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玲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故在此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共同体的创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的学习观作指导,是一种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1]。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分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既有教师又有学生,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应该由教师设置,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走向,使学生在既定的范围内学习。
例如,在教授《西门豹治邺》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西门豹是采用什么办法使百姓认清巫婆和官绅的嘴脸的。有了讨论的问题,学生就可以组成讨论小组,开始讨论。又如,小明同学说:“西门豹通过投巫婆到漳河的方法让百姓认识到河神是不存在的。”小亮同学说:“西门豹是通过整治巫婆和官绅使其他帮凶认罪来让百姓认识到河神是不存在的。”小强同学说:“西门豹是通过引漳河水灌溉农田获得丰收的方法证明河神是不存在的。”小红同学说:“西门豹是通过时间来证明河神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之后的几年不仅漳河没有发大水,漳河附近的农田反而丰收了。”
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课堂展示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只是使学生在小范围内创建了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小,而采用课堂展示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全班同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做补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把全班学生融为一体,从而创建学习共同体,而不是过多地讲[2]。
例如,在教授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对人们有什么启示?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小张同学举手说:“这两句诗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表现了庐山秀美的景色。”小王同学说:“我要补充,小张说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这种说法不够全面,作者是想借庐山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告诉人们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思考。”可见,通过课堂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能共同学习,课堂展示对创建学习共同体颇有益处。
学习共同体中一个重点的内容就是互动,学习中的互动不仅有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多与同学讨论课上遇到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这就是同学互助创建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互助可以采取就近的原则,即学生帮助附近的学生,最好是同桌之间互助[3]。
例如,教师已经讲过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可是小明的同桌小亮却对这首诗理解得不深刻,这时小明就可以把这首诗给小亮讲一遍,以帮助小亮学习这首诗。这首诗中有以前我们没有见过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汉代的名将李广,“胡马”是指北方少数民族,“阴山”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诗人之所以写这首诗是因为当时边关将领腐败无能,诗人有感于此才写的。小明向小亮讲解这首诗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助,由此可见,同学互助不仅有利于创建学习共同体,还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学习共同体是学生群体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实践观察,笔者发现,当学生有热情地学习时,他们在课上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热情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不会掌握太多的知识,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在课堂上创建学习共同体可以使学生原本松散的学习状态紧张起来,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动性[4]。
例如,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都是散漫的,没有学生会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只有在教师提问时才会有人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热情,只是机械地听课和记录笔记。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是需要改进的。而在课堂上创建学习共同体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学生都在踊跃地讨论和发言,每一个人都是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学习共同体的感染和熏陶,每一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经过实践的检验,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协作意识比较弱,课堂协作学习能力不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课堂协作能力,而创建学习共同体并让学生融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堂协作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协作意识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与同学合作解决,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并对学生当前及未来的学习都有益处。
例如,在预习课文《揠苗助长》时,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寓言,寓言故事的内容也能理解,但学生对这篇寓言所要表达的哲理无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总结,这时候就可以和同学协作以解决在书本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找两三个一起预习本节课的同学探究这篇寓言所要表达的哲理。例如,有学生说揠苗助长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会得不偿失。有学生说农夫太心急了,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办了错误的事情,这启发我们做什么事都得冷静思考、认真对待,不能自作聪明。还有学生说从揠苗助长这件事可以推及更多的事,如要尊重事物固有的客观规律,让事物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去发展,不可人为强加改变,否则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通过众多同学的通力合作,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协作的力量之大。学生要先有协作意识才会有协作行为,而学生融入了学习共同体就会具有协作意识,进而作出协作行为。实践教学中的大量案例表明,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的,是可以帮助实现有效教学的。
当前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较缺乏的,而自学能力又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让学生融入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都能在交流互动中有所进步,进而提高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提高自学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陆游的《示儿》一诗时,学生讨论或展示诗的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只是学生对自学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发现和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在学生的认识中这只不过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又像在游戏,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在学习共同体中包含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讨论和展示时要多思考课上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展示的环节多动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只要能够融入学习共同体中,在学习共同体下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和大胆发言,就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
相关教学经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学习和课堂展示等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共同体相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