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

2020-12-03 11:49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张晨曦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素养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张晨曦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较热的话题,具体是指学生所形成的对他们日后长远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与力量的关键素养与能力。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来讲,其核心素养内容便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便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积极探索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诸多。以下,我仅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尝试对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借助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以我们的母语——汉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科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学科教学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即学生要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更好地解决与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难题与挑战。学生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不能局限于认识,更要延伸到会用、善用的层次上。基于此,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纳入到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中,并将其放置于首要位置。这也便要求教师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能力。这其中,根据所学语文内容为学生设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推动下、在接近真实的情境模拟中运用所学知识便不失为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此,我自身的语文教育实践便可以做出有力诠释。例如:在教学《陀螺》这一课文时,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句话,其意为不能只根据外在的样貌去判断一个人如何,也不能用斗这么小的容器去度量大海的海水。对于这一言简意赅但却哲理深刻的谚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任务情境,即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出相关的现象,并能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加以描述。在积极思考、认真组织语言之后,学生积极发言。像有的学生说:“我之前在路上走的时候见过一个捡矿泉水瓶子的老奶奶,她很吃力地把掉在地上的瓶子捡起来,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老奶奶,却在见到有流浪汉的时候还用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买了一份饭。老奶奶的做法不正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吗?”有的学生说“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看起来瘦瘦的,个子也不高,我一直以为他的力气不大。可是,有一次我们俩掰手腕,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气还是没能掰过他,据他说,他才只用了一半的力气。这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我们的学生纷纷结合着自己的经验,论述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在这一以任务为载体进行论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对这一谚语的认知得以深刻,更重要的是还懂得了什么样的场合适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句话,这便是我们的学生在任务情境中锻炼与发展自身“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表现。

二、开展小组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

思维最初是人脑对事物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思维品质更是决定了人们在思考与探索外界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广度等内容。大量的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了,具备良好思维品质的人对事物往往分析得更透彻,理解得更深刻,知识的外延也更充分。这就表明了我们作为学科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基于此,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将“思维发展与提升”纳入到了其中,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想方设法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进步、发展与提升。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效果,我在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在辩一辩、说一说的过程中切实收获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牛和鹅》这一课文时,我为学生布置了如下一个主题:看待周围的事物,是不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一主题进行集中探讨。在经历了一番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准备后,我们本次的课堂小组探讨活动便有效开展起来。各学生小组都认为“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观点趋向一致,但是他们却列举出了不尽相同的具体论据,像“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想‘哇,还有半杯水’,但是悲观的人则会想‘唉,只剩下半杯水了’”“同样面对困难,乐观的人会想‘困难是来考验我的,克服了困难我就离成功又近一步了’,悲观的人则会想‘怎么这么多困难啊,我还怎么走向成功啊’”……就这样,我们的小组成员们积极思考与探索着,热情分享与交流着,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对《牛和鹅》这一课文所蕴含的主旨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更是锻炼与发展了自身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而是能深挖该事物背后的现象。收获了语文知识的同时,学生自身包括思维广度、深度等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这便是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有力体现。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认真分析与探索语文学科,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可以说,语文学科也承担着面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推动学生审美素养及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正是因为如此,“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一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与认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便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切实从中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并能积极去创造出各种美。

像我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童年”这一主题相关,在单元开篇更是直接引用冰心的话“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中有那么多有趣、美好的事情存在,因此,这一主题便是我们语文教师面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内容。我在自身教学中便积极抓住这一单元优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童年生活中的那份美好,更是结合本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的内容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童年中虽简单但却很有趣、很美好,带给自己深刻印象的游戏及其瞬间。像有的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与其他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课间游戏,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记录了自己参与“捉迷藏”游戏的细节,有的学生在写作中介绍了“萝卜蹲”的趣味游戏……就这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游戏却在学生的思考中、在学生的笔下充满了童趣与美好。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描述细节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自身感知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素养与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发展。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目的得以很好地落实到实处。

四、进行丰富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还是一门人文性非常丰富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特征。教材中的古诗词、经典美文等无不闪烁着人文的色彩,具备无限的人文渗透教育价值。由此出发,小学语文学科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纳入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之中,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去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弘扬、传承与发展。

我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就会经常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绚烂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针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年”这一主题,我便提前搜集了众多描写孩童游戏的古诗词。像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其内容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另一首诗《稚子弄冰》也非常形象传神,“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还有高鼎的《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以此为基础,我还会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去吟诵、去富有感情地诵读,让他们在体会古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感知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在丰富自身视野范围、丰富学识见识的同时感知到了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去传递生活童趣的美好。进行丰富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预期目的也得以成为可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为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实际,积极探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及其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既学到知识,同时又具备他们日后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素养与能力,才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进而朝着蓬勃发展的方向努力迈进着。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