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2020-12-03 09:00崔筱凡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音律节奏感乐器

崔筱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江苏苏州 215133)

引 言

音律感和节奏感是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精准把握音律感和节奏感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还能够提高他们对后续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音乐教师在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学收效甚微。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具体展开探究。

一、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作用

首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当前音乐教学的目标和要义。音乐核心素养涵盖音乐理解力、鉴赏力、审美体验等[1]。其中音律感和节奏感作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学生需掌握的基础性内容,是形成音乐理解力、鉴赏力、审美体验的前提。换言之,首先,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能够助力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音律感与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开展后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音律感与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小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音律感与节奏感的重要性也被不断认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中融入音律感与节奏感的相关知识。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师在音律感与节奏感教学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成效不够明显,学生对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音律感与节奏感教学一度被一些小学音乐学科教师认为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提高当前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音律感与节奏感的教学效率,成为每个音乐教师面临的教学课题。

三、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策略

(一)注重肢体语言,强化节律引导

小学阶段,学生音乐知识基础较弱,而理解音乐的音律和节奏需要一定的基本功。相较于语言和文字教学,肢体动作教学更加直观有趣,能够增强学生对音律感与节奏感的感知能力和体验兴趣。因此,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借助手、脚、腿等部位来体验音乐的音律感与节奏感。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春来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知春天的音律与节奏这一内容设定为教学目标,并在讲授中添加肢体语言,将其与具体的歌曲结合起来,以此来辅助学生深入体验春天,感知音乐的音律感与节奏感。又如,《杜鹃圆舞曲》是一首三拍的舞曲。在对这一曲子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亲身演示舞蹈的动作节奏,让学生随着音乐节拍去感受、体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跟随音乐表演这些动作,借助手臂、腿等肢体去感知《杜鹃圆舞曲》中的欢快节拍和音律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曲子的认知会不断加以深化。

(二)导入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经典的音乐作品一般脍炙人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不少音乐经典作品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经典作品引入其中,并将音律感与节奏感渗透到作品中,以此来增强学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典音乐风格繁多、主题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需求来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有重点的筛选。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巧嘴巴》时,教师在引领学生体验《我家小院嘴巴多》的节奏之后,可以引入绕口令经典作品《八百标兵奔北坡》,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绕口令技巧和节奏,欣赏和尝试练习说《八百标兵奔北坡》。这一过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深化对绕口令音律感与节奏感的把握,让学生从熟悉的经典作品中去体验绕口令的趣味。

(三)添加“乐器”辅助教学,丰富节律教学

音乐教学离不开乐器,如笛子、钢琴、喇叭、鼓等,这些多元化的乐器不仅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效率。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合理使用乐器辅助教学。

在教学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春晓》歌曲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丰富的乐器来辅助节律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吹奏矿泉水瓶来模拟春风,让学生感知春风的节奏;用镲这一乐器来模仿春雷,让学生体验春雷的节奏;用自制的沙锤来有节奏地摇动来展示春雨,让学生体验雨滴滴落的声音。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砂纸上滑动来模仿春雨春风环境中树叶的哗哗声;之后,引导学生用两个一次性水杯相互倒水(一个空杯,一个满杯水),以此来模拟溪水叮咚、叮咚有节奏地流淌的声音。综观这一教学过程,多种多样的“乐器”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有了这些乐器的加入,使《春晓》这一歌曲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也能够从丰富多样的乐器中感受到《春晓》的音律感与节奏感。

(四)接轨生活元素,强化节律体验

将生活元素提取出来放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唤起学生的记忆和生活经验,深化其对音律感与节奏感的体悟;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生活元素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例如,可以是日常天气——风雨、冰雪、雷电;可以是各色的动物——小燕子的飞行、小兔子的蹦蹦跳跳、小马的奔跑、猴子的挠头等;也可以是学生接触到的各种劳动——扫地、洗衣、种树;还可以是日常游戏动作——踢毽子、捉迷藏、跑步等。这些生活元素都具有不同的音律、节奏。在生活元素选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设计来选择更适切的元素。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生肖乐园”这一单元中的《十二生肖歌》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元素。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的十二生肖都是什么样的形态和特点,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会联想到威风凛凛的老虎、活泼轻盈的鸡、憨厚踏实的老牛、憨态可掬的猪。在联想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活泼轻松的情绪、诙谐幽默的声音来演唱《十二生肖歌》,并从中感知它的音律感与节奏感。又如,在教学《母鸡与公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母鸡与公鸡活动的场景,如觅食、打架、玩耍的情态,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生活经验去探索《母鸡与公鸡》,尝试对《母鸡与公鸡》中的公鸡“喔喔喔”的叫、母鸡“咯咯咯”的叫,以及母鸡与公鸡声音此起彼伏、涨涨落落的音律感与节奏感进行深入的感知和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音律感和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音乐中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培养,在教学中灵活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略,如肢体语言、经典作品、乐器辅助、生活元素等,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

猜你喜欢
音律节奏感乐器
学乐器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乐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