嬉水形成一个比对。突出了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而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则是艰辛痛楚;当作者写道“草屋”与“火焰”时:突出了草屋甘愿受风雨的打击,也要保护屋内的炉火:而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却是为整个房间带来了温暖;待到“破旗”与“夕阳”时:云朵与破旗展现出的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彼此之间无私奉献的形象深刻且具备着震撼的力量。最终升华整个文章的精神世界,从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再到夕阳的辉煌,一切都是作者对于生命真谛的理解与向往。为此教师应多让学生反复观看微课,从微课中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与意境。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合理实施“微互动”,让学生在与自己沟通的同时,了解整个课堂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堂内容。为此教师可运用微课模式,营造出巧妙的“微互动”话题课堂,运用各种对话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来,在交流与沟通中迸发出想象的火花,继而更加深入且精确地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品的意境。
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与音乐的配合下将“有这样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首诗,清新空灵,含蓄隽永”作为导课,放置在微课的最前面,然后让学生欣赏这座美丽的桥,再跟随徐志摩的脚步,再别一次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并且随着课程的一点点推进,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与学生沟通,询问他们“诗歌内表达了作者对于康桥怎样的情感”,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依依惜别”“流连忘返”“不想离去”,然后再加深话题,询问“诗人赋予每一诗节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吗”,并在微课件中展现出“难舍难分—挚爱”“依恋—羡慕” “眷恋—陶醉忘情—快乐至极—悲伤—淡淡哀愁”等多个词汇,帮助学生明白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目前很多学校都出现了信息化教学运用过度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其实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为此一定要把握好微课的价值。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要对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选择一些学生疑问多、难点大的知识点进行制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突出微课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故都的秋》一课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文中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所蕴含的意境,继而借助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段,仔细回味课文内细腻的语言;并且也要学会运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歌颂秋天。为此可以在微课中将文章中的段落“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展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是故都中既富有特征又平凡的景物,其中既有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邻居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蓝色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还有从清晨就出现的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那些被称为“北国的特产”的“秋蝉”,“北方的秋雨”淅淅沥沥的“缠绵”以及雨后感叹秋凉的“都市闲人”等等。这些在极大的程度上都展现出了作者对于故都的热爱,记录了他在乱世中对于祖国的肯定及向往。因此,利用微课可以轻松且顺利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教学重点,从而保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发现课本内所蕴含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为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借助微课来拓展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将文章中的知识点拓宽到课外,继而帮助学生主动拓宽自身视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窗前的树》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理解“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机勃勃、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继而让学生拜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了解作者所描写的那些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着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因此整个文章既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又对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投出了隐晦的嘲讽。为此在微课视频中也可以将两个文章进行对比,明白两篇文章中蕴含的真实情感与意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了解文章中“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的含义,确保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良好提升。
综上所述,在微课教学的作用下,中职语文的教学必然会迎来一次新的转机。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合理把握好这一时机,全面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大目标,从而跟上现阶段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步伐。同时在中职语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充分适应当前的网络媒体环境,将网络媒体环境的优势充分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把握住其中的策略与发展,在实现教育生活双重信息结合的过程中,将网络与媒体的运用放置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空间中,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意识,丰富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